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令解脱
書籍目錄
第四講
第四、明一生修法
第七、明修心學處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觀察令解脱

觀察令解脱


觀察令解脱

   經過不斷修心,以尋伺觀察,先對治重煩惱,煩惱慢慢減輕不生了,但要仔細觀察,煩惱果真是斷了,或者只是暫時不生而已,或是只斷一分煩惱。這時要經過考驗,面對或作意貪境、瞋境時,心中是如何反應。未經考驗,有時煩惱不生時,以為煩惱斷了,証得阿羅漢果,我慢心生起,以前的修心,慢慢退失。如果知道只是煩惱暫時不生,那麼要小心防護,不令生起。

   經過一段時間修心,觀察自己行為,是不是同以前有差別,發現以往錯誤的行為改了,做得比從前好,應該生隨喜心,若是依然如故,則可能方法未入要。修心前觀察自己的心態,修心後再觀察心的動向,兩者有何不同。有的本來心地善良,結果修心後起了我慢,這是方法錯誤,應該更正。有的人稍有一點修持,就生起我慢,應該思惟:我的煩惱未斷,只是暫時不生,同一般人一樣呀!就不會生我慢心。曾經有位出離心很強,但不知修行方法的人,到了達隆沙拉山上修行。過了三年下山,他說:「密勒日巴可能也不過如此,他一輩子修行,可能比我好不到那裡。」後來大家都稱呼他為密勒日巴。過了幾年生了一場大病,住進醫院,病好了又上山,這樣醫院進出兩三次,最後還俗了,再也不敢到達隆沙拉。起了我慢心,修行立即退失,可惜他有一顆想修行的心,但不知修行方法。

   另外一句是「尋伺令解脫」,依尋伺二心所得到解脫,意思差不多。尋是觀察粗心所,伺是觀察較細微境的心所。修心時觀察心念(意樂)是不是摻雜我愛執,是不是煩惱干擾,迴向時是不是為世間八法,抑或出世法,或者無上菩提?常常尋伺,就能不被煩惱干擾。不但佛法要尋伺,一般事也要尋伺。

   一般人在修行時,稱自己沒有起煩惱,只是散亂心。例如我們修習修心七義,若無正知正念修持就成一片空白。靜坐時內心散亂,他想自己在修行,但事實上散亂心就是煩惱。有許多人好像在修行,內心則相反,胡思亂想。這些不加以觀察,均成為修心的障礙。以前西藏有位修行人,名竹巴滾列,他的外表穿著像乞丐。有一天到一戶貴族家借住,僕人對他說沒有特別的住處,要住只有那邊牛棚,他就去住,
外表似睡,內心在修行。主人則在高樓中靜坐,因為他有神通,注意主人到底在想什麼。那位主人有位女兒,他想招一位女婿,不曉得該招誰,招甲人品不錯,可是沒有財產,招乙雖然有錢,但沒有學問。後來想到有一富有人家,兒子也不錯,將來一定可以協助他。對象找到了,不知請誰去說媒,最後想到家中老僕人,他認得他們,這是最適當的,就叫他去說他媒。如果說定了,要把女婿接回來,那應該辦個大喜事,他又想到牛棚中兩隻氂牛,壯的肉比較多,就殺那隻吧!看起來在修行,心中卻想殺氂牛。竹巴滾列就到他關房外敲門,主人很生氣的說:「你沒有看到門外寫我在閉關嗎?」他問:「你真的閉關修行嗎?」主人答:「當然,我在修行。」他説:「你不在修行,你想招女婿,請人説媒,並且想殺氂牛宴客。」主人不好意思說:「你就是聞名的竹巴滾列嗎?」他回答:「一般人都這樣叫我。」主人看起來像在修行的樣子,心中卻胡思亂想。五世法王正在閉關房中有尊佛像未穿衣,他想到拉薩哪一家店買綢緞,替佛像做衣服,巴古淺疆就到五世法王房外敲門。法王說:「你沒有看到門外寫閉關嗎?」他說:「法王!你是怎麼閉關的,你剛才到拉薩市場買綢緞!」所以我們修心時別胡思亂想,要當心呀!有人會知道的。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