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菩提路的開示
書籍目錄
一、菩提路的開示

一、菩提路的開示

作者:貢噶法獅子


   當知菩薩一切戒相,云何得戒卽名菩薩?以行、願菩提心故。菩提心者,何由而生?以行四無量心、六度、四攝等法而成。云何發行、願二菩提心?一者因,二者緣。發菩提心因者:卽此淨菩提心,無始以來,自體淨熏習力,自能尋求此菩提心,及一切智智,一切衆生,平等具足,無二無別,然此正因,若無有緣,亦不能自發起。發菩提心之緣 者,說有四種:

   一、思惟諸佛緣。所謂思惟,三世諸佛,初始發心,具煩惱性,亦如我今,以能發大勇猛,起大明慧,於無明殼,建立勝心,積集苦行,度於生死煩惱大海,捨生命財,求一 切智,而終得無上正覺。則此菩提,是可得法,我亦應得,以是緣故,發菩提心。

求法

   二、觀身過患緣。所謂自觀我身,九孔常流臭穢不淨,五陰、四大,俱能與造無量惡業。又復此身,無明覆故,有貪瞋癡無量煩惱,燒燃善心,常造諸惡,輪迴六道,此身實是如泡,如沫,念念生滅。無有利益,應求捨離,以是緣故發菩提心。
   三、慈愍眾生緣。所謂見諸衆生,無明所縛,不信因果,造作惡業,捨離正法,信受邪道,癡愛惑故,沒煩惱河,受大劇苦,不求解脫。如是極愚,可悲可愍,愍彼緣故發菩提心。

   四、求最勝果緣。所謂見諸如來,相好莊嚴,光明洞徹,具戒、定、慧、知見、清淨、十力、無畏、慈悲、普覆,滿一切智,法身常住,圓明無染,是最勝業。 堪得堪學,以是緣故,發菩提心。

   具此四緣,與因相應,因緣俱正,發菩提心,決定不退。復有五種堅固願緣,相處而起。所謂:

   一、誓願利益。安樂無邊無盡,無餘一切諸衆生界,悉令安住無上自證菩提

   二、誓願積集。自心本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福德智慧,如三世佛,等無有異,於一切世間作  大施主,方便安立一切衆生,令住無上菩提。

   三、誓願普學十方三世一切如來。自證教他,無量無邊一切善巧法門,隨順衆生,現種種身而爲演說,悉令開解知見,安住無上菩提。

   四、誓願普隨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尊重、恭敬、禮拜、讚歎,種種承事,乃至學一切佛,求勝妙法,勸一切佛,轉正法輪,請一切佛,常住在世,而我以此承事因緣得大三昧,堪於一切世界,攝受一切無餘衆生,悉令安住無上菩提。

   五、誓願自覺自證。自心本有,無量無邊,無盡無礙,圓明清淨,無上菩提,一切智智,於一切法界,成最正覺,教化衆生,悉令安住無上菩提。如是行、願,永不退轉,卽身決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續讀下文
(請按這裡↙開啟,再點可收起)

   云何發四無量心?一、大慈心,如慈母救其溺子。二、大悲心,子有所需母之頭目,亦樂與之。三、大喜心,世間一切功德歡喜負荷成就。四、大捨心,以一切身物,及心、 心所供佛無盡。此四無量心,實爲菩提根本,卽菩提心,最爲學佛基要。

      云何謂六度?卽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依次研習, 一一成就波羅蜜故。何謂四攝?以菩薩利人,必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事而調御之。如是具足行、願二菩提心,卽已入菩提道也(此中大菩提心,卽自他相換菩提心,經上師傳後方能受持,故從略)

   當知此戒,凡諸慢怠,皆難得故。何謂怠?八難苦也,或生天道,魔畜鬼等,皆不得聞。天著福樂,修羅著瞋鬥,畜生愚癡,鬼饑獄苦,何緣造修?以天道論,寶樹天衣,衣食自然,天女天馬,花池伎樂,壽命長遠。但著天樂,不念無常,縱爲天帝,死有墮落。 至於修羅,尤難入道,鬥爭熾甚,如火猛然。 此諸五趣,皆蘊三毒,若論貪瞋,莫分天 畜,及微如蟻、鼠,莫不有之,聚食儲草,怒而忿鬥,凡此之類,但有惡業,不知善行,沉淪億劫,永無出期。 能明能行,唯人殊貴,如生邊地,或邪見家,盲聾啞喑,肢體不具,諸多障緣。得聞佛法,奉持進修,何幸?今瞭然矣!莫虛此身,光陰空過,誠屬至惜。

   經云:「明日死時不可知,速起修持勿放逸 。」

諸佛菩薩皆以持戒修心爲第一要門,凡夫不知有死,所以妄造諸業。 學者須悟無常,知生死之苦,死去生來,猶如輪珠;春夏秋冬,四時相替,晝夜循環,如牽猪羊赴屠肆。 去死日近,日易空過,乃至命終且有不得死然者,如九橫八死等類,至爲可憫!當死至時,無所恃免,已死之後,天、人、畜、獄,皆不可知,苦樂之分,爲隨黑白業力支配而去。

      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衆苦充滿,甚可怖畏。」
   世間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良以三界衆生,生者皆由業惑、業力牽纏,長淪生死,生生死死,永無出期,故此界名曰:「堪忍。」
   本師釋迦牟尼佛,證正等覺,觀苦起悲,明界趣生,宣說六道:天、人、修羅、鬼、 畜、地獄,垂大方便,說解脫法從持戒起,令自心清淨,三寶時常加持,速疾證入涅槃,超遊極樂淨土,眞正之得離苦受樂,捨此別無妙道者也。

       故佛說偈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