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安樂道論-3
菩提道次第安樂道論-3

菩提道次第安樂道論-3

貳、依師已如何修心次第


Bg j7


  共中士道次的修心分二:生起欲求解脫的心,及抉擇趣赴解脫道性

  生起欲求解脫的心

初者(生起欲求解脫的心)分二:
一、座上修時如何行持之理
二、座下修時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時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後行。
  首先前行,「皈依總集上師天中天,能仁金剛持佛前祈請……。」云云,以上如前。
  而後,我與一切如母有情投生輪迴以來,之所以長期蒙受各種猛劇的痛苦,乃是因為不能了知輪迴完全是苦為體性,不能由此生起猛利欲求解脫的心的過失所致;而今,願我與一切如母有情的心續都能生起了知輪迴完全是苦為體性,並由此生起猛利欲求解脫的心,祈求上師佛加持……。以祈請故,從頂門上師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眾生身心,把無始來積造的一切罪障——特別是把了知輪迴完全是苦為體性,由此生起猛利欲求解脫的心的障礙:罪業、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淨除;身變為澄淨光明體性,壽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長,尤其自他心續都了知輪迴完全是苦為體性,並由此生起猛利欲求解脫的心。


  其次正行,分二,(一)思維輪迴總苦、(二)思維輪迴別苦。
  (一)思維輪迴總苦,在正修習著頂門上師佛之上,如是思維:我雖然如理行持斷十不善業的戒律,脫離惡趣苦,獲得善趣果位,但是,若不能證得堪能根本斷除痛苦的解脫,安樂其實是一剎那也沒有的。譬如一個惡人,一月後行將處死,在此期間,每日仍需蒙受火漆刑拷、棍棒楚撻等猛劇痛苦;即使有人求情,雖即可免去棍棒楚撻的痛苦,但因每日離處死之苦愈來愈近的緣故,心絲毫也不覺快樂的。就像這樣,一旦不能證得根本斷除痛苦的解脫,任是如何獲得善趣果位,當往昔積造的善業牽引感報完盡,即墮入三途,仍需長期蒙受各種猛劇的痛苦。


  此外,此一輪迴一旦惑業投生,即不越乎苦的體性。敵變為親,親變為敵,損益實無可憑信。任是如何受用輪迴之樂,不僅終無飽足之期,也增長貪欲,由是導出許多痛苦。任是如何獲得妙善之身,仍需恒為棄捨,獲得妙身實無可憑信。無始來恒常結生,實極難現知生世邊際。任是如何得到輪迴圓滿,最後終歸捨離,圓滿實無可憑信。又,必須孑然自身往赴他世,友伴實無可憑信。


  因此難得得而義大的暇滿身我已獲得的此刻,必當證得堪能斷除一切輪迴苦的佛位寶,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師佛加持……。以祈請故,從頂門上師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眾生身心,把無始來積造的一切罪障 —— 特別是把證得堪能斷除一切輪迴苦的佛位寶的障礙:罪業、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淨除;身變為澄淨光明體性,壽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長,尤其自他心續都能生起證得堪能斷除一切輪迴苦的佛位寶的特別證悟力。


  (二)思維輪迴別苦。在正修習著頂門上師佛之上,如是思維:凡是既已賦得一個近取蘊身,即不越乎苦的體性;三惡道故不待言,即使賦得人的近取蘊身,依此而得蒙受飢渴、與活計及親眷分離、與怨敵會遇、自所欲求的事物尋求不得、所不欲求的事物逼臨紛至,以及蒙受生老病死等苦。依著賦得阿修羅的近取蘊身,蒙受不忍天界圓滿的嫉妒心苦,依此身並得臨受諸苦。依著賦得欲天的近取蘊身,與諸阿修羅戰鬥,即蒙受肢節砍斷、身離、殺害等苦,並如所不欲的現起五種衰相,且有一旦遠離天界的富樂圓滿、即知必須蒙受三惡道苦的預知之苦。即使賦得上二界的近取蘊身,也是不得自在安住,當往昔善業牽報完盡,即有無邊墮在三途之苦。


  要而言之,此近取蘊身不但能作為今世生老病死等的所依,能導出苦苦與壞苦後兩種苦,而且,僅僅是賦得近取蘊身也能成為惑業所自在的行蘊的體性。因此,必須證得解脫此近取蘊身為體性的輪迴的上師佛果位,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師佛加持……。以祈請故,從頂門上師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眾生身心,把無始來積造的一切罪障--特別是把證得解脫此近取蘊身為體性的輪迴的上師佛果位的障礙:罪業、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淨除;身變為澄淨光明體性,壽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長、尤其自他心續都能生起證得解脫此近取蘊身為體性的輪迴的上師佛果位的特別證悟力。
  最後,後行如何行持之理,如前。


 二、座下修時如何行持之理,座下修時應觀閱闡述輪迴完全是苦為體性的佛經、論疏等,如前。

    抉擇趣赴解脫道性

  抉擇趣赴解脫道性分二,即一、座上修時如何行持之理,二、座下修時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時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後行。
  首先前行,「皈依總集上師天中天,能仁金剛持佛前祈請……。」云云,以上如前。
  而後,我與一切如母有情投生輪迴以來,之所以長期蒙受各種猛劇的痛苦,乃是因為未能生起欲求解脫的心,進而如理修習增上三學的缺失所致;而今,願我與一切如母有情都能生起欲求解脫的心、進而如理修習增上三學,祈求上師佛加持……。以祈請故,從頂門上師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眾生身心,把無始來積造的一切罪障--特別是把生起欲求解脫的心、進而修習增上三學的障礙:罪業、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淨除:身變為澄淨光明體性,壽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長,尤其自他心續都能生起欲求解脫的心、進而如理修習增上三學的特別證悟力。
  
其次正行,在正修習著頂門上師佛之上,如是思維:心識本身實為無記體性,最初,乃以我、我所為所緣而生起執著自性實有的心,依此對我的執著,貪著自方,瞋恚他方,併生起執著較他為勝的我慢等邪見,進而執許並無展示無我之理的導師、無彼展示的業果、四諦、三寶等邪見與懷疑,依此,增長其它煩惱;因為這個緣故,造作諸業,遂在自所不欲的輪迴中蒙受了各種痛苦。--因此,追根詰底,一切痛苦的根本即是無明,故須證得堪能根本斷除輪迴一切痛苦的上師佛果位;為此,當如理修習增上三學寶--尤其守護利益極大,不守護過患極大的,是我如其承諾的戒律,於此應捨命亦不捨棄,如理守護。
  
此中,有無知墮罪門,彼對治為聽聞、了知教誡;有不敬墮罪門,彼對治為恭敬導師,彼製定的遮戒及如理修習學處的梵行益友;有放逸墮罪門,彼對治為生起念知、慚愧,具足戒慎;有煩惱熾盛墮罪門,此中,貪欲的對治是修不淨、瞋恚的對治是修慈、愚癡的對治是修緣起等,當不染著此諸過失,如理持守淨戒,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師佛加持……。以祈請故,從頂門上師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眾生身心,把無始來積造的一切罪障--特別是把生起欲求解脫的心、進而如理修習增上三學的障礙:罪業、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淨除;身變為澄淨光明體性,壽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長,尤其自他心續都能生起欲求解脫的心、進而修習增上三學的特別證悟力。
  最後,後行如何持之理,如前。
  二、座下修時如何行持之理,座下修時應觀閱諸別解脫的教誡,如前。
  上已說竟共中士道次的修心。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