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前五識 – 3
頌前五識 – 3

頌前五識 – 3

板

五識同依凈色根。

五識依根得名,此言同依淨色根者,別浮塵根也。今分別略述於次:

(1)眼 —— 眼根謂四大種:地、水、火、風、所造也。此眼球如葡萄朵,稱為浮塵根,又曰扶塵根。如右圖。


1.結膜
2.角膜
3.虹膜
4.晶狀體
5.睫狀體
6.晶狀體懸器
7.眼前房
8.眼後房
9.眼肌
10.眼肌

11. 鞏膜
12.脉络膜
13.視網膜
14.黄班
15.視神經乳頭
16.視神經
17. 玻璃體
18.長後毛狀動脉
19.短後毛狀動脉
20.渦静脉

右眼

   楞嚴經卷四云:「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目爲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朶。浮根四塵,流逸奔色。」然而眼識所依者,乃勝義根,卽淨色根也。非肉眼所能見,天眼可以分析詳細。今據醫學解剖研之,以二千倍顯微鏡放大視之,得知雙眼同一識依。由視神經傳至大腦枕葉皮層,卽時顯現眼識,得知外境之色塵。如圖所示。

   故知大腦枕葉皮層爲眼識所依處,此是勝義根卽淨色根也。廣五蘊論云:「一分淨色,如淨醍醐,此性有故,眼識得生。」此言不謬!腦漿正如醍醐之狀。故知唯識學乃是科學也。若眼球病壞,如盲目人,雖不能見外物,却言見暗;故知眼識尙存。最近年來醫學進步,將病死人之健眼球割除,(先徵求臨終之病者同意方可。)

視路

換於盲者之眼眶處,將視神經接駁如法;眼識卽能顯現觀見外物。可知眼識依於大腦枕葉皮層淨色處也無疑。若大腦枕葉皮層,或視神經病壞,則雖有健康之眼球(浮塵根)?亦不能顯現眼識之作用也。


(2)耳 —— 耳根者,謂四大種地水火風所造也。如圖所示。

耳冠

   楞嚴經卷四云:「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目爲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新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然而耳識所依者,非浮塵根,乃勝義淨色根也;肉眼所不能見,天眼可以分析詳細。今據醫學解剖以顯微鏡放大研之,得知兩耳同一識依。由耳蝸神經傳達至第八對腦神經,終至大腦第一顳回皮層,是爲聽覺中樞;(近有認爲第二顳回亦是聽覺中樞。)顯現耳識之作用。如圖所示。

內耳

內耳之前部為耳蝸,如新卷葉,乃聽聲之作用器。 內耳之後部為半規管,乃維持身體平衡之作用。(非本題所言也)

   可知大腦第一顳回(即高橫顳回)皮層乃耳識所依處。此是勝義根乃淨色根也。瑜伽卷一云:「四大種所造,耳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緣聲了別爲性。若耳根病壞,如傳導性耳聾,則耳識不能顯現,然可以人造之聽聞器助之傳聲使聞。若大腦之第二顳回皮層病壞,或神經性耳聾,則雖有健康之浮塵根,亦不能顯耳識之作用也。

聽覺

(3)鼻 —— 鼻根者,謂四大種所造也。如圖所示。

鼻腔

   楞嚴經卷四云:「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爲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瓜。浮根四塵,流逸奔香。」如圖所見,雙嗅球及嗅束之形如瓜,平垂在腦底之下,是嗅氣之受納器,由嗅束傳達嗅氣至大腦。故知鼻識所依者非浮塵根,乃勝義淨色根也。肉眼所不能見,天眼可以分析詳細。今據醫學解剖以顯微鏡放大研之,得知兩鼻嗅束將香塵傳至延腦及間腦而達大腦皮層,即時顯現鼻識之作用。如圖所示。

腦底

   故知大腦皮層乃是鼻識所依之處。是勝義淨色根也。瑜伽卷一云:「謂四大種所造,鼻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緣香,了別爲性。若鼻根病壞,則鼻識不能顯現。倘嗅神經或大腦皮層病壞,則雖健康之浮塵鼻根,亦不能顯鼻識之作用也。

嗅球

(4)舌 —— 舌根者,謂四大種所造也。如圖所示。

舌面

舌面感覺分布圖

圖線

   楞嚴經卷四云:「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爲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根四塵,流逸奔味。」然而舌識所依者,非浮塵根,乃勝義淨色根也;肉眼所不能見,天眼可以分析詳細。今據醫學解剖研之,得知舌識依於淨色根,由味神經(即第五,第七,第九,腦神經。)傳達至腦皮層,即時顯現舌識之作用。如圖所示。

   故知大腦皮層乃舌識所依之處,是勝義淨色根也。瑜伽卷一云:「謂四大種所造,舌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緣味,了別爲性。若舌根病壞,則舌識不能顯現。倘舌神經或腦皮層(舌回)病壞,雖有健康之舌頭亦不能顯現舌識之作用也。今日之醫學尙未十分明確味覺上行達丘腦之路徑。故如圖之第五、第七、第九、神經有相關耳。

味覺

(5)身 —— 身根者,四大所造也。有積聚及依止二義。謂積聚四大,造眼耳鼻舌等根,皆依身根而住止也。又爲四肢百骸所依止,諸根所隨,一身周遍;謂此身爲三十六物積聚之處。(所謂三十六物其分爲三類:一、外相十二。髮、毛、爪、齒、眵、淚、涎、唾、屎、溺、垢、汗。二、身器十二。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三、内含十二。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藏、藏、赤痰、白痰。)體卽是根,能造地水火風及所造色香味觸,八法爲體,五識所依之根也。有浮塵及勝義之別;浮塵乃四大粗色,勝義乃四大淨色有質礙,爲五識所依。吾人身體各部份之皮膚、肌肉,乃至臟腑,均有感覺,特別以皮膚肌肉爲對外觸塵所起感覺之應付爲靈敏,感受各種不同之觸塵,如冷熱痛壓等。均有分別之感受細胞球而應之。故有冷熱痛壓等之傳入神經纖維,先將之傳至脊髓中;在脊髓處之接受器形如腰鼓顙。如楞嚴經卷四云:「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爲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然而身識所依者,非浮塵根,乃勝義淨色根也;肉眼所不能見,天眼可以分析詳細今據醫學解剖研之;得知身識依淨色根。由傳入神經達至大腦皮層,顯現身識之作用。此等傳入神經,由各部份分配之。如頭項胸腰薦等處之傳入神經,傳至脊腦,復再上傳至大腦皮層爲終點,即時發識。現舉圖一例如次:

外界感

   故知大腦皮層爲身識所依之處。瑜伽卷一云:「四大種所造,身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緣觸,了別爲性。

   以上略言大腦皮層爲五識所依,狀似醍醐,同是淨色;故云:五識同依淨色根。偉哉!一切大智慧人世尊!能以佛眼洞見無量大千世界如一菴摩羅果之在掌中耳,況一眾生之體而不知耶。現代醫學之進步,雖有達萬張之圖片解說,亦不能明瞭五識詳細依處之區域;可知俗諦不如眞諦也。今復將五淨色根損壞影響所生病狀言之,以作多一層之證明五識同依淨色根;事實上在於腦部,特以大腦皮層爲著。根據今日醫學上之研究:神經系統解剖學與組織學,神經系統生理學及神經病學,分析腦部各區之病狀;特以大腦皮膚損害(急性慢性之熱病、花柳梅毒病、菸、酒腦外傷、均能令腦損害。)爲顯著與五識根有密切關係。時至現代一般醫學專家,將大腦分爲若干百區域,研究其每區損害之反應情形,不外五識根範圍内之狀況也。至於第六識則未能分析其有五十一箇心所法之變易,彼等但能粗知作意、分別、思量、審慮、思惟、決斷、理解、貪、瞋、癡、慢、疑、睡眠、等等而已;遑論能知有七八識之作用及行相也。今略舉一二於次,以供參考:
   (一)瀰散性腦損害:1.能令智力改變。記憶力減,印象模糊,悟解力障礙。2.情緒錯亂。喜怒無常,哭笑不定,不能自制。3.人格改變。患者變爲陰鬱,作事疏忽,行爲失德及各種不正常之表情。
   (二)大腦額葉損害:其症狀爲注意力障礙,情緒異常,理解遲鈍,情感喪失,易怒鹵莽.感覺、平衡、言語、記憶、運動等機能受障礙。眼珠向腦損害對側旋轉,兩眼睜開,瞳孔散大,或對側肢强直,咀嚼吞嚥發音等障礙,面部及手發青,或多汗。
   (三)大腦顳葉損害:此區域損害,能失感覺性失語失音樂;卽不能理解言語之義,及領悟全篇音樂。視野缺失,偏盲、幻聽、幻嗅、幻覺、記憶退減,或運動失調等狀。
   (四)大腦頂葉損害:對側軀幹及兩肢運動失調。頸、眼、頭、向對方旋轉搖動或震顫。或無寫字之能力,不能執筆記錄,筆劃錯亂,或滿紙塗鴉。或不能讀誦等狀。
   (五)大腦枕葉損害:視區在枕葉部,若損害時,卽與視覺有關。如偏盲,偏側弱視,注意力減退,或完全失明,或不辨顏色,或不記憶文字,或視物變形,或幻視,如見閃光、火、星、烟、霧、等狀。或眼球向損害側轉動,或手足痙攣。或失方位之辨別,不知自己處於何方。
   (六)後中央回損害:能令偏身麻木,感覺障礙,四肢亦有感覺障礙,如輕觸覺消失,或重觸亦失感覺。或有幻覺,或定位與運動失調。或患手呈異常之恣態,運動 不正確,幾類舞蹈。然此等患者,不顯痛覺障礙。
   (七)前中央回損害:此損害之症狀,爲隨意運動之麻痺,最重要者爲單癱。由內囊損害產生之偏癱,則二肢遠側端之麻痺較近側端爲重,上肢麻痺較下肢爲重。或時相反之狀。或二肢一部肌肉麻痺。或咬嚼肌舌肌麻痺。或損傷壓榨兩側大腦半球之足部運動中樞,可致兩側麻痺,膀胱障礙。或時顯著肌肉萎縮等狀。
   (八)胼胝體損害:此損害之要症,爲左手之無運用能。若左側豆狀核附近有損害時,由內囊至右側舌唇肌之運動纖維與由内囊至右側大腦半球之舌唇運動中樞胝體纖維,同時發生障礙,致假延髓性麻痺,右側偏癱,吃呐,或步態之運動失調,或言語障礙,思想困難,理解遲鈍,注意力弱,記憶力減退,或常呈昏沉、散亂、易怒、暴躁、無情、疏忽、等等狀態。
   (九)内囊損害:其特著之症爲偏癱,上肢麻痺較下肢爲甚。或有腕關節陣攣,若牽連視丘則感覺障礙或疼痛,或偏盲。若牽及額橋腦纖維時,則發生步態失常,震顫,或現特殊强笑狂笑,大哭。或頭頸位置之變動,爲聯合運動緊張性姿勢反射,呈特殊狀。
   (十)視丘損害:對側臉面、肢、軀、表面之觸覺、痛覺、溫覺、等感覺缺失。側身偏身運動共濟失調,輕度偏癱,舞蹈樣及呈指畫運動之狀。或上肢呈怪異姿勢,曰「視丘手」。或上肢臂屈曲,且旋前。或手指第二節末節伸正。或言語障礙,無識字等狀。關於言語障礙,可能致失語症。此言語在腦皮層究竟屬於何區域,現尚未有確定明瞭。世人研究言語發動學,自一八〇一年始,迄今有一百六十餘年之歷史,仍未知其在大腦的確之位置。故下文曰:愚者難分識與根。言語屬於舌根之一部份作用,然爲心意識之所發,由傳出神經纖維傳出,故難從淨色根上識其源。以上所舉乃腦部受損害而呈最顯著之狀況,並作最簡單之略述耳。統而言之,不外乎五識所依淨色根損壞之狀況也。至云記憶與思想,理解昏沉,情感失常等等,均五識之三十四箇心所法,依淨色根變壞之後而致錯亂耳。亦可能由此而致第六識緣境所發生之錯覺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