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恆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爲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善惡臨時別配之。
第六識能緣三世法、三性法、三界法、一百法等等,麤動轉易,分別最勝;故其造業也强,爲善也易。三塗惡道,人天善處,乃至三聖四果,極樂淨土,莫不由此識爲先。造諸染淨之業,各心所法隨其善惡,臨時響應,分別配之。第六意識初念緣五根門取五塵境,率爾之心,與五同時而緣,明了境象,是爲現量。隨起第二念,卽落比量、非量之緣慮,轉易善惡,速疾心隨。若一念不善,則徧行別境煩惱及不定心所與之相配;如上根煩惱二十六心所,數起現行,造惡尤深,則開惡趣之行門,墮三塗之惡處,受極重之苦。若一念善,則徧行別境善法及不定心所與之相配;如上品善十一心所,數起現行,爲善根深,則超六道之行門,趣菩提之妙路,受湼槃之樂。是故爲惡者,從最初一念無明心起,瞋恨填胸,忿嫉充滿,毀害他人,乃至傷生奪命,必墮惡道;均由極重煩惱心所相隨而爲之。若習淨業者,從最初一念菩提心起,慚愧於懷,定慧精進,悲愍有情,乃至六度萬行,悉皆成就;均由極淨之心所相隨而修之。所以爲善福隨,雁惡禍追,響之應聲,善惡如音;非上帝天龍鬼神所授,非先禰所造之者心。可知作惡修善,受苦感樂,乃自心所爲,豈他所授者哉?
性界受三恆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性者,卽前所言之善性、惡性、無記性之三性也。界者,卽前所言之三界也。今復略述之。(1)欲界者,謂未離欲地,有婬欲與食欲,雜衆煩惱諸蘊差別。此界有二十處,謂八大地獄:1.等活地獄。此獄中眾生手生鐵爪,相瞋相摑, 應手墮肉,受種種斫刺磨擣。暫遇涼風所吹,尋蘇,如本等前活,故名等活,壽五百歲。2.黑繩地獄。獄卒以熱鐵繩拼罪人身,斧逐繩道斫身百千段,或鋸或絡,死 已復活,如是受罪,夀一千歲。3.衆合地獄。由兩山相合以磕罪人,骨肉糜碎,山還故處,苦毒萬端。如是次第受苦,夀二千歲。4號叫地獄。亦名呼呼。獄卒捉罪 人擲大鑊中煮沸,號跳叫喚,苦痛萬狀。如是受苦,壽四千歲。5大號叫地獄。亦名大呼。將罪人置大鐵釜鐵鑊沸煮,又擲大(金+敖)上反覆煎熬。如是受苦,壽八千歲。6炎熱地獄。亦名燒燃。在鐵城内,或火樓上,或大鐵陶,内外俱赤,皮肉焦爛。如是受苦,壽萬六千歲。7極炎熱地獄。亦名大燒燃、極熱。鐵城火燃,内外俱赤,火坑火山,将鐵叉貫罪人身豎著火♀,受苦萬狀,壽長半劫。(一增一减,給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爲一小劫)8.無間地獄。亦名無擇。剝皮纏身著火車上,或輪碾身爛,又置鐵城火無空處,苦痛萬端,暫無間歇,壽長一劫。(另八寒地獄及邊地地獄。)並傍生鬼界爲十。有四洲人:一、南贍部洲。二、東勝神洲。 三、西牛賀洲。 四、北瞿盧洲。 四洲住須彌山四方鹹海處。有六欲天:1.四王天(居須彌山腰。)卽東方之持國天。南方增長天。西方廣目天。北方多聞天,。2.忉利天。居須彌山之頂。(以上是在欲界地居處。) 3.夜摩天。4.兜率陀天。5・樂變化天。6.他化自在天(以上是在欲界之虛空居處。上合二十六處為欲界。(2)色界者,謂色爲質礙之義,有形之物質也。此界在欲界之上,謂已離婬欲食欲二欲,其眾生之身體及宮殿,總屬殊妙精好,故名色界。由禪定之淺深麤妙,分爲四級十六處。稱曰四禪。四禪之外另有淨居天之別。四禪爲凡夫天,淨居爲聖人所居。初禪有四天:1.梵天。2.梵眾天。3.梵輔天。4.大梵天。二禪有三天:1.少光天。2.無量光天。3.光音天。三禪有三天:1.少淨天。2.無量淨天。3・徧淨天。四禪有三天:1.無雲天。3.廣果天。淨居天有七:1.無想天。2.無煩天。3.無熱天。4.善見天。5色究竟天。6.和音天。7・大自在天。(3)無色界者,又名四空天。此四天不但無婬食二欲,亦且無身體,無國土,亦無宮殿質礙之物。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謂之無色界。此界雖無上下方所,由果報之勝,故謂在色界之上。四天者:1.空無邊處。2・識無邊處。3.無所有處。4.非想非非想處。
受者,謂領納外境也。境有順達俱非三種。故受有三種:卽1.樂受。2.苦受。3.不苦不樂受。1.樂受者,順樂受觸所生身樂、心樂,平等受受所攝是謂樂受。復次修初靜慮及第二第三靜慮,順受受觸所起生心樂,平等受受所攝,是謂樂受。2.苦受者,順苦受觸所生身苦心苦,不平等受受所攝,是名苦受。3.不苦不樂受。順不苦不樂觸所生身捨、心捨,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攝,是名不苦不樂受。又曰捨受。復次修未至定,靜慮中間,第四靜慮,及無色定,順不苦不樂觸所生心捨,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攝,是名不苦不樂受。若六識一念善則轉易爲善,或一念惡則轉易爲惡,或爲無記,故三性恆轉易也。復次第六心意識因善惡而緣界地,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故三界恆轉易也。又六轉識易脫不定,故皆容易與三受相應,或時樂受,或時苦受,或時不樂不苦受,是爲三受恆轉易也。(有謂受有五:1・喜。2.樂。3.憂。4.苦。5.不苦不樂。實與三受義同也。)故云:性界受三恆轉易。第六識能了別諸法,若與信等十一善心所法相連,則爲善性攝。若與根隨煩惱之心所法相連,則爲惡性攝。若俱不相應,而與徧行別境等相連,則爲無記性攝。故云:根隨信等總相連。於此可知第六意識,一念能善,一念能惡,剎那轉易,唯依心故。所以地獄與天堂,爲凡或作聖,苦樂與捨受,皆是自心之所招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