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逆流十心-1
(二)逆流十心-1

(二)逆流十心-1


Bg j87

  我們接著再來學「逆流十心」,就是學佛菩薩反過來。隨順煩惱,迷惑顛倒,造業受報,這是說我們現前的環境,這文字上講的,「謂修行之由前順流十心,昏倒造惡」,就是隨順六道眾生,造六道輪迴的業,感六道輪迴的果報,昏是迷惑,倒是顛倒,迷惑顛倒造十惡業。「積集重累」,這個累就是罪業生生世世累積,無量無邊。佛教我們要認真懺悔,懺除業障,無量劫造的罪業能不能懺悔得掉?能。我們現在學的逆流十心,這十種心全是懺悔,修這十種心我們的罪業就能懺除得乾淨,所以這很重要。


  第一個「深信因果」,對於業因果報決定沒有懷疑。你看看把深信因果擺在第一句,而不是把儒的〈弟子規〉、佛的《十善業》擺在第一。《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三條,四句話,「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不僅是淨宗學人,可以說是各個不同的宗派,乃至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最高的指導原則,就這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人天道。


  今天我們學佛,無論在家、出家沒做到,所以無論怎麼修法、無論怎麼精進,功夫不得力,法喜不能現前。大乘教裡面常講,菩薩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我們沒有。什麼原因?頭一條孝養父母沒做到,虧了孝道,奉事師長沒做到,虧了師道,孝道、師道有虧欠,你功夫怎麼會得力!這些年來我們極力提倡紮根教育,從根本上修,根本上修就是修孝道,孝親尊師,這是根,根本的根本。人不知道父母之恩,不知道師長之恩,你還會有什麼成就?人心沒有皈依,就是沒有依靠,人心惶惶,莫知所從,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有人問,這個人是好人,都做的善事,為什麼他那麼貧窮、那麼的苦?古大德告訴我們,他過去生中造的罪業深重,這一生雖然認真努力修善,他的罪報沒有消除乾淨,他還有餘罪。等惡報報盡了,他這一生所修的善,福報就現前。你要不相信,等著瞧,晚年福報會現前,來生的福報更大。佛法裡面跟我們講得清楚,「欲知前世因」,我過去生中造的是什麼樣的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所受的就是;過去造的善因,這一生享福,過去造的惡業,這一生受罪。又說「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想我來生果報怎麼樣,我這一生所造作的就是;這一生造的善來生享福,這一生造的惡,來生就受罪,這個道理絲毫不爽。不應該得的 錢財決定不能貪得,你命裡沒有的你得到了,不是生病就是災難。


  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錢財,他沒有受到什麼災難,也沒有病苦,那是什麼?他命裡該有的,命裡不該有的話,災難決定跟著來。命裡有,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虧了德行,雖然得到,怎麼樣?打折扣。譬如命裡有一個億,現在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到三、四千萬,自己覺得不得了,其實你要不用這種非法的手段,你命裡得來是一個億,現在只得到三、四千萬,打了對折都不止,你說冤不冤枉!如果你是善心善行,自己真的有德行,像古聖先賢一樣,雖然有大福報,自己生活還是很節儉,一點不浪費、不奢侈。拿自己的福報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讓大家共同來享,你的福報就往上升,命裡本來一個億,可能到十個億、到一百個億。這得深信因果的人他才懂得,不為自己,為眾生。


  佛告訴我們,大乘教裡面佛常講,幫助眾生第一德是什麼?是幫助眾生覺悟。釋迦佛一生,三種布施他修圓滿了。第一個財布施,釋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缽,全部財產三衣一缽。財有內財、外財,我們一般人講財都是講外財,釋迦牟尼佛是用內財。內財是身體、智慧。每天講經教學。釋迦牟尼佛沒有做買賣,沒有收學費,收學費就是有買賣的,有商業行為,釋迦牟尼佛沒有。接受大眾的供養就是一缽飯而已,衣服破了,接受一件衣服,生病接受醫藥,四事供養,除這個之外一概不接受。內財布施,內財布施比外財的果報殊勝多了,所以他有財布施。天天幫助人,幫助人破迷開悟,這是法布施。對方果然明白了、覺悟了,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無畏布施。三種布施天天在修,圓滿的在修學,做出這個好樣子來給我們看,所以佛的福慧圓滿。


  第二個「生重慚愧」,慚愧就是羞恥心,我們要身心清淨,不能隱 藏一點見不得人的事情。發露懺悔,要認真自己去反省,我這一生當中對 父母有沒有虧欠,對兄弟、親戚朋友、老師、同學有沒有昧著良心的事情,你想得愈細愈好,一絲毫不能夠隱瞞,你都說出來。這些事情隱瞞在心裡,不願意讓別人知道,這是屬於罪業,王鳳儀先生所講的那是病根,他講得正確,諸佛如來也講是病根,貪、瞋、痴、慢、疑、惡見,六個根本煩惱。人會生病是因為你裡面有病根。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有情無情眾生、山河大地,沒有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叫清淨心,所以諸佛如來是金剛不壞身,他不生病。


  因要是加上緣,罪業、病苦就來了。我們這一生當中有沒有怨恨過人?有沒有發脾氣?有沒有看到別人的過失?看別人過失,自己就得病。惠能大師說得好,《壇經》裡面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天天看到別人的不是,王鳳儀先生說你收別人的陰氣,陰氣就是病的緣,你看別人的好處,你收別人的陽氣,陽氣是養身的,陰氣是病。專門找別人的麻煩,對自己是最大的傷害,這個話我在講席裡面講得很多,你怨恨別人、批評別人,別人受害三分,你自己受害七分,划不來!


  我們常常回想、反省,慚愧心就生起來,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對不起佛菩薩。出家了才想到對不起所有的護法,我修行沒有成就,他們供養我,這怎麼能消得掉!古來祖師說了一句話,「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得要還債,這個供養不好消化。我們在世界各地供養的人很多,實在講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供養是台灣的同修,所以台灣同修有福。金融風暴來了,我告訴台灣同修不要害怕,因為你們有福報。福報從哪來的?肯布施。在國外,華僑肯布施,但是布施數字不大,在外面工作很辛苦,賺錢不容易。外國人,那就太少太少了,我在全世界,外國人對我的供養一年不會超過美金一萬塊 錢。我們這麼多年在全世界的活動花的錢很多,要知道百分之八十是台灣同修支持的,另外幾乎將近百分之二十是華僑跟中國大陸同胞,這是我幾十年當中親身體驗的。


  佛菩薩、古聖先賢做出榜樣給我們看,要想影響人,先要把自己修好,自己要沒有修好,怎麼能影響別人。我要把別人教好,先把自己教好,自己沒有教好,說影響別人那是做不到的。我們自己沒有慚愧心,怎麼能叫別人生起慚愧心!生慚愧心具體的方法,就是不要看別人的過失,專門找別人的長處,看別人的優點,人人是好人。看別人的過失,人人都是惡人,我們為什麼不轉過來?中國古大德教導我們隱惡揚善,這道理很深。別人做的過失我們不放在心上,也不去說他,讓他自己去反省;他有一點好處,我們讚歎他、鼓勵他,慢慢他就覺悟了。


  自己所造的惡,別人都原諒我,都不提,做一點好事就讚歎、鼓勵,人就會離惡修善。我們說別人過失,批評別人,想想自己有沒有過失,自己如果有過失,對方能服你嗎?願意接受嗎?釋迦牟尼佛的老師是誰?孔子的老師是誰?人人都是我的老師,我看到別人好處,想想自己有沒有?沒有,向他學習;有,繼續保持。看到別人作惡,想想我有沒有?有,要改過來;沒有,勉勵自己不要犯,這不都是老師嗎?善人是老師,惡人也是老師,我們對一切眾生感恩的心才能生起來,我們就生活在佛菩薩的世界裡。如果處處見到別人過失,看不到別人好處,自己生活在餓鬼、地獄裡頭,那多苦!


  第三「生大怖畏」,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生大怖畏,我看到頭一樁叫我感到怖畏的事情是地球的暖化。今天這個世界許多地區夏天的溫度超過四十度,還有些地方到攝氏四十八度。科學家提出警告,溫度要是繼續上升,地球會毀滅而糧食減產,太熱了糧食都壞了。科學家統計,全世界的糧食都欠收,將來沒有糧食吃的人要超過十億人以上。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人口六十七億人,就算七十億,七個人當中會有一個人沒有糧食吃。自然災害,南北極的冰快速的融化,海水向上升,估計會上升一米到三米,世界上沿海的都市都會淹沒。還有瘟疫,台灣是個福地還算不錯,許多國家特別是歐美,瘟疫爆發了。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大家,這個瘟疫是全球性的,估計三分之一的人會感染,三分之一是二十多億人,感染當然不一定死亡。也有人估計,一千個人當中可能感染的人會有四個死亡,這數字也相當可觀。


  佛法說「境隨心轉」。災難從哪裡來的?不是自然來的,是我們的心、行為不善所感得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覺悟,斷惡修善,災難就沒有了。可是大多數人不相信,不相信怎麼辦?我們自己相信,我們雖然不能影響整個世界,但是我們生活周邊會受影響。我相信台灣的同修至少有一半可以接受,不要說一半,十分之一,十分之一的人能夠接受佛法提供的這個方法,斷惡修善,有十分之一的人斷惡修善,台灣就沒有問題,大災難就變成小災難,小災難就沒有災難,要相信!古人常講,「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是老人。所以台灣我們要重視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這個地區就是地球上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人締造成的,不是自然的。


  你看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台灣這個小島二千三百萬人,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人斷惡修善,就把台灣的環境整個轉變,十分之一的人就可以做到。所以要生起大怖畏,現在不做來不及了!我們看到網路上這些資訊提心吊膽,你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你會大失所望,一定從自己本身做起,然後影響你一家人,你一家人都做,你一家會影響鄰居。在宗教團體裡面寺院庵堂,出家人帶頭做會影響信眾,能夠緩解當前這許許多多的災難。我們做出好榜樣,真有效果了,就會影響世界。湯恩比所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要靠孔孟學說的倫理道德;要靠大乘佛法的因果、真誠慈悲、破迷開悟。


  下面第四條「發露懺悔」,這一條非常重要,無論在家、出家修行,所有過失不要隱瞞。對你的親朋好友說,對你的家親眷屬說,對你的老師、同學說,把心裡的真心話說出來,要認錯,要承認我做錯了,我有罪業。說出來之後,你的心情就愉快,沒說出,這個東西藏在心裡,藏在心裡是毒,說出來之後就流出去,吐出去了。最重要的後不再造,這叫懺悔。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我前生沒修福,沒有福報,生活非常艱苦,老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又說,有時候你有求沒有感應,這什麼原因?不是佛不靈,不是法不靈,是你自己有業障,你必須要懺悔,懺除業障,你所求的心願就能現前。怎麼懺悔法?他老人家告訴我,「知過必改,後不再造,是真懺悔」。


  你在佛菩薩面前懺悔了,明天再犯,沒有用。真正曉得我錯了,以後再不會做這個錯事,這叫真懺悔。你的過失、罪業,知道的人愈多愈好,接受別人的批評、別人的責備,你的罪業就消掉了。如果你隱瞞著不給人知道,藏得很密,你這個罪業不但在,它還會增長。小罪變成大罪,大罪變成重罪,後必墮三途。發露懺悔,要把過去自己所造的一切不善隱瞞隱藏反過來,要自己責備自己。古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一念錯了,這個念頭起來立刻就能夠轉過來。不要讓這個惡念,念念相續,不能再變成錯誤的行為,那個罪業就重了。


  下面第五,「斷相續心」,這是我們錯誤的念頭、言行不能讓它相 續,懺悔之後馬上就要斷掉,不能再做。《華嚴經》大乘教裡面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對釋迦牟尼佛尊敬,對阿彌陀佛尊敬,為什麼對人就不尊敬?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如果我們信佛,接受佛陀的教誨,那麼我們看一切眾生不能像過去那個看法,他是惡人、壞人、畜生,那是餓鬼,你就不能用這個心態去看,他們都是諸佛如來。他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做如是示現來教我的,貪心到會餓鬼道去,所以他現鬼身給我看,有瞋恚心將來就是地獄,愚痴、糊塗將來就是畜生。諸佛如來在示現,在表演給我看。示現天人,他修十善;示現羅漢,他修四諦;示現菩薩,他修六度,哪一個不是諸佛如來的化身?


  我們要是用這個心態來觀察,對一切眾生自然就生起恭敬心,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我們會很自然的做到。廣修供養,我並沒有拿什麼錢、東西去供養,我依教奉行就是供養,真供養。佛在經典上講的這些道理我明白、我懂了,就把它落實在生活當中,我做到了,這叫法供養。一切供養中第一 —-「依教修行供養」。我們所得到的真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毀謗我的人是菩薩,侮辱我的人是菩薩,陷害我的人是佛菩薩,天天找我麻煩的人也是佛菩薩,我用什麼心對待他?感恩的心對待他,處處在學,天天在學,不斷在學,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境界。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天天增長,看破、放下、自在、隨緣,愈做愈歡喜。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沒有了,所有一切不善的行為沒有了,不善的念頭是貪瞋痴慢,念頭沒有了,行為自然就糾正過來。


  第六是「發菩提心」,菩提是梵語,中國話意思是覺悟。起心動念 都是自私自利,念念為自己,損人利己;菩提心跟這個相反,真正覺悟,能捨己為人,人我是一體的。《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大乘教裡面常說,「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從這個地方我們認知整個宇宙是一體,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要是只為自己那是害自己,因為增長我執。執著有我,就有六道,只要有我,就出不了六道輪迴。見思煩惱裡,頭一個「身見」,執著身是我。大乘教上講,諸佛如來有四淨德「常、樂、我、淨」。真我不生不滅,這個身有生有滅。身不是我,它是我所,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


  六道凡夫迷得深,他把身當作我,就好像小孩,他喜歡這件衣服穿在身上,愛得不得了,父母要給他換一件,又哭又鬧,就是不肯。我們一定要認清楚,身有生死,也不過就換件衣服而已。這個身體用了幾十年,衰老不好用了,換個新的,一點恐懼都沒有,愈換愈好。如果有恐懼,難分難捨,愈換就愈糟糕。這一生是人的身體,換個畜生身體,換個餓鬼身體,愈換愈差。明白這個道理,一絲毫恐懼沒有。人換成天的身體,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愈換愈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換成佛的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金剛不壞身。


  菩提是大覺,念佛往生淨土,菩提心是第一德。如果沒有菩提心,念阿彌陀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這個諸位要知道。四十八願裡面,第十願「十念必生」,可是第十九願「發菩提心」,這兩個常常連在一起,你不能斷章取義。你看《無量壽經》的經本「三輩往生」,上輩、中輩、下輩,經文上都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不發行嗎?〈觀經〉裡面所講的,「至誠心」 真誠到極處,沒有一點虛偽,「深心、迴向發願心」,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我講《無量壽經》,就用《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就是菩提心。真誠心是平等,對待一切眾生、對待天地萬物要用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不平,有親有疏,有遠有近,這不是菩提心,想超出六道,這一生去作佛,你要有平等心。深心是清淨心,沒有染污,不被七情五欲染污。大悲心是覺心,清淨平等覺,幫助眾生覺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大慈大悲。這樣我們與淨宗才相應,與經教才相應。


  四弘誓願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心量要拓開,要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我能力做不到,我有心、我有願,我有多大能力我做到多大。四弘誓願第二個「斷煩惱」,第三個「學法門」,第四個「成佛道」。煩惱習氣真的要斷。法門無量要學,可是我們現在是業障深重的凡夫,想學沒有能力,我們遵守佛陀教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用十年的時間學一門,一門真的通達了,一切法門自然也通了。古大德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門通門門都通。一門你容易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由定生慧。


  第七「斷惡修善」,這得要有行動。過去所造的惡業,殺盜淫妄、貪瞋痴慢、嫉妒障礙,這些自性裡沒有的,一定要把它斷掉。自性純淨純善,我們中國老祖宗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人性本善,所以編在童蒙教材裡面,〈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所有一切不善是染污、是習性。人是教得好的,沒教會學壞。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你要不好好教他,肯定他變壞。你看看電視、媒體,裡面内容是什麼?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天天看這些東西,天天親近這些東西,他怎麼能不學壞?他要是不學壞,那就是佛菩薩再來,不是凡夫;如果他是個凡夫,就不可能不學壞。


  《無量壽經》的經題是告訴我們修行的綱領,就是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悟的心,「清淨平等覺」。果報是經題上半段,「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覺的果報是大乘,平等的果報是無量壽,清淨的果報是莊嚴,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台灣的同修如果懂得這個道理,真的明白,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向著清淨平等覺,那麼台灣這個社會就會變成大乘無量壽莊嚴,極樂世界在這個地方就成就了。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裡面想清淨平等覺,這個世界就是大乘,大乘是智慧,充滿了智慧的無量壽莊嚴;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美好,我們人世間常講的真善美,莊嚴是真善美。所以,付之於行動就是斷惡修善,斷惡修善才能夠守護正法。


  第八「守護正法」。中國五千年來傳統的文化就是正法,它要不是正法怎麼能傳五千年?中國這個社會、國家,人口很多幅員很廣,五千年來長治久安,禮義之邦和諧社會,這是守護正法的成就。儒是正法,道是正法,佛是正法,歷代的帝王沒有不護持,認真學習的。帝王當中最顯著、最突出的,不是梁武帝,是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對於大乘經教參禪、念佛他真下功夫,不像梁武帝,梁武帝著重在修福,雍正福慧雙修。怎樣守護正法?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就是守護正法,我們要想在一生當中成就,要把目標定在這個地方。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就是真正的守護正法。


  第九「念十方佛」。我們遇到困難,遇到障礙,求十方佛幫助,求阿彌陀佛幫助。中國人信觀世音菩薩的人多,念觀世音菩薩,求菩薩幫助。今天我還再介紹一位,韋馱菩薩。要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護持正法,化解障礙,讓真正有心修學的人有個安身修道的處所,這在現前是迫切需求的。


  最後一條是講理,「觀罪性空」。「謂修行之人,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諸惡,今則了知貪瞋痴等一切惡行起於妄念,妄念起於顛倒,顛倒起於人我之見,今既了達我心本空,罪性無依,以此翻破無明昏闇之心」,這個無始是講時間,我們不是今天才迷的,也不是這一生才迷的,我們在六道裡面,不知道來回多少次了。外國人有從深度催眠當中回憶到過去生,有人回憶到八十多次,一次是一世,八十多世。八十多世大概有多少年?應該有三、四千年,他已經輪迴八十多次。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止八十多次,所以說是無始劫以來。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產生?是由於不知諸法本性空寂。諸法是一切法,是我們的身心,展開來是整個的宇宙,佛法講遍法界虛空界。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華藏世界,這是大世界,像這樣的華藏世界,在太虛空裡面不知道有多少,古聖先賢所謂「其大無外」沒有邊際,「其小無内」這句話講的是法性、本性。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