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彌勒信仰之式微
書籍目錄
(二)、彌勒信仰之式微

(二)、彌勒信仰之式微


Bg i95


  自公元四世紀初起,彌勒信仰傳來,直至公元八世紀,在此四百年間,是中國彌勒信仰的鼎盛時代。公元八世紀以後,彌勒信仰逐漸式微。彌勒信仰的式微,根本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人對彌勒下生思想的曲解。由於彌勒下生思想的曲解,而被一般不肖者加以利用,從純宗教的信仰,沾染了政治色彩,而導致其式微。


  依據「彌勒上生經」所記,彌勒在兜率天宮為天衆說法,要經過人間五十七億多年,人類的壽命延長到八萬四千歲時,彌勒才下生人間成佛,三會度生。彌勒下生的目的,旨在度化釋迦未度盡的眾生,將娑婆世界化為清淨佛土。可是一部分人不能熟記此一經文,而被不肖者加以曲解與利用,謂彌勒即將下生成佛。彌勒下生成佛,是由彌勒來主化這一世界。因此,一般對現實政治不滿的人,便假藉此說,以訛傳訛,製造許多政治暴動。我們從史籍的記載裡,可以見到許多。


  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五一五),沙門法慶,善幻術,自稱大乘,得冀州豪族李歸伯信之。其地方刺史凶殘失政,天災多苦,一般人士多信法慶幻術。因此,法慶遂令部下服藥狂亂,傳言: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住菩薩。殺之愈多者,則菩薩品位愈高。當時從而蠭起之所謂「大乘賊」,為數五萬,演變為政治暴動的殺人集團。殺縣令,毀寺院,殺僧尼,胡作非為。北魏政府,派遣軍隊十萬,激戰四月,始被敉平。河北一帶,死者數萬,狀極淒慘。法慶領導的所謂「大乘賊」,其口號是:「新佛出世,除去舊魔。」所謂新佛 ── 彌勒,當然指的就是法慶。因為新佛的出世,所以要除去一切舊有的統治支配者及僧尼等一切魔性,以實現其理想國土。這是利用彌勒下生之名,集合民衆作亂的一例。


  隋煬帝大業六年(六一〇)元旦,白衣持香花一團,稱彌勒佛出世,殺衛士,從洛陽建德門亂入,此事株連千餘家。又,大業九年(六一三),宋子賢作亂。宋為河北唐縣人,善幻術,自稱彌勒佛出世。於其住宅堂上,懸鏡一面,畫一蛇形於紙上,有人來觀,轉鏡示現種種形像,謂有罪之人,應禮拜懺悔,妖言惑衆,而行詐術,日得信者數百人。後謀反亂,襲煬帝行列,失敗被誅。同年陝西扶風縣沙門向海明,稱彌勒化身,集衆謀反,自號皇帝,改年號「白烏元年」,旋被討滅


  入唐之後,武后迷戀政治,篡奪皇位,亦籍用彌勒下生之名而行之。載初元年(六九〇),武后命人於洛陽禁中道場,作讖文附於「大雲經」內,稱武后為彌勒佛下生,作閻浮提之主,由是收攬人心。此一計畫成功,百官民衆等六萬餘人,請武后即位,就任皇帝,改國號為周。


  由上所舉,古代藉用彌勒下生之說,而謀政治之變亂,史書記載甚多。彌勒下生成佛,據經典記述,是在五十七億餘萬年之後,而彌勒成佛,乃係化娑婆為淨土,說法度生,不涉及政治問題。不肖者卻予以利用,曲解其説,一般人更不明佛經究竟內容,盲從附會,遂成為野心分子利用之資本。以彌勒下生之名而謀造反叛亂,由唐至宋,尚有多起。即至現在,仍有藉用彌勒下生之說,陰謀政治顛覆活動者,時有所聞。雖然,考其謀亂之原因,各各有其獨自不同的社會背景,然從其思想方面言之,則與彌勒下生之說,化五濁為淨土,建立一美好的和樂世界,多少有其關聯。


  彌勒信仰,由純宗教的教說,牽連到政治問題,發生許多亂故,形成了一般人信仰的禁忌。這是導致彌勒信仰式微的一大主因。


  隋唐之際,淨土宗道綽與善導,大事宣揚彌陀淨土,主張極樂之勝,兜率之劣,強調末法之際,五濁惡世衆生,應為極樂世界所攝化。因此,彌陀信仰,發展迅速,逐漸成為中國佛教信仰的主流,取彌勒信仰而代之。我們從上舉龍門石窟的造像變遷,可以反映到這一信仰的轉移。


  道綽在他的「安樂集」卷上,舉出四點,論述彌陀淨土與彌勒淨土的優劣:

  一、彌勒世尊,爲其天衆轉不退法輪,聞法生信者獲益,名為信同。著樂無信者,其數非一。又來雖生兜率,位是退處。是故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二、往生兜率,正得壽命四千歲,命終之後,不免退落。三、兜率天上,雖有水鳥樹林和鳴哀雅,但與諸天生樂爲緣,順於五欲,不資聖道。若向彌陀淨國,一得生者,悉是阿毗跋致,更無退人與其雜居。又復位是無漏,出過三界,不復輪迴。論其壽命,即與佛齊,非算數能知。其有水鳥樹林,皆能說法,令人悟解,證會無生。四、據大經:且以一種音樂比較者。經贊言︰從世帝王至六天,音樂妙轉有八重,展轉勝前億萬倍,寶樹音麗倍亦然。復有自然妙伎樂,法音清和悅心神;哀婉雅亮超十方,是故稽首清淨勳。(大正藏四七.九中 ── 下)


  道綽所舉的這四點,明顯地,是在貶斥彌勒淨土,不及彌陀淨土的殊勝。我們的看法,既然同稱為淨土,也就不用作過分地機械性的劃分了。過分地強調彌陀淨土的究竟,貶抑其他淨土的不究竟,這是帶著宗派主義色彩的看法,未必就是絕對的正確。佛說十方淨土,平等平等,無有差別。這在狹隘的宗派主義者,又作如何去說明?唐代的迦才,在其「淨土論」卷下,論述「西方」與「兜率」,孰優孰劣,


  問曰:兜率天宮,彌陀淨土,此之二處,俱是佛所讚經,未知此二何優何劣? 
  答曰:此之二處,…… 若論其處,則互有優劣。且如兜率天宮,則構空而立:極樂世界,則就地而安。此則空實異居,人天趣別。若據此土一往論,則天優人劣也。若論其淨穢者,兜率雖是天宮,由有女人。故名之為穢;極樂雖是地界,由無女人,故號之為淨。然此之淨穢,有十種異。一、有女人無女人異:兜率男女雜居;極樂唯男無女。二、有欲無欲異:兜率有上心欲,染著境界;極樂無上心欲,故常發菩提心。三、退不退異:兜率處所是退;極樂處所是不退。


  四、壽命異:兜率壽命四千歲,仍有中夭;極樂壽命無量阿僧祇劫,無中夭壽命者。五、三性心異:兜率則有三性心間起,故惡心墮地獄;極樂唯有善心生,故永離惡道。六、三受心異:兜率三受互起;極樂但有樂受。七、六塵境界異:兜率六塵,令人放逸;極樂六塵,令人發菩提心。八、受生異:兜率受生,男在父膝上,女在母膝上;極樂受生,七寶池內蓮花中生。九、說法異︰兜率唯佛菩薩說法;極樂水鳥樹木皆能說法。十、得果異:兜率生者或得聖果或不時(聖果);極樂生者,定得無上菩提。若就此義,西方大優,兜率極劣也。(大正藏四七.一〇〇上 ── 中)


  迦才舉出十點 說明「兜率」與「極樂」的優劣。接著,他又以 往生的難易,提出七,做為「西方」與「兜率」的比較:


  若論往生之人,往生西方者易,上生兜率者難。此之難易,亦有七種差別。一、處別:極樂是人,兜率是天,此則天難人易。二、極樂但持五戒,亦得往生;兜率具修十善,方得上生。三、行別:極樂乃至大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觀經),兜率具施戒修三種,始得上生(出彌勒經)。四、自力他力別︰極樂憑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他力往生;兜率無願可憑,唯自力上生。五、有善知識無善知識別:極樂有觀世音、大勢至,常來此土,勸進往生,臨命終時,擎金剛臺,來迎行者,種種讚歎,勸進其心,即得往生;兜率無此二菩薩故,但自進上生。六、經論勤生處多少別:極樂說處,經經中讚,論中勸;兜率說處,何但經讚處稀,亦論勸處少。七、觀古來大德趣向者多少別︰極樂上古已來,大智名僧趣向者多;兜率上古已來,大德願樂者少。由此義故,往生西方則易,上生兜率稍難也。(大正藏四七.一〇〇中 — 下)


  此外,懷感的「釋淨土羣疑論」,以及元曉的「遊心安樂道」等,都有類似的論說。

  其實,迦才的這番論述,就客觀立場來分析,有些並不盡然。兜率與極樂,往生者退與不退,淨土的莊嚴與不莊嚴等等,這些都不是實質問題,而是信仰者的信心問題。重自力的並非就是劣;仗他力的,也非就是優。修十念法的,與行施戒修的,不能說有絕對性的難易差別,問題還是衆生的根機喜好不同。至於論到兜率淨土,公正的看法,應該如此︰彌勒淨土的特色,是由天上淨土而到人間淨土。


  所謂淨土,本是佛所居住的地方,彌勒在兜率天行菩薩道,為衆生說法,嚴格地說,兜率天並不能稱為淨土。不過,彌勒是決定成佛的,稱為「一生補處菩薩」,所以,一般也稱兜率天為「兜率淨土」。兜率天,是欲界的六天之一,在天界中,並非屬於最高天。欲界六天最低的是四天王天,其上為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位於夜摩天之上。兜率之上,尚有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天之上,還有更高的色界天與無色界天。印度的天部思想,是隨著時代的演變發展建立的。在古代,兜率天可能是最高的天了。


  兜率天與極樂世界,大體是相同的,都不是我們現住的人類世界,而是屬於另一世界。彌勒的兜率淨土,屬於欲界的一部分;彌陀的極樂淨土,不屬欲界所有,而是在西方的另一世界。就界繫觀之,二者雖有差異,但從死後的往生而論,都是離開現實人間而到另一世界,在實際的信仰上,是没有多大差別的。


  彌勒在兜率天,稱爲天上淨土,將來他到人間成佛,化閻浮提為金色,成為「人間淨土」。就成佛所居的淨土而言,彌勒建立的「人間淨土」,才是真正的淨土;現住兜率天,稱為兜率淨土,尅實地說,這是彌勒行菩薩道方便建立的淨土。從彌勒建立「人間淨土」的思想,似比彌陀淨土顯得更為積極而切實際。因為,彌勒不離人間,不捨五濁惡世,化五濁為淨土。彌陀淨土思想,只在接引眾生脫離五濁惡世,但對五濁惡世,並不想作積極而徹底的改造,使之成為淨土。這是兩者思想的差異。就思想比較而言,彌勒的思想,似乎屬於積極的一面;彌陀的思想,未免流於消極的救濟而已。


  彌勒下生成佛(人間淨土的出現),在時間上,是久遠的未來;彌陀淨土,在空間上,相距十萬億佛土兩者均非在現前。彌勒化現世為淨土,龍華三會說法度生,這一思想,是獲得多數人信仰支持的。從不同的立場來看,我們的看法,與彌陀信仰者的觀點,或許並不完全相同。


  中國佛教的傳播發展,一般人從經典的理解中,雖然知道兜率天與極樂世界的不同,但在實際的信仰上,卻將西方極樂世界認為是天上的西方,而與道教的神祗、天人、彌勒、無量壽等,均被視為天界,其結果,兜率與極樂,彌勒與彌陀,形成混同。造彌勒像的,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又期望龍華三會與彌勒相值。這是信仰的混淆。不僅一般在家信眾如此,即連少數的出家僧尼亦不例外。如北魏孝文帝(元宏)二十三年(四九九),僧欣造立彌勒石像,其在銘文口記:「願生西方無量壽國,龍華樹下三會說法,下生人間王侯子孫,與大菩薩同生一處。」這是具體典型的例證。


  由於一般人對彌勒與彌陀信仰不易分清,形成信仰上的混同與淆亂,加之,彌陀信奉者,過分地宣揚貶抑,不肖者利用彌勒下生之名,進行叛亂,在這多種複雜的因素下,彌勒信仰在中國便逐漸式微。


  慧廣(法師)按:有關極樂淨土行者貶斥彌勒淨土的論述,古來尚有不少,本想一一提出,加以辯正,但因佔用篇幅過多,同時覺得,只要作原則上的說明,便已足過了,實在不必再做無謂的爭辯,所以作罷。


  凡曾略微深入探究過佛法的人,必然會同意這個觀點:佛法如藥,藥乃是應衆生病而有,衆生病有多種,便要有多種的藥以為對治。佛法所說的衆生之病,不只是身體上的,還包括心理上、智慧上的,如七情六慾、貪瞋痴等等煩惱,在佛法裡都叫做病。由佛眼所見到的衆生病,數量之多,經中以八萬四千來形容,所謂「八萬四千煩惱病」。為治療這衆多的病,佛陀便說出了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的法,作為對治。其中,實在不應分別,說這法好,那法不好,因為法法皆是藥,只要能對症下藥,便能治好病,所以藥藥都是好藥;法法平等,不該分別高下優劣。基於這原則,來看中國佛教的各宗,應該是各宗平等,宗宗皆是究竟,而又宗宗皆是方便法。有病須用藥,病去藥亦除。


  如何執著,而去分別己宗優,他宗劣呢?因此,古來祖師,如果有此論述的,便不出於下列兩種理由:一、是方便言說;二、是出於宗派觀念。先說第一點,娑婆衆生善根淺薄,信心常不足,為了堅固修行人的道心,不得不說所修的這一宗,是各宗中最優的,其他各宗皆不如己宗。佛陀每講完了一部經時,亦皆稱讚該經的殊勝,用意都是一樣的,乃是方便言說,否則,便犯了「自讚毀他」的菩薩重戒。二、專於己宗,便疏於他宗,對於所研究、修持的宗門,因為有深入的體會和心得,自然覺出它的優勝。而其他各宗,或因自己根性不合,未曾深入,自然體會不出它的殊勝,粗觀之下,便覺得劣於己宗了。這是專志於一宗的人,常會犯上的毛病。


  自己如不覺,竟發為言說論述,所論他宗,就像帶上了有色眼鏡,無一正確。譬如:前文「彌陀淨土與彌勒淨土之爭」中,所引「安樂集」、「淨土論」,對兜率淨土的看法,便是如此。何況作者是為了弘揚極樂淨土,如何不貶抑兜率,來顯己門之勝呢?因此,難免做出違背佛經的論述,其他有關的著作,大都是如此。其實,兜率淨土的情形,並非如所說的那樣。他們所以做此論說,相信只是方便言說,否則,便是宗派觀念使然了。由於立場,同看法自然也不同,只是,所論說的便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因此,要了解兜率淨土,唯有閱讀古來修此法門的祖師大德的著作,他們的論述才是正確的,不要受到別宗曲解的影響。


── 上文同樣取自
「彌勒信仰及其應化事蹟」一書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