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訶止觀》.「順、逆十心」
節錄自〔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57~60集
順流十心第一個是「無明昏闇」,六道眾生人人都有,要沒有無明昏闇,就不到這六道來,早就遠離了。「謂諸眾生」,這個眾生包括自己,「從無始來,闇識昏迷,無所明了」,這個識是八識,阿賴耶識、末那識、意識,眼耳鼻舌身五識。無量劫以來,我們的神識迷惑顛倒,要是不迷,怎麼會來投胎、造業。
「煩惱所醉,於一切法妄計人我」。一切法妄計人我」。煩惱從哪裡來的?從迷惑來的。
覺悟了,煩惱就離開;迷了,智慧變成煩惱。於一切法起人我執著。我們念佛想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實報土,生到華藏世界也是實報土。世間有人我,覺悟的人則恆順眾生;眾生說這個是人、這個是我,我也說這個是人、這個是我,不會起衝突。形式上有,內心裡沒有,決不把人我放在心上。整個宇宙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
釋迦牟尼佛開悟,證得這個;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了也證得這個。六祖、釋迦是同一個境界。釋迦在印度,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就現佛身;六祖在中國,應以比丘身得度就現比丘身,這是恆順眾生。《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的真相。他們現在外的跟我們沒有兩樣,他們的內心清淨,一塵不染,我們是「妄計人我,起諸愛見」;這個愛見就是煩惱,妄想分別執著。「想計顛倒」,想是妄想,計是計度、分別、較量。「起貪瞋痴,廣造諸業,是以流轉生死」。生死不是真的,是個幻相。身有生死,靈魂沒有生死。但是靈魂沒有生死卻出不了六道,因為無明昏闇,所以靈魂在六道裡是不生不滅。
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對於生死一點都不害怕。生死像穿衣、脫衣一樣;你衣服壞了、髒了,脫一件,再換一件新的。靈魂在六道就是這樣,丟了這個身體,又換一個身體。換好的,那是你積功累德,愈換愈殊勝,這一生在人道,來生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層天,到哪一層天,就看你修行功夫了。人道下面有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知道事實真相,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做一些不善。為什麼?人間的時間不長,我們要往後看,要往長遠看,我不能到佛國去作佛,至少到天道。天道也要走個中等,中等是色界天;色界天很自在,財色名食睡都沒有。無色界更高但出不了六道,因為他有無明。出六道要修定,阿羅漢超越六道,那靈魂就不能叫靈魂了,叫靈性;魂是迷,性是悟。靈性是真正的自己,清淨沒有染污,靈魂是染污、迷惑。
第二「外加惡友」,這是外來的,裡面是糊塗、無明,外面又有惡 友在誘惑你。「謂諸眾生内具煩惱」,迷惑是煩惱。外面這些惡友「扇動邪法,勸惑於我,倍加隆盛」,隆是造惡。「無由開悟進修善業,是以流轉生死」。因為外頭有惡緣,所以交友不能不重視。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看到善人,他的心善、行善,我向他學習;看到惡人,自己要反省,這個惡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惡人也是我的老師。所以對於善人、惡人不要分別,不要放在心上,統統平等恭敬,因為他有佛性,他本來是佛,現在迷惑造業;將來的果報是三途,畜生、餓鬼、地獄。佛給我們講三惡道業因,業因很複雜,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痴,我們常講糊塗;餓鬼道是貪婪,貪心墮餓鬼;瞋恚心墮地獄。所以佛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息滅貪瞋痴就是跟三惡道的緣斷掉,你不造惡業就不會墮三惡道。
很多學佛的人有貪瞋痴,到佛菩薩面前燒香,他要搶燒第一支,這是貪,落到後面他就不高興,起瞋恚。墮不墮三惡道?還是要墮,並不是因為你換了對象,對這個世間財色名食睡不貪,學佛裡面起貪瞋痴,這還是要墮。墮三惡道的業因是貪瞋痴,不是換對象,換對象沒用處。搞殺盜淫的貪瞋痴,墮的惡道很苦,佛法裡面貪瞋痴墮惡道就比較輕一點。像鬼道裡面有餓鬼,也有多財鬼、少財鬼,餓鬼,他是屬於多財鬼、少財鬼那一類的。地獄種類也很複雜,他墮在地獄受罪輕一點,不是像那受的那麼嚴重。所以連佛法也不能貪,時時刻刻保持心平氣和。
我們修學一定要常常注意,念佛是把清淨心念出來,決定不能記別人的過失,看這個人也不是,看那個人也不是,你的心裡面很骯髒,完全是染污的。我們的心本來是好的,把我們的良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這是沒智慧,是愚痴。記別人的功德、別人的好處,不要記別人的過失,這非常重要。把別人的過失記在我們心裡,我們的心就被染污了。常常看別人的好處,不看別人的壞處,禮敬諸佛、廣修供養,你那個懺悔心才能現前,修學的功夫才能得力。
惡友是講人事環境,外面的環境。有些人把惡友當成好朋友,「他很喜歡我」,這個惡友常常供養我,供養是增長你的欲望,增長你的貪心。可是你自己不曉得。天天引就誘你去殺生,佔人家便宜,佔人家便宜就是偷盜,邪淫,增長貪瞋痴慢;現在一般人,把教你遠離貪瞋痴的,當成是壞朋友。這是善惡顛倒,善惡顛倒果報就顛倒。這是現代人沒有智慧,我們現在的名詞說價值觀錯誤,想法、看法顛倒。
第三「善不隨喜。謂諸眾生内外惡緣既具,即內滅善心,外滅善事」,「又於他人所作善事,不生隨喜之心,是以流轉生死」。這個我們要特別注意,順流十心都是從反面講的,我們要是有,要知道改過。先改過,才能夠修善;如果過沒有改掉,修的那個善都是假的。所以要把自己身心洗乾淨。我們讀這些經文,處處都要向自己身心裡面去回歸,就能夠得受用。佛講這個經,不是講別人,是講我,我學才真正得受用。如果看到經典,這是講社會大眾,不是講我的,我們這一生還會有成就嗎!所以會學的,佛菩薩所有一切經是對我一個人說的,我才能得受用,對佛菩薩生起感恩的心。
内外惡緣,內裡面煩惱習氣,怨恨怒,這是内的緣;外面有人的誘惑、事的誘惑、物質的誘惑。在今天這個社會修行太難太難!比古時候難多了,古時候外面沒有這麼多誘惑,能在現代這個環境裡不動心,這叫真功夫。真功夫靠深信因果。深信因果,不敢做!我自己苦,餓死不會墮地獄;我要不甘心餓死,去搶奪別人的,那個得入地獄,餓死,我心還是善,不佔人一點便宜,死了之後生天,德行具足,不害別人。如果起心動念損人利己,沒有不墮三途的,所以餓死事小,破戒事大。
第四「三業造罪。謂諸眾生恣縱身口意三業,起殺盜淫妄貪瞋等過,無惡不為,是以流轉生死」。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跟我們的地球有什麼差別?毫無差別。為什麼苦樂懸殊?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的居民都是上善之人,《彌陀經》上寫得很清楚,「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呢?就是這裡所講的「三業造罪,惡心遍布」。外面的山河大地是隨著人心在轉,我們的心善,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善,;我們不善,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變不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叫「境隨心轉」。我們自己心善、言行善,你身體就好;我們的心不善、行為不善,毛病就很多。所以要想身體好,永遠不生病,只要沒有一個惡念,就會永遠不生病。現在一身的病很多,把念頭改過來,惡的念頭、不善的念頭放下,把善的念頭激發出來,你的病就好了,甚至不需要醫治。所以身體與我們的念頭有密切關係。
我們居住的環境與念頭也有關係。現在這個社會,雖然不善的人不少,善的也有。居住在都市,都市都是大樓,一棟大樓幾十戶人家,居住在這裡面,我們的心善、行善,要感化人。大樓裡面任何一個人,不管認不認識,見面笑面迎人,見面會打招呼,會行禮,不管他反應如何,我們長年累月這樣做下去,慢慢就都受感化。不能說那個人好傲慢,離他遠一點,別跟他打招呼,傲慢更應當跟他恭敬。慢慢熟了,你就把這整個一棟大樓所有的住戶都感化。感化沒有別的,真誠心,真誠心能感化人。佛弟子應該要這樣做法,不這樣做就不是佛弟子。所以三業,身口意三業要善。《無量壽經》教給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 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要常常記在心上,念念不捨。
第五「惡心遍布。謂諸眾生雖所造惡事不廣,而為惡之心遍布一切處所,欲以惱害於人,是以流轉生死」。這個現象在現前社會也很普遍,原因是我們把聖賢教誨疏忽了。現在的人學電視、學網路,還有教科書。教科書是報紙、雜誌,這是現在社會教育的教科書。我是不看這些東西,報紙、雜誌、電視、廣播我一概拒絕,我離開有四十多年了,所以心地清淨,天下太平。有人問我,我說很好,沒事。你一接觸,事情那麼多;你不接觸,沒事。他有權利去宣揚,我有權利不接受。在今天這個社會,要不是這樣的話,心怎麼能得清淨?
第六「惡心相續。謂諸眾生唯起惡心,增長惡事,晝夜相續,無有間斷,是以流轉生死」。這個惡的念頭,根源無非是自私自利。我們在講席裡常講,自私決定不能夠自利,利他才是真正自利。諸位細心去揣摩、觀察,自私沒有不害自己的。我們的老師、父母,從小就教給我們與人為善,不能佔人便宜。中國儒家講的是仁義,仁是愛人,能夠捨己為人;義是循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不義是違背情理法,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那叫不義。
第七「覆諱過失。謂諸眾生所作惡行,諱忌人知,不自發露,無悔改心,是以流轉生死」。這就是不知道懺悔,把自己的過失掩飾起來,盡量不要讓人知道。人家雖然不知道,可是你自己會受良心責備,這也是很痛苦的一樁事情。這種惡習愈積愈久會變成病毒,這種病毒也會讓你喪失生命。生命喪失不要緊,來生必墮三惡道。明白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發露懺悔,對自己的利益無量無邊。
第八「不畏惡道,謂諸眾生心性險狠不知戒律,於殺盜淫妄種種惡事無不為之,而於惡道恬然不畏,是以流轉生死也」。現在人為什麼敢做?不相信有因果報應。他知道這些違背性德,不是好事情,依舊還是要做,他的煩惱習氣敵不過外面的誘惑,控制不了內心的貪瞋痴慢,沒有能力伏住,所以裡面煩惱起現行,外面的誘惑他造業。不是不懂佛法,講經說法講得頭頭是道,名聞利養現前的時候控制不住,依舊去造業。他也知道有果報,果報還沒現前不在乎,等果報現前後悔莫及。這什麼原因?他懂因果,也講因果,但懂得不徹底、不究竟,不能夠深信因果,毛病出在這個地方。
現代的社會,對於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這些事情報導得太少,社會大眾對這樁事情模糊,淡薄了。所以連宗教裡面,我們常講修行人都出了問題,這事嚴重,很嚴重!我們這麼多年來,雖然極力提倡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儒釋道,儒家講倫常道德,道家講清淨無為,佛家講明心見性。今天全世界社會的動亂,首先提出中國文化能救世界的是英國人,上一代的湯恩比博士。他在七十年代常常講,「要拯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
現在我們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看到社會動亂,災難頻繁,想想湯恩比的話,有效嗎?真行嗎?懷疑的人很多。許多人提到儒,一定就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提到道,一定想到老子、莊子;提到佛,會想到《華嚴》、《法華》、《般若》。我說湯恩比的話沒說錯,我們把他的話解釋錯了,我們想到儒釋道,都是想到儒釋道高深的理論。這些東西在現前社會,真正能懂得的人、理解的人極少數,那能管用嗎?真正管用,必須要普及大眾化的教育才能管用,所以我說湯恩比沒說錯。
我們提到儒釋道,一定要想到儒釋道的根是什麼?根在哪裡?像樹一樣,你不要看那個枝葉花果,雖然好看,但你得不到受用。你要想有那個成就,得自己去種樹,你才會豐收。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的根是《十善業道》。這三樣東西分量很少,單單是經文我們把它印出來,合起來也不過十頁,十個 pages,大眾化、平民化,真有效,能拯救社會。我們過去三年做的實驗只用一種,儒家的〈弟子規〉。湯池這個鄉鎮共有十二個村莊,居民四萬八千人,我們用的方式是讓這個小鎮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成功了。真正把和諧社會禮義之邦做出來,大家相信了。至於儒釋道那些高深的經論,那不是一人學的,它是博士班,是少數人專攻的。安定社會需要普及的教育,像讀書一樣,讀小學、讀初中,平民化,普及教育。
我們每天念佛誦經,一定要跟冤親債主迴向。我每天讀經念佛,前面通常都念十一句,一天有好多遍。看經展開經卷,我前面合掌先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阿彌陀佛,南無本師毘盧遮那佛(華嚴三聖),第四位是南無本師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然後念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再念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我們要求護法,沒有護法神不行。後面四句是報恩的,不能忘掉,這個不用南無,用和南,和南就是禮敬。老師護法諸菩薩(不能把老師的恩德忘記),再念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尊神菩薩,和南此界他方一切城隍、土地、山神、龍王(龍王是水神)、樹神眾菩薩,最後是和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仙姑精靈,一切天災人禍(人禍是戰爭)罹難的一切眾靈。我這樣的迴向,心量要拓開,不要只想到自己,念念希望都能想到遍法界虛空界。我念的比人多,十一句,無論在什麼地方,念佛前面要念這十一句,念完之後迴向也是十一句。目的沒有別的,把自己心量拓開,不要老想自己,要報佛恩,報老師的恩,報父母恩,報護法恩。
第九,「無慚無愧,謂諸眾生愚痴所蔽造諸惡業,上不慚天,下不愧人,難自隱覆,是以流轉生死。」慚愧是善心所,不知道慚愧,他什麼壞事都敢做,不知慚愧就是愚痴,愚痴的相就是這個現象。沒有慚愧心,我們一般人講良心,我不敢做這個事情,做這個事情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這是慚。愧是講輿論的批評,別人的指責,我做了壞事沒有臉見人,這是愧。一個是良心的約束,一個是外面輿論的約束。如果不怕自己良心責備,也不在乎別人怎麼樣批評,這個人什麼樣的惡事他都敢做。
末後一條,「撥無因果,謂諸眾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惡之見,而於一切善惡因緣果報,悉皆撥以為無,是以流轉生死也」。這個地方所說實在就是現前社會的寫照,這些與教育有關係。在東方,大家不相信聖賢的教誨;在西方社會,不再相信宗教,認為宗教是迷信。科學確實日新月異在發展,倫理道德大幅度的降低,甚至於完全沒有了。科學家告訴我們,在這地球上,五萬年前也是科學技術發達到極處,人不再信神,不再信倫理道德,不但邪惡之見,邪惡之行,使世人遭遇到大的災難,大地沉到海裡去。科學家告訴我們,那個地方在大西洋。從前那裡是大西國,科學技術發展比現在還要高明,他們使用的能源從太空引進,沒有噪音、沒有染污,比現在還進步。由於人倫道德完全毀掉,世人無惡不作,貪瞋痴慢達到頂峰,世界於是毀滅了.
我們在學習經教講到極樂世界,講到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我常說極樂、華藏跟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在理上講毫無差別,在事上講有很大的差距。你看釋迦牟尼佛跟我們介紹極樂世界,《彌陀經》上講,那個地方「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但是善,上善。所以人心好,行為好,那個地方的山河大地都變得非常之美,境隨心轉。我們今天的世界,這個地方的居民,十惡,殺盜淫妄,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慢,不但是十惡,上品十惡,所以世界變成這樣子。如果我們這個世界的居民明白這個道理,大家回心向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我們這個地球就變成極樂世界。
所以佛在《楞嚴經》上講的,講災難大三災,水災從貪心來的,貪婪感得水災。瞋恚感得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是人的瞋恚心變現出來。風災是愚痴,颶風、颱風是屬於愚痴;地震是屬於不平,傲慢,我總比別人高,貪瞋痴慢造成的災害。我們這樣跟大家講,人家說我胡說八道,沒有科學根據。很難得,日本江本勝博士用科學的方法,用水做實驗證明,水是礦物,證明水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我跟江本博士說:你再努力一點,不但是水,所有物質現象都會看、都會聽,都懂得人的意思。人的心行要是善,它們的反應是善;我們的心行不善,它的反應是不善的。這樣才曉得,自然災害是我們善惡念頭變現出來的。
《摩訶止觀》裡面「順流十心」,講隨順煩惱,說明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隨順習氣就是造輪迴業,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輪迴太苦,不值得留戀,覺悟的人沒有一個不想早一天脫離,了生死出三界。法門雖然多,對我們來講有一定的難度,佛菩薩很慈悲,總是想方設法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這是慈悲到極處,是真實智慧,無盡的善巧。這是教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萬修萬人去的法門,我們有緣遇到要珍惜。什麼時候去?愈快愈好,愈早愈好,不要等。如果要是有等待這個念頭,恐怕我們這一生的機會就失掉,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