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爲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恆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鎭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爲染凈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恆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恆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鎭昏迷。
此頌第七識自性行相,意以思量爲自性故,卽復用彼爲行相故;由斯兼釋所立別名,能審思量名末那。又恆者,不間斷。審者,決定執我法故。未轉依位,恆審思量所執我相,已轉依位,亦審思量無我相故。此染污意,恆内執我。生貪愛故,從無始來任運一類緣內執我,恆無轉易,常起現行,不間斷故,故常相隨。此恆之與審,於八識中,四句分別:1.恆而非審。在第八識,彼不執我,無間斷故。2.審而非恆。在第六識,以彼執我,有間斷故。3.亦恆亦審。於此七識,恆執有我,無間斷故。4.非恆非審。在前五識,彼不執我,有間斷故。故護法菩薩云:「五八無法亦無人。六七二識甚均平。」因五八無執,六七有執,均是一恆一非恆,故甚均平也。此識由於無始我習所熏,而恆思量,非我執我,無時暫捨,故令有情,日夜昏迷,不能自拔也。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爲染淨依。
四惑八大與此識相應,是染法故,障礙聖道,隱蔽自心,故名有覆。非善不善,故名無記。徧行別境慧心所兼通善惡,故其染污相應之力微,於此不復再言。四惑八大專屬惡心故,恆與末那相應而起。復因七識爲第六依,六識未轉,恆内執我,由我執故,令六造業。惡業更熏染污末那第七執我恆起妄惑,互相增益成染,故稱染依。若第六識先起聞慧,聞二無我,熏於六識,六識之眞妄被熏,眞受淨熏,妄受染熏,轉熏無明。淨業轉熏,令無明薄;無明薄故,於無明中無始積習,我見種子隨而漸薄;此種子薄已,我執漸輕;此執輕已,則起於六識之我見亦輕。此見既輕,起聞轉勝;以此轉聞,還熏本識。如是展轉,以末熏本,以本熏末。思修亦然,以末熏本,壞本識中之我見我執種子。妄想意滅,令彼種種六識不生,卽成淨業。因根淨故,六識轉淨,故稱淨依。故瑜伽說:「染汙末那,爲識依止。彼未滅 時,相了別縛,不得解脫。末那滅已,相縛解脫。」佛說生死長夜,由斯未了色境唯識,卽第七識是生死長夜之根本,能令起惑造業。三界輪迴,直須至眞覺位時,方知一切皆是唯識。故知塵境之所轉,但隨妄心生,妄見非實有,愚者執爲眞。如密嚴經卷中偈云:「眼色等爲緣,而得生於識;猶火因薪熾,識起亦復然。境轉隨妄心,猶鐵逐磁石,如乾城陽焰,愚渴之所致。中無能造物,但隨心變異,復如乾城人,往來皆不實。眾生身亦爾,進止悉非眞,亦如夢中見,寤後卽非有。妄見蘊等法,覺已本寂然,四大微塵聚,離心無所得。」當知是識如幻事,虛偽悉非眞。彼於三界中,動與不動法,染心之所現,皆同於夢境。以有妄心熏習無明,不了眞如寂滅平等,不覺念起,便生妄境。如人夢心動發昏睡起夢境界,以有妄境,熏動妄心,便起念著,造種種業,受種種苦。念猶愛也,著猶見也。此事識中見愛煩惱造業受苦,皆依妄生。相生如是,同於睡夢。故如黄梁一夢,亦如娑刺拏王一夢;醒覺之時,方知是夢。可知萬法唯識,夢覺一如。覺中所見卽明了意識,夢中所見卽夢中意識。分別之意既同,差別之境無異。故知迷從自心迷,悟還自心悟,迷悟無性,但任緣興;應從心起修,莫如犬逐塊。迷悟在己,奚復何疑!染淨由心,豈從外得!是故六識轉淨,七識亦淨。故日六轉呼爲染淨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