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敬禮彌陀的正確意義
《佛名經》卷二及卷十九說:「西方無垢清淨土,名爲安樂妙世界,彼自在無量壽佛,菩薩弟子現圍繞。······凡欲禮佛懺悔者,皆應敬禮安樂世界中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二菩薩,以及無量壽佛國中無邊無盡菩薩衆。」
卷一及卷二又說:「爲求禮懺、消滅諸罪者,應當清淨洗浴,著新淨衣,長跪合掌,在阿彌陀佛等上首諸佛前,以最潔淨的身、口、意三業禮拜、讚歎、供養諸佛所說妙法,發願、學習諸佛所修甚深不可稱量、不可思議、無量定慧境界 ……。」
由此可知,禮佛的作用,目的在啓發及培養初學菩薩向佛向法的虔誠求道之心。佛弟子當敬禮諸佛時,應有這樣的共識:「我從今天開始在佛前發願:以一顆赤誠學習諸佛所證無上定慧的求道心來頂禮佛德。」
在發出求學佛德的信願心後,便應在日常生活中躬身力行諸佛的無上定慧之學,這才是眞正達到禮佛的目的,踏上「學佛入道的第一步」。如此才能從敬禮彌陀的德行中啓發誠信學習菩薩利他之行的度生悲願,而與彌陀這第「三十七」—— 人天禮懺願相應。
(二)爲求佛道應先懺悔一切罪業
《佛名經》卷十九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先懺悔一切諸罪。」
當佛弟子在佛前發了求學佛德之心來信佛、禮佛後,進一步必須了解,每一個人在過去生中,都積集了無量無邊障礙修道的罪業因緣。這些惡業因行什麼時候會受報?遭受什麼樣的業報?諸如天災、橫禍、暗殺、姦盜、驟死······等報應,凡夫衆生沒有任何人可以預知!也沒有任何人能逃避惡報現前時所產生的恐懼、掙扎、痛苦之心!就如經上說:「業報現前時,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他方所,脫之不受報。唯有懺悔力.乃能得除滅。」
在這些天災人禍現象當中,有些是今世人類再造的共業及別業因緣,有些則是過去生中所造不可逃避的定業果報。任何人都在前世及今生造作了無數的業障而不自知,誰敢說自己前世沒有造作罪業,而不用反省、懺悔!?
覺悟了自今生學佛起,一定要轉變障道的心性,才能積極地爲來世的修行道路舖路,所以每一個學佛者皆應以最至誠、恭敬的心在佛前懺悔無始以來所造罪業,以求學諸佛聖德之心,來禮敬一切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