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宗教上層結構
書籍目錄
論宗教上層結構

論宗教上層結構


Bg j66

  一種宗教,如果僅有了「儀軌、祭典、宗教神、經典、信仰羣」,還是不够的。這種具備「下層結構」的「神」的崇拜,它底肇始,一是基於原始先民對於「自然」崇拜之遺留,而演化爲「無條件信仰」;一是基於人類對於古聖先賢、英雄俠烈之嚮往而蛻化爲民間之追遠儀式;這兩類低層信仰,都可以從世界各地民間崇拜中找到烟雲。我們展開眼簾,觸目的皆是「媽祖、王母、天兵神將」之崇拜,都跳不出以上兩者的範疇。民間對於媽祖的熱烈信仰,毋寧是對林默娘的高度同情以永思。


  宗教神之靈與不靈,是完全決定於自己底「心」之裁判,與神之靈與不靈,缺乏絕對之相關。一切宗教的「技法」,像「籤、符、降神、乩文…… 」之寓言,其水平是無法通過考驗的。而且它底解釋,則完全決定於解釋人的心態與知識反映。如果讓一位哲學家能楡詖傾服,那等於在石頭上注射血漿,是無處下針的。


  一切缺乏上層結構的宗教,祗能迷惘缺乏高度思辨力的下根羣衆,對於智者則是一籌莫展的。此之爲宗教上層結構之重要性與永恒價位!


  基督教自中古發展出「神學」成爲近代耶穌崇拜者的救生圈,他們在思想上得以有所攀附,進而使他們的「聖經」能打入學術園地,建立一種研究系統,其生命也將不因文化光芒愈烈而化爲灰燼。中國之道教,自魏晉南北朝以後,從老莊「移花接木」,作爲它底上層建築,可是它們底「移接」力量太鬆弛、太薄弱;老莊思想,不論道教的丹士們如何接焊,也無法把道家玄學連根移植過來,而它們到唐以後所遺留的,僅賸下呂純陽一支信仰。中國道士的高髻,而今在中國人的頭上已看不到痕迹了。道士們以他們「三花聚頂、五炁朝元」,聖嬰出竅的神話,再也引不起衆生的情味了。中國民間如果沒有呂洞賓,道教恐怕早已灰身滅骨。張道陵那一「三清系統」,而今亦已乏人問津。


  宗教的上層結構,是宗教的神經中樞與生命元素,沒有上層結構的宗教,不能稱之爲宗教,我們祗能尊它爲「民間的諸神崇拜」。諸神崇拜,是一切人類的自由意願,缺乏一種追求眞理的智慧抉擇之精神!


  佛家思想演進到今天,它底上層結構已有逐漸轉移爲「純義理」傾向,而撤開它與下層建築接榫的牢固性,這是頗令人杞憂的!佛教,自釋迦以來,其上層建築便發展得極其強;其義理思想之綿密,其「苦無空我、緣起業感」之理論體系之森嚴,恐怕絕不是那一種人文科學可以望其項背的。因此,它可以通過任何嚴格的知識考驗、思想抉擇、眞理之洗鍊;也因此,它形成一種超乎哲理之哲理,單獨成爲一門「佛學」。又由於它以「實證」作基礎,得使其上層結構獲得科學上的支持,而在此處,使皈依於它底有情生命與它底上層關係能融爲一體,職是之故,使它與一切「神道設教」,便有了絕然的分野。

  佛家義理,在智者眼前,佛光才會照耀;因釋迦拈花,迦葉才會破顏!


—— 一九八一年二月十日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