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與照是同是別?/般若正修事理一定圓融
書籍目錄
觀與照是同是別?/般若正修事理一定圓融

觀與照是同是別?/般若正修事理一定圓融

觀與照是同是別?

   我講過「般若正觀」是佛法正修行之路。現在要問大家,觀自在菩薩的「觀」和照見五蘊皆空的「照」,這二者依你們的看法究竟有沒有差別?
(陳同學答:沒有差別。)
(蔣同學答:觀指主體,照指客體。也就是說,在做功夫時,自己要了解外在的東西,心不要給它抓走,須照住它。如果不如此的話,我們心中的偏計所執性及依他起性,便會在自我裏造成許多錯誤的概念,障礙自己。)

觀照

(XX法師答:照可以說偏向於止和靜方面,為根本慧,觀則是一種抉擇,屬分別慧。二者是一體,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林同學答:我對剛才三種說法不完全同意。觀可能還只是在自性本體的功夫上做功夫,到了照以後,已經能夠洞見自性本體了。)
(xx學僧答:我認為觀比較屬於意識妄想這方面,照則是屬於智慧的抉擇。)

(周同學答:觀是般若的本體,照就是本體起用的境界。)

續讀下文 ……

   好,你們都講得很好,很像一回事,但也都統統吃鴨蛋,得零分。大部份同學都還在談理階段,光說不練,如何把這法門切實用到心地上才是正題。

   你們看,佛法由世尊,傳到弟子迦葉、阿難、目犍連等人手裏,便有了各自不同的講法。等於孔子的學說到了子夏、子游、子張、子貢一代,理念的表達和事物的偏重,就不一樣了。各有成就,各有所得,然而究竟有偏頗,並不圓滿。你們剛才所講,彼此體會不同,大致還算不錯,但是都沒有正中問題的核心。
   現在我把心經切合修持用功的法門,順便融合一點教理的分析,試著貢獻大家,認識般若宗,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禪宗、心宗、達摩宗的眉目。其實,你們許多人尚未對這個法門真正深入,全心全意用功修持。你以為教理不是修法啊?!其實,真正的教理正是切身的修持法門,一定要有形有相的方式才叫修法嗎?那是次等法。上等之法,理事圓融,法界無礙。理即事,事即理,理是教理學理,事是行持功夫。真通了教理,見地透徹,這見地就是功夫。

般若正修事理一定圓融

   所以你看華嚴經有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功夫到了,理也到了;或者理到了,功夫也到了,事事無礙法界,根本沒得理存在,全是事了。譬如我們日常行住坐臥,都是一件一件的事,每件事都有它在哲學上和科學上的道理。但是我們每個凡夫都自自然然曉得上廁所、穿衣服、吃飯、事事無礙,樣樣平常,根本不管那個理不理。因此,理的極致就是事,理事雙亡,能所不立,才得證成佛。

   告訴你們,這樣便是參禪啊!今天一問大家,依然沒得辦法。以前都講過的,現在仍茫然不知重點所在,這很嚴重,很糟糕。

續讀下文 ……

   大家要好好走般若正觀的修持路線,不只為了自己將來的成就自己成就了也可以教他人,幫助他人。有同學在此地學了一小段時間,還沒學成便離開。到了外面,念佛的團體請他去說法,推也推不掉,這才曉得還須更上一層樓,每日謹言慎行,戰戰兢兢,把修學日記寄給我看,每天做些什麼事,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清楚。過不了多久又跑回來,想繼續好好學。

   到處需要人啊!以後你們都要輪流出去弘法,不行的話,這裏也別再混下去了,這裏並非養老院、托兒所,字立立他,自覺覺他,犧牲自我,普濟眾生,這才是大乘菩薩永不退失的行願。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薩發心。」

   要你們去弘法,究竟到那裏去呢?這就要看你們如何去開創了。樣樣都要靠老師,不行的!難道死了以後,還要老師給你定個棺材;然後:「老師,你幫我裝進棺材。」在棺材裏還要說:「老師請你把我的頭擺正一點。」這樣行嗎!所以這一回寒假禪修,要求比以往嚴格,不是鬧著玩的,希望大家善自護念,各有心得。

   如何觀?如何照?前面已說明過。現在再問一個問題,觀與照應屬於何種般若?(有同學遲疑地試答:「是不是實相般若?」)錯了。你們這樣回答等於在猜題,心存僥倖,要不得。依禪宗而言:「思而知,慮而得,此乃鬼家活計。」要想一下才知道,研究考慮一番後才曉得,都不是本份自性般若自然的流露,不算修道本色,而是猜疑伎倆。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