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人間淨土道場辦法
附人間淨土道場辦法

附人間淨土道場辦法



Bg l12

一、本道場以日夜不斷佛聲,助成大衆一心不亂爲宗旨。
說明:藉衆聲助一己之念,則昏散易於遣除,以默念隨衆人之聲得久持而無困乏。故較之閉戶獨修,全憑個人自力者。用力省而成功易也。


二、本道場由四衆共同發起,合力擧辦。
說明:若由一寺獨力創辦,或限定紙收僧人,則有人少而不敷分配,或費鉅而不易負担等困難;今四衆通力合作,居士之來參加者可令自帶齋糧,則人多而費省。其事易成。


三、先由發起人推定領班四人,每班令負每日六小時內不斷佛聲之責。其餘各人。念佛時間之多少,聽其自行酌定,報知領班排列 ( 六小時分幾次輪值臨時定之。)
說明:大衆分期負責,則人不畏難,各自量力值班。則事能持久。


四、念佛方法,如拜 “普佛” 一樣輪流出聲。
說明:此係仿照靈岩山寺念觀世音名號之辦法,使各口耳並用則心易專注,而氣亦展舒。

甲、擇取警策念佛之法語。人人能懂能說能行者。每班念佛時,輪流以一人高聲朗誦,頻頻喚起同人之注意。使藉此收攝散心,隨時警醒。
說明:說警策語本蓮池大師念佛時之遺規,但當時如何說法無可考耳,多講開示,旋聽旋忘,反不如此種辦法,較爲得力。


乙、全體同人。念佛之餘,皆應學戒。以梵網經菩薩戒爲日課,不識字者教以讀誦,不解義者爲之講說除老憊不堪者外,務期人人能讀能誦能解能持。
說明:古德云:戒急生最穩。故學戒萬不可忽。


丙、每晚全體同人,齊跪佛前自省過去一晝夜中,所有身心動作於下列三事;屬於何者爲多?
一、爲了生死之時多抑謀生活之時多。
二、爲念利人之時多抑求利己之時多。
三、爲思己過之時,多抑覓人過之時多
說明:此爲眞實辦道者檢束身心之最要辦法,自省意義。另文說明,持之以恆,自能得眞實受用。


丁、設備收音機收聽各地廣播電台所播送之法師講演以廣見聞。
戊、安裝擴大音聲機。將塲內佛聲傳送於門外,使往來經過之人,皆因聞佛名故。 得種善根。
已、場內滿裝靑黃赤白四色蓮花燈,燈內各安帶色電泡。


說明:此種辦法利益甚多。
一、塲內光明燦爛,氣象莊嚴,可令觀衆瞻仰之餘,自深忻慕。
二、經云:「此方念佛西方即生蓮華。」又有人,於念佛時常作蓮花開合想,不久往生,應爲同人說明此理,令各認定蓮花一朶,上標法名。並插相片。以資識別可爲繫念不忘之助。
三、已自認定蓮燈者,必向外人傳說;由此可攝引多人,起希有之想,生嚮往之心。
四、每朶每年酌取極小額之電費。然集少成多,且勢必逐漸增加,大可爲道塲之補助。
(謹按:道塲者,乃供大衆修行辦道之場所,至於時間之久暫,可依現前之經濟、人事等情而定,各種因緣殊勝充足,則可長年集衆共修更善,否則隨緣量力短期擧行,或一七日、二七日、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九十日、數月、半載均可。)


庚、佛像左右兩方之後牆上懸掛油畫極樂世界圖,以電光映射之。則佛國莊嚴勝妙,如在目前。

〔每位先說自省時觀想,次說入手修持之法,每晚課餘伏跪佛前行之。〕


發心念佛,原爲求了生死。若仍貪戀五欲,每起一念即多一生死根株。如何能有了脫之望耶。昔了明長老指身以示人。曰:此是死物,其內活潑潑地者是活物,莫於死物上作活計,應於活物上作活計。此身無常,終歸敗壞,凡貪求種種外物,以奉其身者,皆是死物上作活計也。願今後屏棄五欲,一心念佛,入手先於短時間內從食事做起,期於一晝夜中,飲食精粗隨分,不加分別揀擇之心,設因宿習難除,復起饞念,應即方便排遣,勿令見於言行;如是專勤修習,一晝夜滿,又以一晝夜續之,俟食事貪心減少,再漸次推及於他,於此短時間內,專習一事,有志竟成,當不難也。


欲求成佛,應先度生。若不利他,何能自利。試觀法藏比丘所發四十八願,願願皆爲度生。我既欲求佛道,居心行事,不應與佛相違,若乃偶行小善,亟欲人知。縱發大心,仍雜私意,是爲利己非爲人也。願今後革除舊習,心心以佛之心爲心,行行以佛之行爲行。入手先於短時間內,從極平易處做起,期於一晝夜中,至少做一 件利人之事,大小不拘,遇有極爲難者,亦當隨分盡力。或但起一念極殷重之慈悲心,亦得如是專勤修習,一晝夜滿。又以一晝夜續之,〈智論》云「如慈心念衆生。令得快樂,衆生雖無所得,念者大得其福。」《優婆塞戒經》言:「智者修悲,雖未能斷衆生之苦惱,已有無量大利益事,六波羅密皆以悲心而爲生因。」僅作念修習慈悲,其福利猶且如是,况眞能有利於人耶。故永明壽禪師,每日作一百件好事,我等於此當終身努力行之。


境自心造,報由業成。如影隨形,絲毫不爽。故《華嚴經》有云:「衆生行業異,所見各不同。」我今若見人過,當即知己之過,亟應自返,何咎人爲。願今後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任對何人,總於有過中求無過,勿於無過中求有過。入手先於短時間內,從慎言做起,期於一晝夜中,勿犯自讚毀他。設萌此念,立予撲滅。 言者,心之聲也,欲其勿出於口,應令勿生於心。如是專勤修習。一晝夜滿,又以一 晝夜續之。《維摩詰經》中以常思己過,勿訟彼短,爲成就往生之一法,應於此勉力行之。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