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乘﹍ 圓暘法師 講述
良有以也。就是在打下將來成道的基礎。
而學者不見聖人之心將謂其道如此而已矣。我們沒有真正了解孔子的心,而以為他的道是這樣而已啊!教人而已啊!事實上,哦!原來他的心是,教你將來要成佛的,給你先打下一個基礎。
故執先王之跡以挂功名、我們都會落入到過去的這一些皇帝,人王,他的做法都是在搶奪功名。挂功,就是思念著那些功德、那些功利,就一直執著在那裡要求取功名。不曉得孔子是教你懂得道理,而不使你落入到那一些功名裡面,所以過去讀書為的是要明理,現在讀書反而是要求名利。
堅固我執。執著在那個認知裡,這樣子錯認會怎麼樣啊!
肆貪欲而為生累。這一些放逸貪欲都是生生世世裡面輪迴本因的一種累贅。
至操仁義而為盜賊之資、操:就是把持的意思。就是把持仁義,用仁義當幌子去盜取利益;就等於假裝仁義、偽仁義去做盜賊的意思。標榜仁義而實際上為盜賊,就是落入到貪欲裡面。
啟攻鬥之禍者有之矣。要是把持仁義用做盜賊的心時,就會開啟很多鬥爭,就是禍端的開始,你不曉得喔!原來很多人就是會以仁義之姿而掀起一場戰爭。我要怎樣稱天下之師等等 …,這些都是他的理由,事實上他是自私自利的心。所以要看透他那最初的心,他講得再好聽,你不要被他騙了,他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是他想要當有錢有勢的人!哪一個人要服務大眾啊?都是私心的。哈哈…那是講好聽的你不要被他騙了,投完他一票之後,他就把我們忘了。
故老氏愍之曰、「愍」就是可憐愍者,所以老子可憐我們這些眾生啊!
斯尊聖用智之過也。老子才會再告訴你啊!我們被人家利用,用一個假借的理由,就被他騙了,這些假借聖人智慧引導眾生落入那種很多缺陷裡面,老子才會出來用另外一種表法。
若絕聖棄智、則民利百倍。教我們回歸到我們原來的本心裡面,要把聖人跟那些世智辯聰捨掉,才能真實的受用!
剖斗折衡、則民不爭矣。剖斗就是把一分為二叫剖,也叫判,你把一件東西剖開,裡面的部分就看清楚了,所以就明白了。剖斗折衡,就全部清楚了,人民也就不會爭了。任何事情都把它公開透明了,所以我說:我們現在就是在演公開的戲,沒有私心的戲。剖斗折衡,按比例來。折衡:就是按比例大家分配。你把它弄清楚分配好了,大家就不會爭了,即民不爭矣!
甚矣、貪欲之害也。這樣子就不會落入到這樣子就不會落入到那種貪欲之害。
故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我要是不拿錢給你看,你心就不會動搖;那一個會讓人家心動的東西,不要拿出來,不要戲弄人;不要去引誘,人的心就不會動啦!
故其為教也、離欲清淨。就是教你離欲清淨,不要被誘惑,心就會清淨。
以靜定持心、不事於物。用靜定來持心,就不會礙於那些事物裡面。
澹泊無為、此天之行也。清淡自活這個就是你將來到天乘裡面所行所做就是這個境界。所以我說:先跟你打下《道德經》的基礎,你就有天的基礎了!將來就具足智慧、福報什麼都有!所以我說《道德經》就是智慧很重要的一個基礎。
使人學此、離人而入於天。教你成就一個層次,心量要大;心量大將來你就清楚了,我們的心量很重要。心量大,什麼都看清楚之後你就不會小裡小氣,這個就是你成佛的因!你的心量一大,那成佛的因就俱足了!
由其言深沉、學者難明。就因為《道德經》的語言很深沉難懂,所以學者都會誤會,誤會老子的這一些思想。
故得莊子起而大發揚之。所以莊子繼老子之後,再做一次的論述更加的發揚。
因人之固執也深、故其言之也切。為什麼我有時候話講得很重,有時候要講你,為什麼?就因為你固執。我一定要用很強的語言把你打醒!就是這個道理。
至於誹堯舜、薄湯武、非大言也。你看,真正老莊在講堯舜、商湯、武王的這一些過程,那些毀謗、輕薄意思是要我們真正有智慧能清楚、透徹不會被矇騙,並不是為了講他們而講,事實是要叫你再提升起來。所以才「講是非」,講真實的它就不是是非!宣化上人說過:有人說我講是非?我要是講真的,真的就不是是非!非大言也,不是講大話,就因為要證明給你看!要讓你有智慧,所以必須要把「是」跟「非」講清楚。那你清楚了,我就不再講大話了嘛!也就是這個道理。
絕聖棄智之謂也。治推上古、道越羲皇、非漫談也。老子才會推回到上古時代,那時代沒有這些所謂的聖人和世智辯聰,人們可以「淡泊無為」的過日子,這才是絕聖棄智的用意,這樣的世道是超越羲皇聖人之教的。羲皇就是指伏羲,三皇上古五帝之首。講過去伏羲氏教我們人要有姓氏、制嫁娶、結網捕魚、如何養畜牲、要怎樣把東西煮熟、如何畫八卦…!這些都是伏羲來教育眾生的一些基礎。漫談就是無稽之談或是隨便講講而已。老子把時代的無為治理與羲皇時的有為教育來做對照、比較,不是漫談隨便說說而已。
甚言有為之害也。老子告訴你,你要無為、清淨、一切無為自化,達到清淨,因為很多「有為」,就會有偽善出來。
詆訾孔子、「詆」就是苛責辱罵的意思。「訾」就是毀謗。指責孔子,毀謗孔子!
非詆孔子、詆學孔子之跡者也。事實上老子裡面所講的並不是苛責孔子而是說後學孔子所行表相的這些人……。跡就是指他的表相,而不是孔子內心真正所講的,那些人講的道理只是孔子的形跡罷了。
且非實言、乃破執之言也。老子就是要叫你破其執著啊!這些人掛著儒家的招牌而沒有真正的了解儒家的思想,我們要透徹知道不要光看表相、執著在相上!
故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故曰寓言十九就是怎樣呢?比如說:我在講道理,講到一半你們會懷疑這個師父講的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所以我就會引用聖賢講過的話。這個寓言就是聖人講的話,我會引用;我講了十句,有九句是引用聖人的話,你們就相信了!不是我講的,過去佛講過的、聖人講的、宣化上人講過的。「寓言十九」就是說:我會引用聖賢的語言 來註解我講的話是真實的,就是這個意思。「重言十七」就是我也會引用聖賢的言論,那實際裡面,有七句可以讓人相信的。所以寓言十九,就是用聖人講的十句話,我用了九句,人就會相信;我用賢者的話,用重言講十句,最起碼有七句你也會相信就是這個意思!
訶教勸離、隳形泯智。隳:敗壞之意思。泯:湮滅。所以我必須用聖賢的話來註解我所講的,這樣你們才會相信,才不會說我亂講,或者說沒有根據的!這個都是在註解這些道理,讓你們能夠通達。
意使離人入天、去貪欲之累故耳。叫你少一點貪,那你就可以到天界上去,雖然你稍微還有貪瞋癡,但是你的貪瞋癡是很淡的。所以像在四王天、跟人的境界裡四王天還是肉體之交跟人一樣;但是忉利天就沒有了,那個淫欲心就淡了,他們就沒有肉體之交,是另外一個層次。所以一切一切就是叫你減少、減少,慢慢昇華、昇華起來,講白一點也就是說:你的貪瞋癡愈少,你升上去的天就愈高;那四聖的心裡面,貪瞋癡就沒有了!這樣講你就更清楚能夠瞭解了。
至若精研世故、曲盡人情、破我執之牢關、去生人之大累。就叫你要了解一切的這些人情世故,要破你的執著。一切我們都被執著所綁,那你才會一直在六道裡面受累贅,人、人、天、天,在六道一直輪迴。
寓言曼衍、比事類辭、精切著明、微妙玄通工、深不不可識。這些事很多很多的比喻、很多很的說明,很多的經典就是在教你通達道理,「無一法可得」,你可以得到什麼?這些都要叫你明理。通達了,OK 了,你開悟,悟什麼?哈……,就悟了。把道理通達了就是這個,你可以得到什麼?所以《心經》裡面講「歸無所得」啊!你悟了就清楚了,事實上了解道理而已。
此其說人天法、而具無礙之辯者也。非夫現婆羅門身而說法者耶。何其遊戲廣大之若此也。所以說:一切一切聖人所表的法不管是人、天、婆羅門教(鬼神),跟你說……等等,都是在現什麼?都是在現遊戲廣大,這人世間都是一場遊戲一場夢。這些佛菩薩也各顯神通來演給你看,叫你不要執著,這個都是苦 ……,那是苦 ……,這些勸勉你,叫你不要執著,看清楚實相,你不要看不開……,都是在演給你看啊!何其遊戲廣大之若此也都是在演一場戲嘛!
枇糠塵世、幻化生死、解脫物累、逍遙自在、其超世之量何如哉。你看清楚了,這世界就這樣?這「枇糠」就是我們碾米之後留下的那些糟糠啊!比喻那些是很瑣碎的層次,枇糠就是很瑣碎,在這人生裡面有多少瑣碎的事情,你吃一餐飯,要切一切、洗一洗、炒一炒、煮一煮、哎呀!囉哩叭嗦一大堆。枇糠塵世、幻化死生,你看人死就像一場夢,這樣幻化解脫物累。物累:就是你被那物所綁。看清楚了,曾經擁有過就好了,沒關係!不要執著。房地產不是我的,可以用就好了,沒關係!那麼你就逍遙自在。就可以怎麼樣?其超世之量何如哉,你的心量就廣大,看清楚了,不執著在裡面,所以遊戲神通才會自在啊!你一執著就又綁起來了。
嘗謂五伯僭竊之餘、處士橫議、充塞仁義之途。這個「五伯」就是五霸,指過去後漢時鄧彪字智伯、宗武伯、翟敬伯、陳綏伯、張第伯、同志好齊名,南陽號曰五伯。憨山大師引用很多歷史典故等等······很多名詞,所以要找很多資料,那我們盡量淺出。他在比喻過去歷史上的五個人他們生性很霸氣。這些人物都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只是了解一下就好,過去給他們一個稱號就叫南陽五伯。五伯就是類似五霸的意思。
僭竊就是下者之架上位的意思;在下位的人去僭越上位者就是竊位的意思;就是我占你的位置,或者把你幹掉,換我坐上那個職位。處士橫議:就是人在爭鬥的過程裡面,就會有很多的問題,很多的花招等等。充塞仁義之途,充塞可以說是阻擋仁能正仕在社會上的一些做為。
若非孟氏起而大闢之。吾意天下後世難言矣。整個歷史的演化過程,都是在教你、教我,讓我們長智慧了解,原來這天下都是在教你教我的。若不是孟子發揚孔子的思想,讓後世的人能夠去了解,不要落入這些是非裡頭,真正的是要告訴你那個道理,歷史是在教你,告訴你那個道理。
況當群雄吞噬之劇。歷史上有很多的互相侵吞,很多互相的爭鬥。
舉世顛暝。暝就是迷惑的意思,顛倒眾生迷惑。
亡生於物欲、亡生就是很多殺殺打打,人的生死都是在物欲上的你爭我奪。
火馳而不反者眾矣。火馳就是比喻快速。去的人很少回來的,你要在落入生於物欲裡面,追求物欲、名利。講白了,就是名利的追求;往往都是被名利所吞噬,回來的人少。所以叫你遠離名利,你才能夠真正找回你自己的本性。
若非此老崛起、攘臂其間。後世縱有高潔之士、要不是老子起來告訴我們…,攘臂是指老子來指揮引導我們,我們才會清楚。不然,縱使後世有高潔之士,有人能夠清楚,也沒有辦法有那個智慧啊!這告訴我們老子的重要。
將亦不知軒冕,軒冕:就是古時候官員的帽子、坐騎,叫軒冕。軒:就是他們的坐乘。「冕」就是指古時候官員頭上戴的帽子,也就是指爵祿;顯貴的人物貴族。
為桎梏矣。就是把你束縛起來。很多人都是在追求名利,它就是權位、它就是名利,事實上他們都是在追求這個。不知道權與利實際上是桎梏刑具把心綑綁得牢牢的!
均之濟世之功、又何如耶。把它了解了,看清楚了就怎麼樣呢?
然其功夫由靜定而入、其文字從三昧而出。這三昧而出就是指你看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有定力,用很沉靜的心把它看清楚,不要只看字面上而已,你要深入了解那文章的意義在哪裡。
後人以一曲之見而窺其人、以濁亂之心而讀其書、茫然不知所歸趣。後世之人用曲解之見,從一小細縫去窺看老子,你心一亂,就看不懂啊!所以我叫你們一定要薰習、薰習,多看幾遍。所以《道德經》我這一生看不只十遍了,重複又重複… 才能看出味道來啊!要薰習,所以從三昧而出。三昧:就是定力,要去思考,會產生智慧來。
苟不見其心而觀其言、宜乎驚怖而不入也。你要不真正見到他要講的內心世界裡面,光看他的言,那也不過爾爾啊!所以你一定要能夠了解到裡面內容所要表達的,那才是你讀書所學的重點。
且彼亦日、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在萬世之後要遇到一位大聖,就是善知識,能夠解說的,哦!那是很少見的,是旦暮遇之啊!旦暮遇之:就是表很難的。人家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那是很少遇到的。
然彼所求之大聖、非佛而又其誰耶。你看哪!我們所求的,來跟我們講道理,不是佛會是誰呢?哈哈… 一定是佛才有智慧把這個意境講出來。
吾意彼為吾佛破執之前矛、斯言信之矣。憨山大師講的這個就是要破你那執著的一支前矛、一個前身而已啦!斯言信之:叫你相信啦!
世人於彼尚不入、安能入於佛法乎。這個你都不懂了,你怎麼可能入於佛法?《道德經》你都不懂了,你怎麼可能入於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