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恆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爲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相應心所五十一。
相應者,謂一切心所法,是與心王相應俱起,故曰相應。俱舍論卷四云:「心心所五義平等,故說相應。所依、所緣、行相、時、事,皆平等故。」所具五平等義者:1.所依平等。謂心王依眼根,則心所亦依眼根也。2.所緣平等。謂心王緣靑境,則心所亦緣青境也。3.行相平等。謂心王了解青色,則心所亦了解青色也。4.時平等。謂心王此時起,則心所亦此時起也。5.事平等。謂心王其體爲一箇,則心所之體亦各爲一箇也。心所有三義:1.恆依心起。2.與心相應。3.繫屬於心。八識中,唯第六識之心所法俱全,具足五十一法,互不違故。其徧行五、別境五、善十一、根惑三、隨惑中二、大八,共三十四法,已述之於前。唯根惑慢、疑、惡見、三,小隨十,不定四,共十七法,於此分別述之。
慢 —— 恃己凌他,高舉爲性,能障不慢;生苦爲業。有七慢九慢之別。俱舍十九頌曰:「慢有七九從三。」於有德,心不謙下,由此生死輪轉無窮,受諸苦故。諸慢中以我慢爲主。七慢者如:1.慢。謂於劣而計己勝,或於己等而計己等,是於境雖稱,而以心高爲性,故名爲慢也。2.過慢。謂於等而計己勝,或於勝而計己等,心高舉爲性。3.慢過慢。謂於他勝,而計己更勝,心高爲性。4.我慢。謂於五取蘊,隨觀爲我,或爲我所,心高舉爲性。5.增上慢。謂於未得增上殊勝所證法中,而謂我已證得,心高爲性。6.卑慢。謂於他多分殊勝,而計己少分下劣,心高爲性。7邪慢。謂實無德,計己有德,成就惡行,恃惡心高舉爲性。所謂九慢者,如:1.我勝慢。於與我同等者,而思我爲勝。是七慢中之過慢也。2.我等慢。於比我勝者,而思我爲等同也.3.我劣慢。於比我多分勝者,而思我爲少劣。卽是七慢中之卑慢也。4.有勝我慢。思他比己爲勝也。是卽於勝而思己劣者,故攝於卑慢中。5.有等我慢。思他與己等也。是卽於等而思與己等者。故攝之於慢中。6・有劣我。思他劣於己也,是卽於等而思己勝者。故攝於過慢中。7.無勝我。思他於己無勝也,是卽於等而思己等者。故攝之於慢中。8.無等我。思他於己無等也。是卽於等而思己勝者。故攝之於過慢中。9.無劣我。思他於己無劣也。是卽於勝而思己劣者。故攝之於卑慢中。故此九慢者,三慢之分類也。
疑 —— 於諸諦理,猶豫爲性,能障不疑善品爲業。因猶豫者,善不生也。疑則不決,不決定見;疑則不信,不信不決;故不決定修善業,致善不生。此疑依六事而生:1.不聞正法。2.見邪師行。3.見所信受意見差別。4.自性愚魯。5.甚深法性。6.廣大教法。
惡見,卽不正見。—— 於諸諦理,顛倒推求,染慧爲性,能障善見,招苦爲業。謂邪見者,多受苦故,此見差別復有五種:1.薩迦耶。執身爲我,於五取蘊執我我所,一切見趣所依爲業。2.邊執見。於彼隨執斷常,障處中行,出離爲業。3.邪見。謗無因果,作用實事,及非四見,諸餘邪執,如增上緣,名義遍故;邪見謗無因果,以爲作善無善報等。4.見取。於諸見及所依蘊執爲最勝,能得清淨,一切鬭諍所依爲業。取他見爲己見,於前三見及自所依蘊,隨執一端,以爲最勝,爲能得清淨.於是各各互執爲勝,而起鬬諍矣。5.戒取。隨順諸見戒禁,及所依蘊執爲最勝,能得清淨,無利勤苦,所依爲業。以因不正見之邪戒如牛戒、狗戒、拔髮戒、火戒、熏鼻戒、裸身拔髮等邪戒,執以爲清淨解脫,以爲出離;於此而修,毫無利益,枉受勤苦,得苦惡報;故日無利勤苦也。(以上三法屬根本煩惱。)
忿 —— 謂依對現前不饒益境,憤發爲性,能障不忿,執伏爲業。懷忿者多發暴惡,身業表故,此卽瞋恚一分爲體.
恨 —— 由忿爲先,懷惡不捨,結怨爲性;能障不恨,熱惱爲業。謂結恨者不能含忍,恆熱惱故。此亦瞋恚一分爲體,離瞋無別,恨相用故。
惱 —— 以忿恨爲先,追觸暴熱,狠戾爲性;能障不惱,蛆螫爲業。追已往惡,觸現違緣,心便狠戾,多發囂暴凶鄙粗言,蛆螫他人;此亦瞋之一分爲體,離瞋無別惱相用故。
覆 —— 謂於自作罪,恐失利譽,隱藏爲性;能障不覆,悔惱爲業,覆罪者後必悔惱,不安隱故。此覆乃癡一分攝。
誑 —— 詐欺人也。謂爲獲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爲性;能障不誑,邪命爲業。憍誑者,心懷異謀,多現不實邪命事故,此卽貪癡一分爲體,離二無別誑相用故。欺誑貪求利養,故屬邪命爲食。
諂 —— 爲罔他故,欺他人不知不見而罔冒之。矯設異儀,險曲爲性,能障不諂改悔爲業。曲盡時宜,矯設方便,爲取他意,或藏己失,不任師友正教誨故。此亦貪癡一分爲體,離二無別諂相用故。巧言令色阿諛他人,假裝威儀,險惡邪曲,奴顏婢膝,逢迎獻媚,取悅人意,藏劣掩惡,博他歡心以求利譽之曲心人也。
憍 —— 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爲性,能障不憍,染依爲業。謂憍醉者,生長一切雜染法故。此亦貪愛一分爲體,離貪別無憍相用故。矜高自恃,自以爲盛者足於己者。如:1.無病憍。2.族姓憍。3.少年憍。4.色力憍。5.富貴憍。6・才學憍。7・多聞憍。8・技藝憍。9地位憍。10.勢力憍等等。以之欺凌他人,目空一切,傍若無人,如酒醉焉。
害 —— 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爲性;能障不害,逼惱爲業。逼惱損害他人,此乃瞋之一分,離瞋無別害相用故。
嫉 —— 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妬忌爲性;能障不嫉,憂慼爲業。聞見他人榮顯利達,卽深懷憂慼不安隱故。此亦瞋之一分爲體,離瞋無別相用故。如見人榮祿得寵倖,或見人才學、品德、容貌、威儀、及出身望族等等勝己而嫉忌之,多方設計無根加謗,陰謀毁害之。故俗有云:女無妍與醜,入宮見妬;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此瞋嫉之故也。
慳 —— 耽著財法,不能惠捨,秘吝爲性;能障不慳,鄙畜爲業。慳吝者,心多鄙澁,畜積財法,不能捨故。此卽貪愛一分爲體,離貪無別慳相用故。(以上十法,唯於不善心中,各別而起,若一時生,必無等二,故名小隨。)
不定有四:悔、眠、尋、伺,於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觸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通三性,善染心地皆不定。
悔 —— 謂作惡,惡所作業,追悔爲性,障止爲業。此卽於果假立因名,先惡所作業,後起追悔故。悔先不作,亦惡作攝。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業,是我惡作。後悔先不作善,或後悔先所作之惡,故悔是果也。
眠—— 謂睡眠令心不自在,昧略爲性,障觀爲業。謂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極闇劣,一門轉故,昧簡在定,略別寐時,令顯睡眠非無體用,有無心位,假立此名。唯欲界方有睡眠。睡眠之學說在今日科學上之研究尚未明瞭。最近有睡眠學專書出版,其所說之理不外乎生理學之所說,無確斷之眞理。在 “Human Physiology” 此書中大腦皮層之作用一章所言之睡眠及夢,多作忖測之言,而無確斷之理。茲舉其三則言之,並以此唯識學之第六意識睡眠心所法正之,可知唯識學之眞理,恆古不變,遠勝於今日醫科生理學之理也。
(一)人類生理學謂:睡眠爲「内阻遏之擴佈」。謂由於不發生興趣之刺激太多,如閱覽無意義之讀物,或聆聽不感興趣之講演,最易引人入睡。此等剌激引起内阻遏擴佈至大腦皮層全部時,卽現睡眠。因不限於局部,故無從分析其定位之睡眠區。
—— 此言不能確定睡眠之理,乃屬於忖測之說。不知睡眠爲第六意識不定法之一心所法也。閱覽與聆聽不感興趣之言說,不能稱爲刺激,緣刺激乃屬興奮之因素;神經受刺激而興奮則不易入睡。正因不感興趣之見聞,而易於疲倦,傳人神經不受興奮;五識緣根塵之境而乏興趣,以致八大煩惱隨起,特以懈怠、散乱、不正知、失念、放逸、昏沈、爲甚。六識本緣五識根門而顯麤强之分別覺知。若五識緣根塵不感興奮,則發生昏沈之作用;因此六識緣五識根塵而更起昏沈;引起睡眠心所法麤强之作用而致睡眠。可知此睡眠之作用,乃第六意識心所法之一;非大腦皮層淨色 根有睡之作用。若謂大腦皮層淨色根全部能起睡眠,則五識依於睡眠根,又如何能發見聞覺知耶?可知彼說睡眠爲内阻遏之言非理;唯第六識睡眠心所法之作用方合眞理。然此心所法之作用,乃藉緣而起,無時不具;由違緣故,有時不起。偉哉!八識規矩之妙法,不可思議!超乎今日科學家之所研究也。
(二)人類生理學謂:睡眠之第二種學說爲「大腦皮層不活動之結果而睡眠」。由於傳入衝動之減少所致。特別由於肌鞬及關節所發出之本部受納衝動爲最重要。當傳 入衝動增加時,大腦呈複離頻繁之電波及節拍。反之則爲微弱自動之表現,世未有站立能睡者,亦未有眼睛開大而睡者,可見肌肉寬息、閉眼、暗室、肅靜、平心靜氣、除煩惱、均爲睡眠之因素。是故大腦皮層之趨向休息,必爲睡眠成功之條件。傳入神經衝動減少,致大腦皮層不活動而睡眠,此種現象,彼世智辯聰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此爲五識之八大隨行相所致昏沈,繼爲第六識之大隨麤動轉易,先呈昏沈,次起睡眠心所法之作用。大腦皮層本無睡眠作用,其理已述之於前。但於睡眠後大腦皮層呈微弱自動作趨向休息之狀耳。若謂肌肉寬息、閉眼、暗室、肅靜、等等均爲睡眠之因素,及世無站立與開大眼睛睡眠之說,均不能成立定論。昔三國時之張飛,一生開大眼睛睡眠。民國初年之熊卿常站立睡眠。(術者謂彼前生爲馬,姑妄聽之。)此等雖是宿習所致,然事實上證明睡眠不一定由閉眼,或肌肉寬弛,倒臥始能睡眠。又一般習定之士,寬息肌肉,靜坐於靜室中,閉目肅靜,平心靜氣,屏除煩惱,令心安和,不作睡眠而入定觀。然則此不眠之理豈寬息肌肉乃至傳入衝動減少大腦皮層不活動所致者哉?可知修習禪坐之定力,乃藉第六意識之徧行別境善法所爲,以作意爲先,精進力行定慧,卽能除去昏沈,不起睡眠,作入定觀。所以世尊教諸比丘初夜後夜經行禪坐,中夜小眠,常作警心,以開智慧。因多 睡眠能發生二十種過患,(能影響身體之健康,及生理心理精神變化趨向劣果,智力減弱,未來劣報,均是多睡之患也。詳載經律中。)故稱「睡眠蓋」,因能覆蓋智慧也。從來醫學之士主張成人睡眠以七至九小時爲足。若唯識學研之,多睡眠者智力薄弱或爲愚癡,少眠生慧。(此理若以五浮根塵及淨色根研之,即能確斷其科學之眞理。如見聞善法文句,五浮塵根傳入皮層,能令淨色根大腦皮層細胞之纖維增長,腦回曲深廣長,智力增加。故人類之腦回比畜生爲多而且深曲。五識顯其偏行別境善十一之作用,將善法文句作現量之覺知。六識綠五識根塵之境,分別思惟文句之善妙,即生智慧,染淨識细,作智慧之種。故以少眠爲生長淨色根之回曲及增長智力也無疑。)緣睡眠能令心暗昧,略外緣,障内觀。故多眠致愚,卽基此理。最近年來,歐美醫學界之公佈:謂臨床統計一般天才智慧過人者,均是每日作五小時之睡眠爲足;其他多睡或每日作九小時之睡眠者,其腦力較低,或爲庸愚之人。此說根據事實之統計,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第六識作意精進力行定慧所致,泯除昏沈,減少睡眠,心不暗昧,内觀善法,即能獲得智慧過人也。所以睡眠非由大腦皮層不活動所致。偉哉!八識規矩之妙法,不可思議!超乎今日科學家之所研究也。
至於睡眠後生理之現象,因令心暗昧,故心跳呼吸轉緩,唾液分泌減少,肌肉寬息等狀。復有飽食後昏沈思睡,此時胃運動及胃液分泌增加,乃傳出神經之副交感神經之作用也。(五識根有傳入神經而覺知:色聲香味觸。亦有傳出神經而動作;眼耳鼻舌身之運動。有自然俱生宿習之反射運動,是屬無記性者。有作惡為善之運動,是藉心意識而行者。因文繁做略。欲作詳細研究根鏖識十二入十八界之科學分析法,當於講解時詳說之。)第六識緣五識根塵而明了覺知胃部飽滿壓觸,隨起昏沈乃至睡眠。故一切畜生飽食之後卽眠,乃至熟睡而被捕獵,致招喪命之緣。如二十五年前,香港新界大埔有一大蟒蛇生吞一歲大穿紅衫之小兒,彼蛇飽食之後熟睡於林中,胃部膨脹,皮呈紅色,爲小兒之父親率領鄉民尋獲。彼蛇意識昏昧,肌肉寬弛,一任捕捉,卽由西醫生剖割;全無反抗之力。人爲萬物之靈,心意識及淨色根,均比畜生强盛,故於食後多不就眠。因食後睡眠能障身心,爲世出世之良醫所禁。是故世尊常教諸弟子勿飽食,勿於食後睡眠。特於食後午睡爲增欲障智之事實顯現,能致身心不良,智力減弱,煩惱增盛,等等劣報。因此世尊制諸弟子:日間睡眠犯突吉羅戒。實出於大慈愍故!教諸弟子:勿爲煩惱魔所劫奪,致招失慧命之緣也。
(三)睡夢之說,在生理學者研之,謂夢爲生理之謎。有謂爲大腦皮層之活動,並包括記憶及聯想諸作用。所謂記憶之說,謂夢中所見,爲記憶往昔之事。所謂聯想作用,謂眠中聽聞簷前滴水聲,夢爲狂風大雨。眠中聽聞微風吹動窗,夢爲强盜扣門聲。── 上所說者,乃夢中境象,生理學家未知其理,故謂爲謎。唯識所言:夢爲第六獨頭意識,於惛睡時所變異故。因夢中獨頭,亦缘十八界法,唯是獨影境之作用。夢中之境,是法處收。因夢所見,不緣外境,於其念處生其異解。如夢見馬有角,如牛角者;故知曾於寤時所見,逐在夢中起顚倒想。如彼夢中所見與他婬慾,乃至精泄,覺而知非。此爲往昔曾作之事,即使今生全未曾作,而發此夢,則爲宿生所習,已受捨而尙憶,或由被蓋所壓,或由風吹所起,或爲蟲咬所致,引起夢心惛昧,錯亂串習,相續識中,而生夢境。又如夢見自觀斬首,或觀自身被他斫截,見彼前身作自心解,亦是曾經受捨今尙憶念之理也。故有謂於夢中所見,皆是過去所曾見,爲第六識中獨頭意識之作用也。是故簷前滴水,微風吹動,被蓋相壓,感受寒熱,膀胱漲滿,肛門急迫;凡此種種塵境接觸,能於夢中,分明顯現,顛倒錯亂;變異之故,夢見狂風暴雨,盜賊扣門,與他姪慾,冰雪凍身,熱火燃燒,尿急奔洩,糞急奔解等等夢境;緣爲根塵相接,於睡夢時,夢心暗昧,所起境界;爲夢中獨頭意識,緣十八界法之理也。復有等夢,非由憶念,非從宿習,亦非睡時塵境所觸,乃由鬼神等心所變異令彼得夢,如文王夢熊得將;太白夢筆生花,文思卓著;種種兆夢,善惡皆應,皆是鬼神等心所變異故。復有爲他識之所變異者,爲神通人心願力故,如娑羅那王得夢,由於大迦旃延心願故,變異他識而起夢境。故知夢境複雜,自識他識,均於睡眠夢昧之中,爲第六識中獨頭意識,緣十八界法之作用,緣法塵境,夢中境相,偏計所起,唯是非量,以不稱境故。若覺寤時,卽通三量。既知夢是非量,夢境非實,無本質故,覺寤之時,方知是夢。若能了悟萬法非眞,唯識所現,一切虚假,妄心所造,煩惱菩提,等同夢覺,迷之卽夢,悟之卽覺。若能體悟,夢覺一如,迷悟一心,無二無別,隨緣任用,當境卽脫,可不幸哉!
尋 —— 謂尋求,令心怱遽,於意言境,麤轉爲性。以安不安住,身心分位所爲業。思慧一分爲體。
伺 —— 謂伺察,令心怱遽,於意言境,細轉爲性。此尋伺二者,俱以安不安住,身心分位所依爲業。並用思慧一分爲體。於意言境,卽意所取境,多依名言,不深推度,及深推度義類別故,若離思慧尋伺二種體類差別,不可得故。又瑜 伽論卷五十八云:「當知尋伺,慧思爲性;猶如諸見。若慧,依止意言而生,於所緣境,幛惶推究;雖慧爲性,而名尋伺。於諸境界,遽務推求,依止意言,麤慧名尋。卽於此境,不甚遽務,而隨究察,依止意言,細慧名伺。」尋伺在欲界中及初靜慮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