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右協生,現行七步。光明顯耀,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震動。舉聲自稱,吾當於世,為無上尊。釋梵奉侍,天人歸仰。
補處菩薩,住胎十月,然後出生,這是如一般人法。但生時,卻從她母親的右協而出,這就難免令人難以置信了。在此,我們就要從印度的社會去了解。因為印度人原皆信奉婆羅門教,彼較把人類分為四個階段,所謂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而以婆羅門最為尊貴,它是從梵天的口中所生故。其餘剎帝利(王種),釋梵天協下所生。吠舍(士農工商),釋梵天臍中所生。首陀(賤民)才是梵天產門所生。這樣說來,補處菩薩入胎於國王夫人,當然是從右協出生了。在印度人看來,這是天經地義,毫無問題的。再說已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今日功圓果滿,來生人間作佛,那裡可以同世人一樣,生處是臭穢不淨呢!所以說「從右協生」,這也是理所當然。因此,菩薩的出胎情況,也與眾不同的。
「現行七步,光明顯耀,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震動。」這五句,是說出生時身相奇特。據〈莊嚴經〉說:菩薩生下,身放光明,無量異色,照三千界,無量佛土,一時震動。菩薩便自行走,於東南西北上下六方,次第各行七步。舉聲自言:「我得一切善法,當為眾生說之。我於一切天人,應受供養。我於世間最尊為勝。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無有上。我當為一切眾生之所歸仰。我當降伏一切魔軍。」菩薩下足之處,皆生蓮華,表示我今如蓮華,出污泥(五濁惡世)而不染。六方各行七步,表示我如獅子有奮迅之力,於十方世界獨尊無畏。身光普照,令人覺知。震動大地,使魔怯伏。
六種震動。六動有三:(一)六時:佛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槃。在此六時,無量佛土,六種震動。(二)六方:東、南、西、北、中、邊。於此六方皆有無量佛土,六種震動。(三)六相:動、涌、震、擊、吼、爆,此是大般若經所說。動是前後左右擺動。涌是上下高低搖動或六方此涌彼沒。震是裂開崩陷,所謂山崩地裂。這三種是屬形相。擊、吼、爆,此三種是屬震動時所發出的聲音。此六相,每相又分上中下三級,如動、等動、極動、故有十八相。何故要有六種震動呢?勝思惟梵天經說有七因緣:
(一)驚怖諸魔
(二)令時眾不起散心
(三)令放逸者而自覺悟
(四)令念法相無常
(五)令觀說法處
(六)令成就者得解脫
(七)令隨順正義。
「舉聲自稱,吾當於世,為無上尊。」這三句,是說出生時口相奇特。無上尊,是佛的十種名號中無上士,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人,為一切世間所尊敬,名為無上尊。一般人,初生即哭,這是說明有生皆有苦。佛不如此,與眾不同,以證無生,示現出生,故無有苦,下生即自稱:於世最上。「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就是佛出生時自說的。其實如前所說,不止只說為無上尊,步行六方,都舉聲自稱如何,其聲普聞三千大世界,本經是略說。
「釋梵奉侍,天人歸仰。」帝釋梵王,奉侍菩薩,先以輭衣承捧剛出生的菩薩。出生後在毘藍尼園中,七日七夜,人天歸仰,奏樂讚歎,婆羅門供養。梵王帝釋,化端正有智的婆羅門,於眾中坐第一座,而以吉祥微妙言詞,讚歎菩薩。色究竟天與淨居天,亦來設大供養,宣說此菩薩,定得作佛。七日已過,聖母命終生仞利天,菩薩還迦毘羅城,儀式十分莊嚴,五百釋種,各造宮殿,請菩薩居住,經於四月,始歸自宮。王請摩訶婆闍波提(佛姨母)為養育主,並派三十二養育母,養育菩薩。一佛出世,千佛尚且都來護持,天人大眾,歸向仰慕,那更情不由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