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譯)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一九九四年藏曆正月十五日
講於印北達隆沙拉神變大願法會
(釋法音 譯)
三士道次第敎授為佛說八萬四千法蘊的精華,亦為初業行者所應修學習行之道的全部總集法要。關於三士道次第敎授,宗喀巴大師乃以《菩提道炬論》之意趣為藍圖,佐以自己所有的實際修證經驗而造下《菩提道次第略論》,也就是一般通稱的菩提道次第攝頌,其中提到:
發心勝道木根元,
饒偉行處堅基依,
盡二資糧點金石,
無邊善海聚福藏,
諸勝佛子照見知,
菩提心寶最極要,
我恒如斯而勤行,
志求脫者當策勵!
要之,如所述,我們任何人、任何一個眾生,都是願求樂不願求苦的,這不需要援引安立任何理由,厭苦求樂是眾生自自然然的本性。眾生(包括小蟲以上),我們可眼見的,不可眼見的,六道眾生種類實在不可勝數;而藉由人類共同的厭苦求樂的自然本性,我們乃可推測,三有任一眾生要樂不要苦實無二致。因此,所謂「利他的心」就顯得格外重要格外偉大了。利他的心是一種善心,一種善業功德,是一種真誠無私的利益。當然,論及成就利他,具足利他的心,大概畜生道也有少分少分的能力的;但若以廣大無邊眾生為所緣,志欲成就其究竟圓滿利益,生起這種利他的心,不以智慧為助伴卻是不可行的。放眼世上可見及的動物中,人類尤具有卓然出眾的智慧,也就是說,在與人類的智慧相互攝持而生起利他的心時,這種利他的心利益廣大,利益長遠,這才可以真實明顯的成就利他。
此中說到,「發心勝道木根元」,何謂「發心」?不只是於他生起利益的心,而且利益的方法更須以智慧為助伴。簡言之,即為了成滿無邊眾生究竟勝樂,安置無邊眾生於一切佛智的果地而志求菩提之欲求心,斯乃謂發心;這種發心,如經論中說,是勝道木根元。
一般而言,雖然大乘小乘都一致為世尊宣說的教法,但是,因開始的心境動機廣、狹大小不同,而有行持廣狹大小的不同;乃至其所生所成因法的廣狹大小不同,遂造成果地的功德也有其廣狹大小不同,大小二乘的分野於焉形成,因此說發心是大乘道的木根元。「饒偉行處堅基依」,菩薩以利他的心為動機,以愛他執代替我愛執,或者菩薩一如我們凡夫棄捨愛他執一樣的棄捨我愛執,總之,菩薩所做所為純純粹粹完完全全是利他的偉大行誼;菩提心正是這種利他偉大行誼的基石。
「盡二資糧點金石」,福智二資糧無論是如何積集,如果心為菩提心攝持,則任所積集修習二資糧的果實必乃不由自主地趣向一切智地的圓滿果位;否則,即令證得甚深空性智慧也僅僅可以斷除煩惱障而已,無力斷除所知障,因此才說「盡二資糧點金石」、「無邊善海聚福藏」,在利他的菩提心攝持下,以無邊眾生為所緣,而期登證圓具一切功德的佛位,為成滿此一願求,以無有邊際曠劫之期去修習去實踐無量廣大菩薩行,這種心力極大,不可思議,此心所成滿的善業,即令實際所作善業微渺,但因心力廣大,善業亦得無邊增廣,故言「無邊善海聚福藏」。
也因為如此,這種愛他勝自的菩提心,這種志求二利圓滿的心,才成為菩薩修習法門最根本的精要心藏,即所謂「諸勝佛子照見知,菩提心寶最極要」之意。至於「我桓如斯而勤行,志求脫者當策勵」,乃說宗喀巴大師自己念茲在茲,依此勤修,也勸勵有緣隨行所化的眾生,若得如斯精進勤勇,必然不欺,必得堅穩安樂。
綜言之,我們都是方便善巧具恩大悲世尊的隨行者,可以說閻浮提六莊嚴二勝善巧闡說傳持下來的深廣二法是我們所修持的教法,也是我們佛教所修持的教法,其中最重要最重要,是前面說的愛他勝自的菩提心,此實乃我們最應修習珍護的精要心藏。
事實上,斯此善心——以智慧為攝持的菩提善心,我們恒為演練,心得串習,而能增上增長的話,姑且不論來世如何,現世來說,也顯然必得人生真實安樂,當自己安樂後,我們周遭友伴也得能感染到同樣安樂。要之,人類社會的和平、安祥、寬寧,短暫的、久遠的種種和樂利益胥賴於我們的善心;社會人羣任 有多少善心,社會人羣即得到多少和諧安詳。家庭也是如此,家庭中的成員,包括夫妻父母,内心具有利他的心、安忍的心、究竟的慈心,則家庭中的小孩平常自然蒙受安詳和諧之氣的薰習,在熙怡笑顔中安樂成長。豈只是此一家庭,甚至連家庭周遭所有鳥禽也能安樂和諧地安住下來,鄰居當然也因此一家庭的和樂生活亦得沾享樂。
個人來說,像離家捨家的出家僧眾或單身男女,若心具足善良安樂,自己在那裏安住,即使市囂紅塵也是如在真實極樂世界。我們安住之處是這個世界,如七義論云:「罪滿情器時,惡緣變覺道。」所提到的世上惡緣如此之多如此暴劣,但具足這種菩提善心的人,不論棲居何處,彼住處就是真實極樂世界;不論外在情器世間情況如何,自己內心委實是可以非常和平寬廣安穩的安住下來的,因此,就現世而言,所謂善心實是人生安樂之本。
另外,人類依憑智力而創建科學文化、開發許多機械器用以及世界各地訂定的法律規範、道德行誼 …… 等等為公眾一致認為的善良風習,其最主要的安立理由也在於善心,這是很清楚很明白的。可以說,有利他善心的攝持,所做一切事物都是善良的,經商買賣也好,眼前短暫的利潤原是社會進步所需,個人營生過活當然需要獲得利潤,無可厚非,但是能以善心名副其實去經商買賣,則是變得誠實。從政來說,以忠誠懇切的態度,以一顆利他善良的心來推動工作,他真的就變成實際解決社會困難的人了。再如公職人員,社會上各層各界的從業人員特別是學校教師、醫院醫護人員,如能秉持利他善心,堅守崗位,克盡職責,這真真實實是服務社會,利益社會自己也可以無悔無愧的過此一生。
與此相反,心懷仇恨、嫉妒、競心、倨傲,心受擾亂,堅持愛憎,一顆心為愛憎之浪所激烈擾動的人,不管是處在社會那一個角落,無非是惹事生非製造紛擾。家庭裏也如此,比如一個家庭中來了新的女婿或新娘,他或她心中沒有和平包容,惟獨是嫉妒、競心、驕慢充塞其心,這個家庭一旦有新成員加入,家庭和樂即頓消無蹤,這其實是世間顯而易見的事例。因此社會上、家庭中,充滿惡心的人,到那裏去都注定不安樂的,影響所及,其家庭及周遭鄰居也都將不得安樂。個人來說,如出家僧眾或單身男女,即使住在「無量淨宮」,自心若盈滿愛憎,決不安樂的,在那裏住下都如坐荊棘,如危立險岸。
假如自心的不安樂不淨善,遠遠近近看到誰都是見到他人的缺點,倘若見佛恐怕也只有見佛過失的份吧!這一切只因自己已受擾動。我們有不少人,都只興於看到他人外在的缺點,此中最主要的理由是心續或者為我慢或者為嫉妒或者心,存惡疑而把所有的傷害都看成敵,把所有的傷害都看成唯一的傷害都看成極端不好的所造的。事實上,心境和平、安祥、廣闊,則情器世間必變得清淨廣大空明安樂;如此清淨廣大空明安樂,只要我們難馴懶戾的心好好修治,好好循序漸進練習,是有可能趨近臻至的。
所以,最主要最主要是我們應好好調伏心續,這在法上說有大利益大功德,至關重要,我們可見到的一生看來,顯而易見,善心也自有其無量福益德用的。就像大乘教典提到的,有海福善盡悉由利他之心而來,一切衰損一切有海過患皆因心的不能調伏而生,也就是說,我們內外情況的好壞悉由於心的調不調伏而產生的,這也是為什麼說愛他勝自菩提心的功德殊勝無量的緣故。其實,我們認同信許宗教的人也好,不認同不信許宗教的人也好;在認同信許的宗教中認同信許有創世主的人也好,或者不認同不信許創世主、而認為因各自業力好壞以及心的調不調伏才蒙受各式苦樂的人也好,總之,任何人厭苦求樂是一致的—— 這點大家大概都毋庸辯論吧?
既然,真正所追求所願求的是離苦得樂,是沒有摻雜痛苦的堅穩安樂,那麼圓滿追求願求的方法倘是來自外在財富的積累,則應致力積累外在財富;倘是來自内在心續的修治調伏,則應致力修治調伏心續。外面物質進步是我們所需,內在心續淨善也是我們所需;那是因為圓滿所追求所願求的,是我們所需。
就人類社會而言,外面物質進步不可或缺,依著外面物質進步,開創,發明,生產,營造人類更美好更優渥的生存條件,預防並減少疫疾侵擾,身體衛生及健康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而身體健康與人類心力智力的增長有直接密切關係,因此這對於整個社會的進步不可謂不重要。不過話說回來,我們若是一味寄望於外面物質進步,把整個心思都放在追求外面物質進步,迷惑深信不已,是錯誤的。外面物質如何進步輝煌,內心不能善予調伏,必不得真正安樂,這點我們不需在佛法上引經據典,鑑察世界各國各民族的實況,證明一切。總之,我要強調的,是外面物質進步與内心的調伏增上應互相攝持,雙運並行,實在至關重要,大家應有此共識。
其次,我們現在正值雪域西藏宗喀巴大師所創「大願法會」的紀念會期(注一)。依往常沿習,藏曆一月在拉薩的大昭寺世尊法像前,都會聚集許許多多出家僧眾,勤行各種淨罪集資法行,十足是一個法行十分廣大頗具傳統的法會,這歷史已沿革幾百年,大概過了六百多年了,是一個流沿已久的良好風習。長期以還,我們依此積集很大福德甚而得到道地功德,要之,自他諸多法行祈願都因此得到究竟圓滿,這是我們百分之百相信確定的。
可嘆的是,因為我們大家總的福德不足,又在眼前短暫的内外因緣和合下,我們丟失了失去了自己的國土家園;尤其因為這一浩劫,佛陀聖敎竟變得極其衰損極其沒落了。不過,我們流亡在外的所有藏民,大家一致認為,「大願法會」這樣的良好風習若得再行恢復舉行將會是很好的,所以我們才又在達隆沙拉(注二)每年再度依照沿習恢復舉行此一法會,幾乎同時,其他地方也都有舉行相似的法會。
今天我們大家能在此聚集共作法會,是大家宿世良好的善根福緣,此外,在座的也有許多外國人,大家也都是具恩大悲世尊的隨行者,特別是對傳自西藏圓具密乘大乘小乘的圓滿教法感到勇喜心動,在得到充分的知解之上啟發淨信,並賦予高度重視。此時此地我們聚集了各式民族及僧俗大眾也算是因緣難得,那麼我們在此共聚一堂的責任是什麼?責任是我們自己應讓自己的心趨向善,自己應讓自己的人生趨向善良;而要讓心趨向善良、人生趨向善良則需知其如何趨向善的道理,因此,我們實在有必要知道我們榜樣 —— 具恩大悲世尊的事業法行,依此法行,在我們每年每日的人生經驗生活經驗中可資取法借鏡的實在不少。
其實,世尊所有敎化無非是為了所化眾生的修治心續調伏心續,因此今天我們講經所訂的題目正是世尊的法行歷史 —— 世尊的「本生」,主要是以勇士阿闍黎(馬鳴菩薩)所造的「世尊本生三十四品」論典為依據,我想作一略說。在略說本生的同時,因為想到我們在座的有不少人來自西藏,你們大概有不少人今明兩天要回西藏的,我也願意趁此機會對西藏情況作一個簡單說明。
總之,如上所述,欲得人生安樂必需調伏心續,任能得到幾許心續的調伏,人生即得幾許安樂。此世獲得安樂,來世以後也勢必得到安樂 —— 不承認前生後世的另當別論。前生後世的有與無,事實上,在可以證成有前生後世的證據較多;不承認前生後世,很多疑惑接踵而至,承認前生後世許多疑惑都一一可得到解決。此外,有前生後世的話,沒有什麼缺失;沒有前生後世的話,缺失就多了,往往對於自己之所以感召苦樂的理由無以應對,只能說:「不曉得!誰知道!」而已。當然,或者也有承認創世主的,承認創世主的話。其實世上承認有創世主的宗派不少,這些宗派在過去許多世代裏曾為好幾百萬人謀福圖利,現在也一直在為許多人謀福圖利,未來也必將為許多人謀福圖利。主要是可帶給人類利益,這是需要的,符合需要的原則,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這樣說的意思是,於這些宗派,我們實在需要予以重視、尊重,需要予以隨喜讚揚。
不過,話說回來,以我們佛教所說的「因、道、果」道理去觀察抉擇的話,若承認有創世主,會有不少矛盾,不究竟,會有不少缺失。那麼如果認為一切是無因無緣的話 呢?產生的缺失也多。我們常說我們的心無始無終,心無始故,三有輪迴無始,是基於此而說前生後世的。雖然這樣說不知是否可以完全回答疑問,但一般而言,我們的心以迷惑、我執、蔽暗等愚蒙居多,比如對於前生後世的問題,有時我們心中會生起一定程度的「驕傲」,只一逕說:「我不相信!這不可能!我不相信!」問到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只一句話:「誰知道!」只一逕說:「我不能相信!」這多少是我們心中無知的驕傲吧!除了驕傲的理由外,說你不相信的理由是什麼,實在也說不上來,到最後呢?到最後只好說:「不管怎樣我就是『不能』相信!」有沒有這樣?我們實在有很多時候是這種情況吧!
整棟房子的情況若要完全無餘明白,則不站在屋子頂層,底層的情況大概是難以如實了知的;再如,更簡顯的,我們要能知道幾公里外地方的情況,或以望遠鏡或自己親自實往,否則別人告訴我們,我們也不見得完全明白有時別人告訴我們的,我們自己大概都不一定會相信吧!因此,所謂前生後世,所謂三界、道地道理,所謂證得道地功德後,成就斷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的佛的果位之類,乍然看去,必然難以容納接受。所有這些道理,依經論上宣說的,自己的心思裏每天每日有那些愛憎,經論說的道理與自己的心思好好相互對照相互觀察一下,一定會想到:「啊,奇妙,這也奇妙,那也奇妙。」
這種「心」的經驗會生起來的。所以,確切的說,不承認前生後世,一切變得黑暗,難以解釋,在承認前生後世之上,包括三千大千世界,清淨廣大無邊的十方剎海以及種種情器世間的道理都可得證成;渺如微塵許所成的四大之因,佐以眾生無盡業緣,在此因緣和合之上,我們所謂的三有輪迴,或者所謂的無有邊際三千大千世界的內涵才得以稍作解釋,才得說:「嗯,這些大概如是如是,那些大概如是如是。」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推測。
簡言之,人心若得趨向善美臻至善美,則今生來世安穩快樂是不容置疑的。我們每個人都來力行調心方法,讓自己來成就一個「善美的自己」,特別是今天在座不常有機緣參與法會的人,或者佛法恐少有薰習,信仰心是有,但法的內涵卻不清楚的人,最重要的,我要在此強調,佛法的心藏心要無非是需要心地善良,需要行為善良,這點大家都應明白。準此,我平常就常常闡述佛法的精要心藏總的在於見地與行持的道理。佛教的行持是什麼?是無害行。我常常說,所謂無害行,並不僅僅是不作傷害,所謂無害行是,想:「作傷害的話,哎呀,不好,予以對方傷害,他得痛苦,他不安樂。」
知道這一層道理,想到如果我為他人惡意傷害的話,則我必也不安樂,在這種經驗上感受上而作推測,如果於對方惡言中傷,劫奪其財,楚撻其身,那就像是別人對我也如此作為時我會不安樂一樣,我對別人如此惡意傷害,別人必也不安樂,有了這一層認知概念,則即使得到可以傷害別人的機會,也斷然決然不為,這才是所謂的無害行。惟像石頭一樣不作不思,即使不傷害也並非無害行。在得到可作傷害的機緣,想:哎,作傷害的話,不行。這樣思惟了不作傷害才叫無害行,懂嗎?
那麼,進一步,需要行無害行的根本理由是什麼呢?是緣起見。我自己願求樂,願求無苦之妙樂,則顯然的,要得此無苦妙樂不爭的事實是,應於他不作傷害,於他作利益,明白其中互動的因果,才知道原來對別人的不作傷害,實際是自己得利益,自利自取誰都需要做的吧!否則,如果蒙騙別人,共起紛爭,自己會失去別人的友誼,會失去別人的歡喜。以名譽言,說到:「那人惡劣,那人瞋鬼,那人小偷,那人狡騙。」當別人說自己狡騙小偷,惡名昭彰,自己當然不快樂。每個人對我們的看法異樣不尋常時,我們會不快樂吧?
反過來,所有人異口同聲說:「哎,這人誠實,這人不說謊,這人可靠可信。」依此名譽,不管是到那個人家去,全部都會忙不迭說:「請進!」朋友間也和諧相親,真實樂融,甚而自己的困難也可得到別人幫忙;即使得不到正式實質幫忙解決,自己的困境難處也有傾吐對象,也會得到一些宣慰支援。比如,今天自己情況很惡劣很糟,自己到自己可信依處,數說一番我今天很糟的情況,遭遇惡劣的心緒得到傾吐對象的話,心情會稍略舒緩快樂吧?內心已極其不悅,又一再隱忍壓抑的話,可能徒令火氣上升。有和樂相親的朋友,就可以有傾吐對象,也會去傾訴吐露,這其實是人的本性吧!
基於此,才說自己端正高尚,自己得到好處;自己惡作下流,自己只會吃虧。不可以不應該惡作下流,並不是說這樣就與所謂的法相違了,不是這樣說的;不可以不應該惡作下流乃是說自己從此會失去自己的人生安樂人生路向,知道嗎?可以應該端正高尚,不是說如此一來可以普令諸佛歡喜,而是說自己端正高尚的話,在社會上變得人人喜愛人人依賴,自己人生快樂安穩,知道嗎?因此,我們應端正高尚不應惡作下流,究其主因,乃是自己的苦樂實在與他人有密切關係。
如果,自己的苦樂無因無緣,不依因不依緣,自由自主自成自足的話,則所謂別人根本就可以不需要考慮,所謂別人一點都可以不需要在意,可以一股腦兒丟掉,可以完全由自己來成就的義利,但是事實根本就不是這樣的呀!自己生命的經營、自己人生的路向,也只有在人羣中走上來過下去,除此而外,還要去那裏過活!瞋怒別人,猜疑別人,摒棄人羣社會而去與畜生共住共處不可能也不會吧!自殺則是吃虧,未死期間一直要營求謀生,只有在人羣中營求謀生,越此我們乘火箭去月球,去了飢荒而死,沒有空氣呼吸而死,其他什麼都沒有;我們當初貪戀之地,繁衍形成人類的這個世界,也只有在此過活生死、捨此我們那裏還有地方可去,我們那裏還有地方可住!是不是這樣?
我們祈禱天神,我們祈禱龍,帶領我們去天堂的沒有,帶領我們去龍宮的沒有,一生也只有住在這世上沒有去處可走呀!需在人羣中住下,需與人羣建立關係,與需要建立關係的人爭吵,詐騙,到處碰壁,這難道不是自暴自棄愚不可及嗎?依賴是要依賴的,真能親愛和諧,一個對一個真的可以相互深信,行善、端正、高尚,共依共處,沒有比這個更應該更快樂的吧!所以,既然知道我們的苦樂體性是必須依恃因緣共成,則當然是必須與我們苦樂任所依恃的境緣建立良好關係;要建立良好關係,千萬不能作傷害,需要勵力趨善行善,完全是從這方面去安立去說的,明白嗎?
所以我們佛法講的行是無害行,見是緣起見,這是佛法的心藏心要,非常實際,符合人的生活方式。而無害行,最好的,是在於由衷地不能忍受他人受苦,由衷地至願他人得樂之上而行利他;倘一時不能成就利他,就想:「傷害他,啊!不可以不可以,他人不願苦,傷害他不可以。」從經驗,從自己的經驗上推測而不去害他遮止害他,這是最起碼的無害行。要之,最好的應極力利他;若不能利他,決不害他,乃是無害行的意趣,懂嗎?
今天趁此「大願法會」節日,我們大家共聚一堂,若問到:達賴喇嘛說的是什麼?就答:達賴喇嘛說到世尊教法無非見與行,見乃緣起見,行乃無害行;此見此行,任何人去修習去實踐即是佛教徒,若不去修習不去實踐即非佛教徒,就說這是達賴喇嘛宣說的,大家請務必記在心頭。或許,過了今天,我們當中有些人有要回西藏的,有要朝聖的,另外一些可能來自拉達克或不丹,都要一一各自回到自己的居處了,但是,大家務必都要把以上我說的牢記心頭才好。
特別是應以此為基礎,在每天每日的修習實踐之上,口去持咒念佛,身去給佛塔寺去作禮拜,這才圓滿。倘若修習實踐都付諸闕如,思惟作意都不涉及此,口上只持咒念佛,身上只作禮旋繞,這些到底是不是屬於善業福德仍未可知;倘如前述,一顆心願意如斯好自修習實踐,則所為符順相應於法卻是無可置疑的。實實在在的,心生起真真實實利他的心,這是法;心裏想:「哎,的確,利他的心乃一切安樂善業根源。」或者想:「對他人的傷害對他人的嫉恨不可行不可以,而思有以勵力降下調伏。」
這是法。所有這些在你內心何時生起,即是你何時與法相應,即是你修法之時;否則,或許,在你生起愛憎的心之上。口也得持咒念佛 ── 心不清淨,即使持咒念佛,那裏是純淨清淨的法呢?甚至心懷貢高我慢,或者以欺詐迷騙他人為動機而口上說法,身穿法衣僧服,這只是造業 —— 姑且不論積善 —— 這不折不扣只是積造惡業而已,那裏可以這樣呢?
身口二業是一般的,是枝末,心才是善業的根本,這些話大家務必牢記在心,精勤努力聽受奉行啊。事實上,我要求你們需要精勤努力聽受奉行,我呢?並不說我根本就不必也沒有精勤努力聽受奉行,而只來訓示要求你們的 —— 可不是這樣的。以我為例,我常想,我只不過是一個隨行具恩大悲世尊的凡庸比丘,這個隨行大悲世尊的凡庸比丘的念頭,在我做夢時都十分清楚十分警醒。我是一個比丘,我在做夢次上都清楚懷念著的。雖然我是善巧大悲世尊蓮足下一個凡庸鄙劣的隨行比丘,但是,真的,如世尊敎示下來的,我自己其實也並沒有馬上照單全收,沒有馬上給予深信,有時也懷疑,懷疑之上去觀察去抉擇,喏,這邊有閻浮提六莊嚴及二勝的法像(注三),他們是人類智力最極超勝的一羣,他們可不是愚夫,以其最極高超銳利的智力善作觀察抉擇的人,
所謂龍樹、提婆、法稱、陳那、無著、世親等,他們都曾把世尊的教法作深廣精微的觀察抉擇,最後才認定世尊敎示如實不虛,生大淨信頂戴奉行的。做為一個擔起續佛慧命重責大任的人,原來是先自己觀察,抉擇,自己累積經驗,在這一基礎上,確定、深信、奉行,始成為佛的教法的執持者的,捨此而迷信迷惑,壓根兒是沒有的,關於這些,披閱他們的善巧論述疏釋,一目瞭然。—— 他們沒說對佛的教典不可觀察不可抉擇,必須馬上深信馬上奉行,沒這樣說吧?
以我來說,我也是把佛所垂示的教法,一一仔細觀察抉擇才產生淨信確定下來的。前面我提到,有些人對自己懷疑的,只一逕說我不相信,但卻又找不到安立不相信的理由,這是自我欺騙,不要自我欺騙,不相信又沒有依據,倒不如放下自己執見依循佛的教示,信持佛的教示 —— 有一部分人是這樣去信行佛法的;又有一部分人,在理由上思惟,去見疑網,自己得到經驗、體會、受用,才深深信持佛的教示的。
我前面再三強調呼籲的,要心善良、要利他、要行無害行,事實上是我由內心深處已經得到百分之百的深信,得到充分實質的經驗而確定肯認下來才對你們說的,我對佛教徒如此說,我對非佛教徒如此說,我對不相信宗教的人如此說,我對中國共產黨也可以無畏無懼的如此說,我可以安立理由,展示做法,這樣說的意思是什麼?這樣說的意思是,總之,我前面所說的話,是我自已經過精勤努力實際修習得到深信得到確定、信許了,才告訴大家的,知道嗎?
因此,總結的說,我敦請大家一定要心地善良,行誼端莊,這委實是佛教的注釋心藏心要,我這樣說,是達賴喇嘛自己也實修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經驗、體會,並在經驗體會中獲得實益,在百分之百的相信之上才說的 —— 這點你們大家務必要認同,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精勤努力信受奉行才好,謝謝大家!
注一:「大願法會」,俗稱傳大召。西元一四〇九年藏曆正月,宗喀巴大師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顯示神變降魔的法行,在拉薩大昭寺倡建此講論佛經,發願祈禱的念誦法會,之後,每年舉行,成為常例沿習。到第五世達賴喇嘛時,並開 始在法會中以辯經形式從三大寺僧徒中選取「拉郎巴」頭等格西。
注二:達隆薩拉,印北一小城,為流亡藏民政教中心,第十四達賴喇嘛駐錫之地。
注三:閻浮提六莊嚴及二勝之法像,是指達賴喇嘛在達隆沙拉大昭寺廣場講經時,法座後方的法像,共有十幅,分別是:釋迦牟尼佛、靜命、龍樹、提婆、法稱、陳那、無著、世親及功德光與釋迦光等佛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