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是人類生命的痕跡,是無限的「人物經驗」;由這些「經驗」提煉而成的「精品」,則通至「歷史人物」,由這些人物的行爲,構成「歷史建架」。我們稱這些支配歷史的人物爲「歷史上層人物」,稱他們的行爲構架爲「歷史上層結構」,以別於「歷史下層結構」。
代表「歷史上層結構」的那些人,不分黑白,第一級是「思想家」 如老子、孔子、韓非、莊子、慧能、朱熹、王陽明。第二級是「歷史家」,像左丘明、司馬遷、班固、司馬光。第三級是「政治領袖及政治家」,像管子、秦始皇、董仲舒、漢武帝、王莽、唐太宗、王安石、曾國藩。第四級是「科學前驅」,如墨子、公孫龍子、張仲景、張衡、李之藻、李時珍。(可惜中國沒有伽利略和牛頓、愛因斯坦。)
由這些歷史尖端人物支配的,正是「江山代有人材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文化區段。他們帶動了歷史,修正了歷史、改變了歷史。如果歷史上層結構不健全,那麼這條大而無當的時間船,就祗好淺擱或搶灘。它底結果是甚麼呢;—— 是使歷史陷入黑暗的泥淖。
中國歷史上層結構到南宋以後,已經脫榫、龜裂、傾圮;光靠理學家朱熹、王陽明是救不過來的。到明末,雖有顧亭林、王船山,成爲强弩之末,已無振奮刺激之力。歷史下層由於其上層支架已經傾仄,所謂樹倒猢猻散,中國之命運如何,也就可以想像。
歷史上層結構之脫榫,是一個「文化積層」的創傷。西方共產主義能在中國形成浩刧,是由於中國本身腐化形成的一種固態心理作祟。靠幾個清教徒派的知識份子來駡陣(像胡適之吧!),是產生不了甚麼大用的。大家都「恨水不結冰」,而自己却跟着往洪流裏跳,不歸楊便歸墨。這不是悲劇而何?中國歷史上層結構發生病態是「因」,共產主義的災難,是北宋以後自己點滴培養出來的;製造了「果」。唐宋以後中國歷史下層再經不起腐爛了,而上層結構無法挽救這種局面,於是一千年後唯物思想有可用之機。
毛澤東本身是一個中國知識份子(他參加過「少年中國學會」),他就是一個「恨水不結冰」主義,由於這一點欠悲心,使他由最右邊轉到最左邊,終於使中國歷史沉陷。歷史上層結構那一環弱,那一期層缺乏活活潑潑的生機,其後果便延伸到後幾百年至幾千年。其實孔子精神到韓愈已奄奄一息,代替它底是改形的東西,率難援救其危機。
歷史的因果問題無法借道,也無法逃避,一切都自作自受,一切宗教神祇都如同紙人紙馬,愛莫能助(神越多,問題越大)。歷史之再造,惟其該從創造歷史活潑之生機着手;歷史上層結構之僵化,祗有使歷史這一層地殼,陸續沉陷!
—— 一九八O年十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