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江湖人與江湖意識
書籍目錄
論江湖人與江湖意識

論江湖人與江湖意識


Bg j69

  在我們常識上所謂「江湖人」,便是五湖四海、頭頂着靑天,到處漂泊,走碼頭謀生,靠一張嘴吃飯的「天涯淪落人」。


  這些人,包括「走馬賣藝的,彈詞說書的,牽猴子賣野藥的,看相算命的,趕集賣唱的,看陰陽宅的,走方郎中,生旦戲子,…… 」這些人靠嘴過活,背裡頭也有珠淚暗彈的時候,不能光看他們的表面「風花雪月」;他們的内在生活既不足分析,也不足爲訓;他們這一條路,是生活「逼」出來的,其痛苦往往超過快樂。至於有些爲了研究「醫卜星相堪輿技藝」而成爲知識的人,大多不走江湖,而是調劑情緒,也多半藏而不露。


  江湖人走江湖久了,順理成章,染了一身「江湖氣」,逢人三聲「大爺」。(今個兒多自封「大師」,以見其大。)他們走的地方多,摸得透閒散人的心理,所以他們的身家性命都得靠這維持;他們最後的歸宿,多半是殘缺而落寞的!


  佛門的緇素,儒家的生徒,若一旦染上江湖習氣,開口誰的鼻子扁,閉口誰的眉毛長,天干地支子午卯酉生張熟魏沆瀣一氣,一副跑碼頭狀,這就彷彿邪門了。古聖賢書裏,何曾教我們這一套;佛經裏嘗言:「無衆生相,無男女相,無壽者相,…… 」我們還落何階級,去研究「壽夭貧富」呢?


  古德也有偶涉品器以觀人情的,但他們祗是點到爲止,而研究易理那是爲了「趨吉避凶」;說得玄學一點,那是爲了「天人合一」之道而用的。如果爲了沒事嗑牙、賣關子,儼然塑造「小神仙」的形像,那多下乘啊!


  一個莊嚴的生命,「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名『香光莊嚴』」;逐臭之夫,生命何來光華?因此,讀書人、傳道士,一朝染上江湖意識,便如同一個美女染上一身狐臭,此人如此糟遢自己,其行徑就祗可遠觀、不足近取,祗可聞其聲而不能見其人了。


—— 一九八一年四月三日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