
本 文
問曰:經中所說,佛令眾生修造伽藍,鑄寫形像,燒香散花燃燈,
在經上很多說佛讓所有的眾生來造伽藍,伽藍就是一個常住地,有很多人可以一起來修行的寺廟,過去就是一個聚合所,像我們現在這裡也是一個小型的聚合所,它是一個道場。
鑄寫形像:比如說我們要立一尊佛像,要造這佛的形相、觀世音菩薩形相等等,這一些都是在表法,你不要把佛當成那個形相,佛不是長那樣,佛是無形無相的。相是要讓眾生方便來入法,所以真正佛的法身就是光明遍照,光明遍照哪有形相?沒有啊!本覺哪有形相?你的心沒有形相,你的心若有形相就好辦了,佛早就叫我們成佛了。正因為我們的心沒有形相,所以才要講這麼多的法,還要寫經或者塑一個形相等等,才要來點香,點香是在表法薰習的意思,而不是我們點了香諸佛菩薩會喜歡聞,沒有的,鬼神才會貪那香,諸佛菩薩不會;佛教裡點香代表薰習,而不是佛菩薩喜歡聞香,甚至於要散花,散花也是度化智慧的意思,而不是形相的。
晝夜六時遶塔行道,持齋禮拜
,種種功德皆成佛道;
現在很多道場,早上很早就起床,三點多、四點都不一定,遶塔行道就代表用功的意思,很精進。持齋禮拜,經常的早晚課,做很多法會,種很多所謂的功德,都想要成就佛道。
若唯觀心,總攝諸行,
說如是事,應虛空也。
達摩祖師說啊!若唯觀心,總攝諸行,說如是事,你要這麼講的話,那前面這些不都是虛應的嗎?虛空的意思就是虛妄。若照達摩祖師所講,只唯觀心,把所有的問題都拉到這心裡面,那前面這些修造佛塔,鑄寫形像,燒香燃燈,不都是假的嗎?事實上告訴你,本來就是假的,這些全是為了要導引眾生歸入佛道的權宜方便而已。就像剛剛我跟各位講的一樣,我們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也都是一種表法,要接引眾生,讓眾生感覺上有點威德,所以我們才要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要立這種像才能應我們現在行的法。
之前阿彌陀佛像只是一種方便而已,現在太多了就讓人家去表,我們要表的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我一直強調,行觀世音菩薩的法才符合我們所表的法,就把它成為一個等號。
答曰:佛所說經,有無量方便,以一切眾生鈍根狹劣,不悟甚深之義,所以假有為,喻無為;
這句話很重要。達摩祖師就答了:佛所說的經啊!他有一切無量的方便,都是以一切眾生鈍根狹劣,不悟甚深之義,就沒有深入到經的意義裡面。所以才說們看經讀經要知道經的義理,不然你一天到晚盲修瞎鍊。一部藥師經,你以為它專門在治病嗎?不曉得源頭就是你那心,你那貪瞋癡,你還要拜什麼經?你身體會怎麼樣就要拜什麼經?我念五百句迴向給你?不通的啊!都不通的!現在都用這一套,不通的。你沒辦法給別人,你沒那個本事。
我告訴你佛是 “權” 方便而已,因為各位會來到這裡就有一定的根器,所以我就不客氣講給你們了解。那你們知道了,也不要去指責對方,你要看因緣,根器夠的你才跟他講,根器不夠你怎麼講,大家就在那邊爭辯不暇。法要善巧,你看那根器夠的,或者他念一堆無效的時候你再跟他說,這個是你要有智慧,要度人家自己先要有智慧啊!
若根器不適合,需要讀一百遍的,你就給他讀一百遍,一萬遍就一萬遍,他要念就已經很好了。你就先成就自己,碰到根器高的有因緣再幫助他,這個觀念要有,你不要這裡聽一聽,出去就說人家不對,他不說你才奇怪。
『經』,有無量方便,以一切眾生鈍根狹劣,假有為,喻無為。四種層次根器不一樣,所以他不曉得一切的意義所要表達的都在藉假修真。比如說作法會,就是藉法會或者藉早晚課來告訴你,你在做早晚課的時候,那裡面就是透過你念誦而述說一些字句的意思,讓你去参想,你就會:喔!在懺悔的時候「往昔所造諸惡業」,你就會想過去做的,很多現在要懺悔,就是藉著這個有為,遶佛或者是做早晚的功課裡面,已經慢慢的 “喻”,喻就是在導引你入那個無為,就會想到你那心,你在想那心,慢慢開發你的本性。
做早晚課就在修?不是的,是在開發你那心性,在很多偈語裡頭,比如說你要打木魚的時候,要先學背「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這念久了、念久了,念到心裡面去了,「若人欲了知 ……」你若要知道過去三世的這一些佛,你一定要怎麼樣?應該去了解,應觀就是要去了解、觀察、觀照這法界的性。法界就是世界、就是宇宙,他的性是怎麼樣呢?這個性是什麼呢?去想一想。飯吃飽了,等一下又排泄掉了,這個過程是空性的;昨天過了,明天還沒來,想東想西就想出智慧來了。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不就是明心見性?有一天你就會參這句話開悟了。處處給你這些方便,就是這樣,假有為,喻無為。
若復不修内行,唯只外求,
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你要是沒有把它放到內心裡面,你所讀到的、所看到的、所拜懺的,你都不往內觀,只求怎麼樣?唯只外求,希望獲福。喔!拜一拜,就沒了,就懺悔了?拜佛要求什麼。所以這不通啊!對不對?你現在想一想。所以你只有外求,希望獲福是絕對沒有好處的,你往外求絕對沒有好處,外求一定是六道輪迴,唯有要回到內觀、內省裡面,從你的心性徹底的去改變、去做,那一切就可以得到真正的法要。
言伽藍者:西國梵語,此土翻為清淨地也;若永除三毒,常淨六根,身心湛然,內外清淨,是名修伽藍。
「伽藍」是西國梵語,這裡是指印度話。此土就是中土的意思也就是中國,就是清淨地。清淨地就是修行的一個地方,就是我們講的寺院,或者是 “蘭若”。
若我們永除貪瞋癡這三毒,能夠常淨六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們這色身,你把這身體給清淨了,那你的身心湛然,湛然就是沒有一絲絲的雜質。內就指你的心,外就指你的身,你內外身心清淨,這才真正的名為伽藍,伽藍是清境地的意思。出家人理光頭表清淨,身體清淨沒有雜染。
鑄寫形像者:即是一切眾生求佛道也;所為修諸覺行,彷像如來真容妙相,豈遣鑄寫金銅之所作也?
他這裡就在告訴你,我們去塑造佛的形像或者是寫經,或者是寫一些勸勉眾生的話,這些都是幫眾生導入佛道的一個跳板,他不是真的在外相。做這些事是要讓你修諸覺行;覺行就是覺醒的意思,看到佛像能有因緣覺醒、反省自己。有人喜歡看佛相的莊嚴,他願意來學佛,這是一個過程,所以佛像也可以度眾生,因緣也在此啊!有人歡喜有莊嚴相,就好像這如來的真容妙相,他喜歡那個相,進而引導就會學到真正的精神,他這裡所要表的就是「要學他真正的精神」而不是在外相。
佛像都在表法,佛盤腿、手交疊,都在表無為法,那盤腿是無為,手上拿的摩尼珠在表光明遍照,也就是毗盧舍那。我們那摩尼珠,真心啊!坐的蓮花代表因跟果同時,出淤泥而不染,處處都在表法。阿彌陀佛它代表一種接引的初階,還不是最徹底的法,要本師釋迦牟尼佛才是最徹底的,阿彌陀佛只是接引而已。
過去也講過五大菩薩所拿法器表的法:
文殊菩薩:他騎獅子就代表智慧,手上拿的,有拿劍代表智慧劍;也有拿如意,拿如意是代表你有了智慧之後就事事如意。
普賢菩薩:他騎大象就代表一步一腳印的實踐,手上拿的蓮花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也就能夠得到賢能超脫於俗,普賢菩薩就是一切廣大賢能,實踐、去做。
大勢至菩薩:他在表有很大的勢力,他在定裡隨之一動,整個法界為之震動,很有威德勢力。你有功有德,你的勢力就大,你看印光大師,他的法相就有威德、就有勢力。所以你有修行、有功德,你就有勢力,就有很多人願意來成就。
觀世音菩薩:他就代表慈悲,他聞聲救苦,表大慈大悲,幫助眾生的心。
地藏王菩薩:在表承載,他願意承載一切眾生,代眾生受一切苦。
所以每一位菩薩都有他的表徵,在這諸菩薩裡都是留髮,唯有地藏菩薩表出家相,這裡告訴你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學佛要你在心上用功,你的心成就,佛道就成就,不一定要出家,佛像它就是一種表法,你要能去參到它裡面的意義。
是故求解脫者,以身為爐,以法為火,以智慧為巧匠,三聚淨戒、六波羅蜜以為模樣;鎔鍊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無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
這裡也就告訴你,你要求解脫要用什麼方法呢?用這身體把它當成爐子。爐是外表,那裡面真正的是什麼?你要借用「法」來當火,什麼是法?法就是融通一切道理,你要把智慧法、正法、所有道理融通,就可以燒掉無明。用這法來當火,來燒我們這身體。所以你要吃苦,就是來磨你的心智,這外面的身體一吃苦就磨到心,那心就會參出智慧來。所以你用智慧當為一個巧匠就可以拿捏,在娑婆所碰到的一切眾生,你就會應對進退有所依靠,這就是你的智慧所學來的。
三聚淨戒在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再以六波羅蜜來作一個榜樣,一個模樣、一個模具,這樣鎔鍊身中的心性,“真如” 佛性就是我們的 心性,這樣燒啊!燒啊!捏啊!捏啊!就慢慢可以入這一切的戒律模中,能夠依教奉行那就一無漏缺,自然慢慢的成就佛性,這道理也是在此。所以現在你來聽法就是慢慢融通道理,自己就會去做了,就從法裡面燒出你的智慧,你有智慧自己就會做了嘛!你就有所依據。
所謂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為敗壞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鑄寫真容,憑何輒言功德?
我們看到這一些有形相的,都一定會成住壞空啊!它不是實在的,它也只是一個色相而已。所以真正我們人要去求「道」啊!要去了解。不解,就是不通達的意思,我們要去了解這些佛像的鑄形只是一種引眾的方便過程,不要迷在色相裡面,你若只是停在色相裡,你就又失去了解佛法的真意,因你光只去注意佛像,憑何輒言功德?這個「輒」字同則,“就” 的意思,最主要就是表真實義。智慧是成就智慧,因果將來就有其因果,不在這裡所表述的。〈破相論〉裡面就表智慧,你要去通達原來它裡面涵蓋的真正意義。
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之香也;薰諸臭穢無明惡業,悉令消滅。
我們佛前都要點香,在早晚課的時候,有很多道場點一大堆香,點得滿屋都是。我們我們道場不注重點香,你去承天寺也沒有點一堆香,禮佛就已經表你的誠意心了,不在那燒香。所以燒香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他這裡就跟你講,真正佛法裡薰香不是點世間有相的香。
佛法裡面,要的是那無為正法之香,也就是薰諸臭穢無明惡業,悉令消滅。也就是娑婆世間污穢的心要把它燒掉。燒香的意思就是在這裡,燒掉世間的這些污穢、汙濁,代表你的心裡面不要有污穢的思想,是這樣的,所以悉令消滅。
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種:一者戒香,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
這個『戒香』,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我們持戒就是要把一切惡斷了,然後能修一切的善。
二者定香,所謂深信大乘,
心無退轉。
『定香』,我們要有定,定就是所謂深信大乘,心無退轉。我們心不退轉,深信大乘的佛法不要退縮到小乘裡。你要有定力,有道理的你要堅持,但不要執著在法裡面,事情要通達,不要人家講什麼你就聽什麼,你要想一想有沒有道理,沒有道理你也聽嗎?
三者慧香,所謂常於身心,
内自觀察。
你要有慧啊!一定要反省自己,內自觀察,多反省自己就會生慧,不要只怪別人,告訴你,離佛就近了。經常想,你就會發慧,若都只看到別人,就一定沒智慧。碰到事情想一想,有一點責難,想一想人家為什麼會對我這樣?慢慢改慢慢改,那你就能產生智慧了,你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心性是一樣的。
四者解脫香,
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
縛就是綁的意思,把我們自己綁起來,是誰在綁我們?我們的思想在綁住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讀書學智慧,一切都在解思想,思想一通達你就能夠斷掉一切無明,這就是解脫。在《楞嚴經》裡都講圓通,二十五圓通,圓通就是什麼?就是一切世間、出世間所有宇宙的道理圓滿通達了,那自然就解脫了嘛!所以在剛上課的時候,那建築師問我的題目,天月說:「我師父不用準備,問他什麼,他都可以答。」你已經瞭解所有的道理了,一個題目過來,你就知道,喔!他那裡面所含的意義,最精采的就是看破一切,最後面那看山不是山,看山也是山,這虛妄的嘛!外在、裡面的都是虛妄的,要自己能看透,最難的就在這裡,你看透它的本質,本質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那心性也是虛妄不實的。
五者解脫知見香,
所謂觀照常明,通達無礙。
就是剛剛講的,你都能觀照一切了,那你已經沒有那些煩惱、那些雜質,你的心性永遠都清淨,哪有什麼煩惱?你看透了,煩惱來了、逆境來了、你放下了,逆境它就不是逆境了。你給我出一個難題,我不回應你,你奈我如何?對不對?你再出招,我也不理你,你又奈我如何?有應,才有來去;你不應,不就算了!就了了啊!你不要出手就結束了,你要再出手,那就永遠沒有完的一天。所以你就是要把道理學通達了,通達了你知道要如何去應對進退。順的,好,過了就好,你也不要一直追求下去,一追求下去又給自己找麻煩;逆的,你也不要排斥它,你也受,但不回應就忍受,慢慢的你有智慧了就通達道理,那你就可以有解脫的知見。處處佛菩薩都在教你解脫的知見,不要讓思想把你綁在那裏,想不開而去自殺就是綁在那裡,一個念頭轉了,放下了就是。
如是五種香,名為最上之香
,世間無比。
你真正拿香的時候,反觀內照,用在這裡才是真正的智慧。
佛在世曰,令諸弟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珍香,供養十方諸佛。
所以佛他在世的時候,令他所有的弟子用智慧火來燒無價珍香。無價珍香就是指心性,你那心性的香。用智慧火來燒那心性無價香,來供養十方諸佛,你要是有境界的時候,十方諸佛就跟你以心印心啊!那就是最好的供養。
今時眾生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世間沈檀薰陸質礙之香,希望福報,云何得?
現在的眾生啊!都不曉得如來真實的意義在哪裡?所以就那外佛而燒這些沉香、檀香、薰陸,薰陸這陸就是極大塊的意思,都要去找很多來燒,那些有形體的、有形相的,就是買最好的意思。找一些外表、有相的,卻沒有真正體會內在心裡的香就希望得些福報,那云何得呢?你從哪裡得到呢?你就誤解了它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是在那「心性」。所以你看,佛前點佛燈就代表智慧,一切都是在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