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解脫→ 淨土法門
1
1
1

西方境
1.傍晚,在大殿外,某某師對老和尚提及《大彌陀經》中的種種。老和尚說:「《大彌陀經》中所說的西方勝境,不過是佛以此誘導眾生,使其念佛,令精神上有寄託與目標;主要藉由一心念佛,令三障消除,心無妄念,而達自性西方,皈入極樂。雖然說極樂世界亦是妄,但佛究竟無虛言,臨終時只一佛念而無他念,心達一心,照樣隨佛號往生。」
2.佛說淨土三經,示西方實境,暢演往生的捷徑;亦不過是普攝群機,教化眾生—令生欣慕堅固的心,一心持佛名而生西,達到度眾生的方便法門。
3.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罣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念、業感、種種事相,以為實有,如此不務實修,嘴裏雖說要往西方,也只是個妄念而已。
4.念佛於念念無念中,其陰識(神識)或云阿賴耶識即於頓時直趨虛空,可見西方淨土,實則此西方淨土又何嘗離自性心中?在靜中或在念佛時,能不住於相,不生愛恨取捨,不念成敗利益,不生善不生惡,一切歸於寧靜空寂中,則可顯身光。
5.西方在那裡?必須由這個「心地」一直用功夫,用到細微極致,了斷一切塵惑,清淨無雜染了,那個時候就是西方,並不是一直追求「哪裡是西方?﹂有這個追求的妄念都還是「貪、瞋、癡」。如果一直在著這個相,說:「去西方、去西方。」然而西方又在哪裡呢?西方就在你心頭!必須由我們的心去用功,修到由自心現出來的,所以「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心外求佛,無有是處,我們從這個靈山塔下,也就是從這個心去修,就可到達西方。
6.如果我們自心安定,則自然沒有事情,每天心定神足,心無所求,但隨緣一天過一天,心裡自然快樂、歡喜,這個就是西方境界。西方何處求?西方即在吾人的內心。反之,心若不安定,則常常會有事情發生,到哪裡都不會安定。
釋疑
1.「時下修禪,是否禪、淨雙修最為逗機?」
師說:「禪非關色相,非關話頭(參話頭是參佛),不在講說,不在弄神,只求入定,能定就有禪。近百年來,學禪人多從念佛打基礎,這確是一條路,但並不是只有這一條路,因此我不勸大家也走這一條路。」
2.問:「如何可得解脫?」
老和尚說:「念佛。念佛收攝妄念,能開智慧,便能解脫;不念佛,則妄念紛飛,想東想西,絞業障,如何能解脫?」
3.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
答:「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
4.問:「念佛號是否也是執著?」
答:「執持名號不是執著;因執持佛號,可得正念。如有一點散心或名利之心,那就是執著。」
5.問:「一直要念佛,一直要念,是不是執著?」
答:「這也不是執著,是精進。」
6.「有時想,時間實在太寶貴了,所以捨不得睡覺,晚上整夜靜坐念佛。」
「行不通,要睡好,精神足才好念佛。」老和尚答。
7.弟子們問道:「沒有生死心,念佛都不知道要做什麼。」
老和尚說:「念佛『不知道』還好,『知道』反而去分別,這些外面的都是幻境,不要去分別;生死心是不知不覺地修到某一境界自然而成的。」
8.「念佛,怎麼念呢?有的人念了一輩子卻仍然糊塗?」
老和尚說:「念佛,自然一直念下去就好,不要求做什麼,無所求、無所著地念下去。才會『覺』到。」
9.「師父要我們學自在點,要怎麼做才能學自在呢?」
老和尚:「阿彌陀佛多念一點,慢慢來。做事情慢慢來,脾氣、個性要好一點,慢慢就會自在了。溫順就是忍。」
10.問:「妄念很多,如何對治?」
答:「妄念多,就是業障。去妄念,念佛較易。另外俗緣要少,也很重要。」
11.問:「我們念佛常常昏沈、散亂,這是為什麼?」
答:「沒有願力。如果有願力,自然會將我們在社會中放逸慣的心,收攝起來,一心念下去,妄念自然就消失。」
12.問:「念佛如有散亂心,怎麼辦?」
答:「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念,把全付精神投擲到六個字裡去,就對了。」
13.問:「有人說,念佛會著魔,請問這是為什麼?」
答:「這是你有此念頭,才會著魔;你心不專,才會著魔。」
14.問:「有人很有修行,但臨終時,還要遭病或意外,您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是否為定業難轉?」
答:「可以說是『定業難轉』,也可以看作是『乘願還業』。」「有人會說,他那麼有修行,難道不能以修行之力克服業力嗎?」「我可以說,就是有修行,才會遇此苦難挫折,這正是他修行的功德,使事情在這一次就解決了。」
15.問:「每天持咒、拜佛,又增法華三昧,心仍打閒岔。」
答:「自己沒有主不行,專心念佛、看戒律、拜佛就好……,事情愈多,愈執著,心愈不安。不要把人家的善拿來修(苦…… 執著)—— 如有根基的,把人家不好的拿來修,更好更進步,如不會修的則會起煩惱。心要安很難,故要找心裡面那個不生不滅的,不要找外面那些有生滅的,要找什麼都有的本來自性,聽得到、看得到的都是外面的,與自己無涉。」
16.某居士問:「念佛能否見佛?」
答:「不能。」
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又如何?」
答:「對!就是心開即是見佛,見自性佛。(意味佛非由色相見)」
17.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身、口、意三業清淨,都攝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亂。打七念佛,為的是要得正念或開智慧,是要去除色、聲、香、味、觸、法,得六根清淨。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淨,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麼。」
18.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傳某師請示師父有關帶業往生的事。老和尚對傳某師開示說:「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一切唯心造,《彌陀經》中所述西方極樂世界有金、銀、琉璃一切莊嚴等,均是應對眾生對一切相分別貪取的習性,而方便設立的,使眾生因嚮往而專意念佛,與所謂『帶業往生』,具有相同的誘導作用。離一切相的清淨無礙,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19.問:「您對帶業往生是如何看法?」
答:「帶業不能往生,經典中之『帶業往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樣,你有願心要往生極樂世界,臨終時,如業力大於念力那還是不能往生,但會因你的願力而轉為人身,再繼續念,如此轉了幾轉,一直念到你的念力大於業力,就能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