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在佛陀成道日出生的,出家後是佛陀的貼身侍從,沒聽過的佛法,佛陀再為他說一次,因他只要聽過一遍,就能牢記在心,所以有一句話讚嘆說:「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阿難他不但多聞,而且人緣很好,相貌又莊嚴。女眾能夠出家修行,端賴阿難一再的向佛陀啟請,佛陀才答應的。
阿難出家沒多久,就證到初果羅漢,但因仗侍佛陀是他的堂兄,又天天接觸佛陀,服侍佛陀,故只好多聞,不肯下苦功夫去修行,他心想:
「佛陀要涅槃前,好歹也會看在堂兄弟的份上,只要給我加持一下,就可以證到四果,得到解脫了!何必那麼辛苦修行作什麼!」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直到佛陀要涅槃時,阿難還只證到三果羅漠,未斷生死出三界。因此,佛陀在雙樹林要入滅時,已證得四果羅漢的徒弟,均能了知緣起性空的真諦,安然自在,只有阿難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佛陀滅度後,僧團共推大迦葉統理,第一件大事,就是要集結佛陀所講過的佛法,紀錄成為經藏,作為日後大家修行的依據。因受環境的限制,大迦葉只能篩選五百人參加集結。而這五百人,第一個條件,就是必需證得四果阿羅漢,阿難雖是多聞第一,但因當時他只證三果,故被大迦葉毫不留情地趕出門外。
大迦葉還在阿難面前撂下狠話:「你如果想來集結經典,證得漏盡的四果羅漢再來吧!」了解阿難最清楚的人,其實就是大迦葉,他深知:若不給阿難來個激將法,是無法省悟的。反而是不了解自己的阿難,自侍多聞第一,萬萬沒想到今天卻被趕出集結經典的窟外;想起當年佛陀在世時,自己是貼身侍從,多麼地威風,如今竟被屏棄於僧團之外。愈想愈難過,一面走著一面還嚎啕大哭起來,深深責怪大迦葉不給面子。
被趕出洞窟外的阿難,不知不覺走到一個棄屍林旁的破廟,時已近黃昏,一直處於尊貴地位的他,本來就怕鬼魅,偏偏今天來到的地方,就是棄屍林區,又無同伴相隨,在萬般無奈下,只好下定決心,打起精神來禪坐,按照佛陀教導的方式,開始起觀覺照,會怕鬼的心在那裡?結果在要右脅時,即豁然開悟,證得四果阿羅漢。
第二天清晨,阿難就來到窟外,叩門要求見大迦葉,大迦葉也不客氣的問他:「你來幹嘛?」「我已證四果了!請開門讓我進來集結經典!」「你若已證得四果羅漢,還要我為你開門嗎?!」阿難隨即使出神通力,縮小自己的身體,從鑰匙孔裡穿過去,再變回原來的樣子。
此時,大迦葉證實阿難已得四果位,即引領阿難到法座上,阿難現出三十相好(比佛陀少了兩相),莊嚴的法相,有如佛陀年輕時代,故有人懷疑是否佛陀又再來,或佛陀借阿難的身體復活了。一直等到阿難開口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後,大家才確信是阿難,不是佛陀再現。
附註:

修行,確實需要有正知正見的師父,引領我們入門,指導我們如何用功辦道,再來的事,就要靠自己去努力實踐了!有句話說:「師傅引進門,學藝在個人。」就連多聞第一的阿難,也無法倖免,何況我們一般凡夫俗子呢?讓我們共同在佛陀的教誨下,努力精進,祈能早日成就菩提道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