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診 1 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 2。視喘息 3,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接尺寸,觀浮沉滑濇,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詞 註
1・「診」:診斷疾病的意思,包括各種診病方法。所以馬蒔說:「診,視驗也。診之爲義,所該者廣,凡望聞問切等法,皆可以言診也。」
2・「審清濁而知部分」:「清濁」指色之淺、深、明、暗。「部分」指病之所在。吳崐說:「色清而明,病在陽分,色濁而暗,病在陰分。」又面部之中有五部,以五行之色推之。
3・「視喘息」:王冰說:「視喘息,謂候呼吸之長短也。」「喘息」此處作呼吸的氣息講。「視喘息」就是看病人呼吸時的氣息和其它所表現的病態,從而幫助診斷。如張仲景的金匱中說:「息搖肩者,心中堅。息引胸中氣者,咳。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
4・「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甲乙經:「規」上有「視」字。「主」作「生」。「權衡規矩」四字是四時正常脈象的代名詞。如馬蒔說:「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時之所主者何經。」如脈要精微論說:「春應中規,言陽氣柔如規之圓也;夏應中矩,言陽氣強盛如矩之方也;秋應中衡,言陰升陽降,高下必平;多應中權,言陽明居下,如權之重也。」總的來說,從診察四時之脈的正常與否,而知道疾病爲何臟所主。
語 譯
善於診斷症病的醫工,望色切脈,首先必須辨別其病之屬陰屬陽。審察氣色的深淺明晦,從而可以知道疾病的所在部位。聽病者的聲音,便可以了解患者的病苦,從診察四時之脈的正常與否,能知道疾病爲何所主。切按手腕寸口之脈辨別其浮沉滑濇之象,可以了解疾病產生的原因。這樣,診斷就不會發生差錯,治療也沒有過失了。
按 語
本節經文中包含着望、聞、切三種診病方法,而這三種方法,又必須結合起來應用(當然也須結合問診),然後才能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正確的治療。這些内容,可以說是診斷方法的原則指示,也可以說是法綱領。
黃帝曰:余聞虛實以決死生,願聞其情。岐伯曰:五實死,五處死。帝曰:願聞五實五虛。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 1,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 2,飲食不入,此謂五實。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 3,則實者活,此其候也。 (素問玉機眞藏論)
詞 註
1・「悶瞀」:是指胸中窒悶,眼目昏花。
2・「遺利前後」:是指大便泄瀉,小便頻數或失禁。
3・「身汗得利」:是說周身得汗,二便得通。
語 譯
黃帝說:聽說懂得虛實的情況,便能够診斷疾病預後良惡〔死生),我要聽一下其中的道理。岐伯說:五實和五虛,都是死候。黃帝說:請你告訴我五實、五虛的情況。岐伯說:如脈盛有力,皮膚壯熱,腹中脹滿,大小便不通,胸悶目糊,這便是五實。脈細無力,皮膚寒冷,呼吸氣短,二便瀉利,飲食不進,這就是五虛。黃帝說:這種情況,但有時也能恢復健康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說:如果胃機能還沒有完全衰竭,能够吃些漿粥,下利停止,雖然屬虛症,也可以好轉的。能够出汗,大小便通暢,一切病邪,都可以外泄,那雖屬危險的實症,病還是可以向愈的。這是診候的方法。
按 語
本節總敍了虛證實證的辨別,和預後吉凶的推測。有着舉例示教的意義,故在臨床時,要能靈活的運用,全賴自己具體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