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道光
閱讀是一道光

閱讀是一道光


Bg E92

國小教師,曾獲教育部閱讀史懷哲獎、
天下雜誌閱讀典範教師

書本是許慧貞老師的良師益友。多年來秉持著「向書報恩」的心,她持續推動閱讀,期許自己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提燈引路人。閱讀,不僅僅是「讀」,更是聆聽心靈的門道。在以閱讀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看見許多人與書相遇的故事,更見證了「閱讀」發生的美好與力量。

  我們什麼時候開始與書本結緣?閱讀這件事情在我們生命中,占了什麼樣的位置?到目前為止,閱讀為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我是一位閱讀推動教師,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會對這份工作有這麼高的熱忱?我想,這就必須從閱讀跟我生命的初始相遇講起。

  我是家中獨生女,所以童年是非常孤單的。小時候最大的休閒娛樂,就是蹲在路口的小書局看白書(因為沒錢)。記得大概在小二的時候,當我看書剛好看到最精彩的片段,發現老闆好像已經在用眼神趕我了,可是我又的好想接著看;那時候,心裡就偷偷地想著,不然就把書偷偷借回去一天明天再偷偷拿回來還就好。


  當時的想法很天真,然後我居然就真做了。要知道,那副賊頭賊腦的樣子是騙不了人的,所以我就當場失風被捕;老闆當然非常生氣,我就哭著一直跟他求饒。老闆後來就說:「好吧,我可以原諒妳,但是妳得接受處罰,免得妳又再犯。」


  所以,他要我每天早上到小書店報到,報到後就是當書店的小童工,這裡弄弄書,那裡擦一擦;等到都擺弄好以後,老闆就說:「在那邊罰站。」然後我就站在櫃檯旁邊。很多婆婆媽媽看到時會關心說:「這個孩子怎麼了?」然後老闆就說:「沒錢偷拿書,我看她可憐沒送去警察局。」


  每聽到一句,我的臉就羞紅,頭真的快低垂到地面。就這樣子,我在那裡站了一個禮拜,心裡也種下了一個很可怕的種子,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孩子、是一個小偷。這樣的自我觀感是很差的。


  一直來到高一的時候。有一次,我跟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聊天,她在言談之間突然說:「妳怎麼這麼可愛,妳好單純,妳真是一個可愛的小孩。」那時候,我這七、八年來心底的那個聲音就不自覺地冒出來,我跟她說:「其實妳不知道我的真面目。」我同學就說:「妳的什麼真面目?」然後我就哭著把這一段童年往事講給她聽。我同學看著我,跟我說:「夠了,妳那個時候已經接受了處罰不是嗎?而且,這麼多年來的罪疚感,妳也還清了,夠了。」從那一刻起,我才真心原諒我自己 。


  不過,國中時陰影還在,我那時變成了獨行俠,覺得沒有人要跟我做朋友。那時候最怕的就是老師要分組;因為,分組的時候,我覺得永遠都會是最後落單的那一個。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趕快讓自己手邊有一本書,那是防身用的;我覺得,只要打開書,然後假裝很忙,就可以一副不在意的樣子 —— 我什麼都不怕,我在看書,我才不在乎。


  剛開始是假裝,假裝自己很忙,假裝自己正在努力看書;但是,後來我發現,書中的故事好好看。從此我不再假裝,而是真的進到故事裡了。

  那時候的閱讀提供給我的心靈一個小小的出口,它讓我無懼,讓我自在。後來我上大學,念了臺大圖書館系;當我第一次接觸到兒童圖書館學的時候,感到好驚豔!那時候心裡就想,如果小時候家附近就有一間兒童圖書館,該有多好!不但圖書館有看不完的書,還有人推薦很多好看的書;如果在館裡看不夠,還可以借回家,通通不要錢。


  從那一刻起,我立志要成為一個兒童圖書館員。但是,在我念大學的那個年代,並沒有所謂「兒童圖書館員」這樣的職業,更別說是閱讀教師了。但是,我當時就想,我們國家一定會需要這樣的工作,需要這樣的場域。


  我當時是有一點任性的,就是鐵了心要當兒童圖書館員。四年的大學生活就是懷著這樣的夢想,把要成為兒童圖書館員該具備的所有學識課程都修齊,後來還真的當了兒童圖書館員。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書中提到,當一個人心心念念想要完成一件事情,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他,我多年來始終抱持著這樣的想法。


  大學畢業的時候,一位企業家第二代回到臺灣;他看到當時兒童的圖書館環境,覺得這麼重要的一個場域,怎麼搞得像書庫一樣!所以,他拿出三千萬,創辦了臺灣第一家兒童圖書館,他還非常專業地直接來臺大圖書館系找人手。
  兒童圖書館員是我大學時代一直以來的夢想,大家都說沒有這種工作;但現在我真的當上了,我真的非常開心;心想,大學時候的夢想,通通可以在那裡落實了。


  但是,在那個年代,閱讀還不是顯學;所以,兒童圖書館開放八個月後,老闆就在不堪虧損下宣布閉館了。我的第一個圖書館結束時,心底有某種程度的失落。我很任性地覺得,臺灣不可能不需要一個兒童圖書館!然後,我有一個傻乎乎的家人 —— 我的舅舅,在跟我聊過以後就說:「既然兒童圖書館像你說的那麼好,我們家自己來開一間吧!」


  我們就這樣硬湊了幾百萬,在新店開了我自己的「小荳荳兒童圖書 館」。那一年,我用盡所有的力氣。但是,可以想像,一個天真的小孩開了一家兒童圖書館,它的下場就是一年後便閉館了!

  在我的第二個圖書館閉館之後,有兩年的時間,我不願意接觸任何兒童閱讀相關的話題;甚至在經過書店的時候,只要看到兒童閱讀區,我就會刻意繞過。到後來是自己生悶氣,覺得書店怎麼能取代得了兒童圖書館?


  之後我又想,與其一天到晚生氣,或者應該再想想下一條路怎麼走。所以,我那時候就想,還有什麼工作可以跟兒童閱讀有關呢?當時想到的就是,我在圖書館聽到小朋友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老師說。」當他們說這句話的時候,整個人感覺都要立正站好了,很可愛。


  我心裡就想,那就想辦法當小學老師吧!小學裡面的小朋友肯定需要閱讀,而且學校應該不會倒,這樣工作比較有安全保障。所以,那時候就寫信到我所知的臺北縣市私立小學,希望校方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經營學校的兒童圖書館。


  我前後寄了兩輪的信,都沒有成功;直到寄了第三輪,終於有所臺北市的私立小學願意聆聽我的夢想,給我機會,所以我進了小學。之後,為了爭取更自在地閱讀經營空間,我也努力考取教師資格,進了公立學校。


  進了公立學校的第一件事,是擔任高年級的導師。我發現,小朋友面臨的閱讀困境,不是在於有沒有閱讀,而是在於從圖畫書跨越到文字閱讀的種種障礙;他們這時最需要的就是資深讀者的指引,而我就是他們的資深讀者,我就是他們的兒童圖書館員,我就用這個方式來經營我的班級閱讀。


  我帶著那些五、六年級的孩子,在兩年內完成五十本文學類書籍的閱讀。對於原本只看圖畫書、甚至不看課外書的孩子,要讓他們跨越到純文字書的閱讀,這件事並不容易,但他們都做到了。所以,我一直覺得這是一件可以經營、而且值得經營的事。


  二〇〇九年,教育部給了我一份很特別的禮物,教育部揀選了一些小學開始試辦,要在學校內設「閱讀推動教師」的職位,讓遴選的老師來這些學校經營閱讀。那時我在花蓮,有幸被揀選到。
  那一年,我正式成為閱讀推動教師。記得那天下午,當我手上拿著教育部的派令公文,上面寫著敦聘我成為花蓮市明義國小的閱讀推動教師,我坐著發呆了一節課,眼淚都掉下來了。


  我在想,畢業了十九年,我心心念念的事,終於還是在我身邊圓滿。所以我那時就覺得,當你真心想著一件事,全宇宙就真的會成就你。

  我們常說閱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在哪裡呢?孩子不會對不知道的東西感興趣;有些經典作品真的非常美好,但是孩子如果都沒聽過,他又如何能夠喜歡它呢?所以,一個閱讀推動教師、一個兒童圖書館員,我們要盡的一切努力,就是要把這些經典帶給我們的孩子,如此而已。


  後來,我來到了花蓮,也參加了由陳麗雲醫師所創辦的新象繪本館。這個新象繪本館的目標,就從花蓮的「圖書騎兵隊」開啟。


  圖書騎兵隊的故事發生在一九三〇年代的美國,當時正面臨經濟大蕭條時期。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總統為了振興就業,提出一個非常浪漫的夢想 —— 敦聘女圖書館員騎著馬,把書送到偏遠的村鎮。因為他覺得,在這樣饑寒交迫的年代,人們除了食物上的需求,心靈更需要慰藉,所以就誕生了這樣浪漫美麗的計畫。


  當我知道歷史上有這麼一個計畫時,心裡就希望,有一天也能夠像這些女圖書館員一樣,那麼帥氣地騎著馬,把書送到偏鄉部落去。沒想到,來到花蓮,這個願望居然就這麼實現了。
  花蓮的地形南北狹長,花蓮市只是中間一個小點。陳醫師就覺得,如果只有花蓮市的小朋友有書看,其他地區的孩子怎麼辦呢?


  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即便我們買不起那種造價上百萬的行動圖書車,但是我們改裝了一個貨櫃屋,並把貨櫃屋打造成一個閱讀城堡。一個月一個村鎮,把這個閱讀城堡吊到每一個村鎮,讓偏鄉的孩子有書可以看;而且不只有閱讀城堡移動,我們的故事媽媽、志工也會配合跟著移動過去。


  只不過,這一個貨櫃屋在經過了五年的吊掛搬移,歷經風吹日晒雨淋,在花蓮十三個鄉鎮兜轉超過二十圈之後,這個閱讀的移動城堡也差不多該退役了。那時候我們還在想,接下來呢?結果,冥冥中老天爺是有安排的。

  有一次的臺北國際書展,在一場閱讀論壇上,我跟現場愛書人分享關於新象的種種跟努力過程;當時,信誼基金會的張杏如執行長就坐在臺下。在研討會結束的時候,她突然說:「我想要為今天的這一場論壇,畫下一個美麗的句點;新象的下一輛圖書車,就由信誼基金會來捐贈。」


  當我們聽到這個消息時,真是開心得不得了;但陳醫師跟我們說:「開心一天就好了,接下來就有得忙了。」確實,真的有得忙了。我們以前是貨櫃屋,現在首度有了四輪的活動圖書車──小太陽閱讀ㄅㄨ ㄅㄨ車;為了讓它發揮良能,我們連假日都捨不得讓它在旁邊晾著。即使有些部落聯外道路很小,我們也設法排除萬難,讓孩子能到書車來看書。


  有一次,我跟著圖書車來到豐濱鄉,一個小小的海濱部落,在那邊想要跟小朋友進行閱讀活動跟分享。記得車子開到活動中心時,現場根本沒有人;那天是假日,整個村落安安靜靜。我跟同行伙伴說:「我們要去哪裡找人?」他說:「拿大聲公去找。」


  於是,我真的揹著一個大聲公大喊:「新象小太陽ㄅㄨ ㄅㄨ車來了!」講第一句話的時候,我自己都嚇到了,因為好吵。我才喊了第二句,就有一
  個小小朋友跑出來了,他說:「妳是誰呀?」我就告訴他,然後問他:「你可以告訴我哪裡有小朋友嗎?」他說:「我知道哪裡有小孩。」


  接著他就幫我拿著大聲公,告訴我這裡、那裡,帶著我走,那些村落的小朋友就一個一個地從紗門後面跑出來了;那一個早上,我總共找來了十幾個小孩。不要小看只有十幾個,他們已經是半個村落的孩子了。在閱讀車那裡,我們度過一個非常愉快的午後。


  活動結束的時候,我們終究要離去,那個幫我提著大聲公的小男孩說說:「妳什麼時候要再來?」他的問話,讓我覺得有些不知該怎麼承受?花蓮的偏鄉部落這麼多,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回到這裡來,但是我也不願意騙他,於是就跟他說:「你喜歡我今天跟你講的故事嗎?」他說喜歡!我就把這本書遞給他,對他說:「這本書送給你。」他就好開心。


  我們回去的時候,他一直追著車子,我跟他說:「你不要再追啦,再見,再見!」一直到了大馬路口的時候,我就說:「你停囉,再見、再見!」他當時站在路口跟我揮手的那一幕,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裡。


  經歷這件事後,我一直在想,我們帶來一車子的書,又把書帶走,這到底是在幹什麼?我努力思考,到底要怎麼辦,才能夠讓這個計畫更完美?後來,我們想到可以利用學校舉辦圖書館週、也就是專題書展的方式,書香傳遞更具實效。當我們把圖書車開到哪所學校,就是那所學校的圖書館週,我們會配合學校圖書館週推動閱讀活動。我一直很喜歡跟孩子分享閱讀;我覺得很美妙的地方就是,人人在閱讀之前都是平等的,不會因為我是老師、他是孩子,我是大人、他是小朋友,我的閱讀體驗就比他精彩,絕對沒有這回事。在閱讀之前,每一個人都是地位平等的讀者。


  到了部落或山區偏鄉,遇到不熟識的孩子,我常會跟他們分享伯納・韋伯(Bernard Waber)《勇氣》(Courage)這部繪本。《勇氣》是一本非常可愛的書,它用非常貼近小孩子的語言,告訴小朋友什麼是「勇氣」。


  「勇氣」就是:九局下半、兩出局同比數時,兩好球三壞球的狀況下,換你上場打擊 …… 我聽得都覺得好可怕。「勇氣」是,當你聽到一個大八卦,你答應不講出來;「勇氣」是,在必要的時候說再見。
  這些可愛的「勇氣」很貼近孩子,所以我會跟小朋友聊這本書,跟他們分享這個階段他們需要的勇氣、我需要的勇氣,然後我們把大家的勇氣集結成一本勇氣之書。

  透過閱讀,我看到閱讀所帶來的光。

  曾經有個五年級的孩子,記得他剛來到我的班級時,連哥哥、姊姊、弟弟、妹妹這些字都不會寫,因為他是資源班裡學習有些障礙的孩子。而他學習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在小一被鑑定有嚴重的 ADHD —— 也就是過動症,所以他當時的學習幾近是零。他每天都非常躁動,一旦用了藥又會非常疲憊,每天都在睡覺。


  與他初見的印象確實深刻,他真的大字不識幾個,對我們班的經典(閱讀)計畫,他顯然是有困難的。我先請他念課文給我聽,他課文是用拼音念的:ㄎㄢˋ(看)ㄐㄧㄢˋ(見)ㄩㄝˋ(閱)ㄉㄨˊ (讀)的力 ㄌㄧㄤˋ(量),可能連他自己也不懂他在讀什麼,因為他的閱讀經驗幾近於零,沒有讀過任何一本圖畫書的經驗。我唯一能夠為他做的,就是念讀故事了。


  那個時候,我就是每天中午跟他念讀一本繪本。後來,我了解了這孩子的家庭狀況:媽媽很小就離開了他,爸爸一個人要打三份工養活他跟妹妹。在這樣的狀況下,家裡真的沒有任何人能夠陪伴他。


  當我念第一本圖畫書給他聽的時候,他真的就像一個小寶寶,聽到一本很好笑的圖畫書,臉上就洋溢著愉快的樣子。我就這樣地持續為他念讀故事,後來班上同學也加入,一起幫他念讀故事,他漸漸地讀得越來越好;到了下學期,就已經能自己閱讀圖畫書了。


  到了要升六年級的時候,他的資源班老師跟我說,他覺得他跟我的閱讀是有互動的,所以想要讓他進閱讀班;因為,在做生字檢測的時候,老師發現五年級的難字他是會的,反而一到四年級較簡單的字有一些漏失。我就跟這孩子說:「恭喜你,你的資源班老師說你進步好多,你現在可以開始加入我們班的閱讀計畫。」


  他到處去打聽,想找一本最薄的書,結果找到《爸爸怪獸・怪獸爸爸》這本書;因為這一本很薄,而且主角是他最愛的爸爸。這孩子長大想要開麵店;因為,他的爸爸一個人打三份工,常常錯過吃飯的時間;他想,如果他開一間麵店,爸爸就隨時有飯吃了。你看,一個多貼心的孩子!


  他看了《爸爸怪獸・怪獸爸爸》之後,寫了一篇讀書報告;結果上面幾乎都是紅圈 —— 都是錯字。
  第二部分,我請他畫出他覺得故事裡最深刻的一幕。他畫了,然後下面寫「我喜歡那艘船」。最後,給書裡面的人寫一封信,他寫:「水孩,你不要難過了,你的爸爸雖然死了,但是他會一直在你心裡的。」


  「他會一直在你心裡的」這句話電到我了!記得他當初來到我面前時,是連哥哥、姊姊都不會寫的,但他現在能夠寫出一個這樣的句子,我覺得好感動。但是,我還是給了他一個非常誠實的分數:七十分。


  我告訴他,我們錯字的部分,只要慢慢努力就會越來越好;只是,我們既然給書裡面的人寫信,那你就要多寫幾句,這樣才叫做寫信。譬如說,你為什麼喜歡那艘船?你可以寫出喜歡它的原因,這樣的話,你的這篇讀書報告就會很完整了。


  於是,我這個學生,就從六年級上學期的第一篇報告七十分,來到六年級畢業前的兩篇都九十幾分 ——我沒有放水。我跟孩子說:「我必須要很誠懇地對待你的作品,你才會知道你進步的軌跡。」所以,這個孩子真真切切地讓我看到閱讀的力量。


  閱讀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其實,對我來講,閱讀教學不是為了功課好,不是為了考試棒;閱讀,就是為了理解、為了陪伴,為了開啟我跟學生有機會呈現更多元的對話空間。我一直以來也就是以閱讀來陪伴、來引導跟我相遇的每一個孩子。閱讀,讓我們得以超越,閱讀是一道光!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