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圍繞「觀無量壽經」
書籍目錄
15 圍繞「觀無量壽經」

15 圍繞「觀無量壽經」

P87

  釋尊出世的目的是爲了解說阿彌陀如來的本願。
  在地球上最初被阿彌陀佛救度的是韋提希夫人。内容說明「王舍城的悲劇」的「觀無量壽經」是阿彌陀佛救度衆生往生淨土之道的經典之一。和「大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同稱爲「淨土三部經」。以前,曾經圍繞著「觀無量壽經」而起了大論爭。


  在中國,佛教最昌盛的時代是唐朝。有很多的寺院被建立也是僧侶輩出的時代,其中也有開創一宗一派的人。中國的天台宗的智顗、地論宗(後來的華嚴宗)的淨影,三論宗的嘉祥等。


  當時,「觀無量壽經」被這些學者所注目。解釋它成了流行。理由是「觀無量壽經」的內容,寫著不可解的事情。第一是說像韋提希夫人如此平凡的在家女性,在拜見阿彌陀如來的一瞬間就被救度到絕對幸福的世界,能一下子跳到五十一段的等正覺,這是爲什麼?再就是在卷末寫著,不管如何的惡人,只要信奉本願,稱名念佛就能往生淨土。


  僅爲了小小的悟覺,所需要的修行是不能用筆形容的苦行。何況韋提希夫人連一天都沒有修行。像智顗如此有智慧的人,儘管他一生堅守獨身,全心全力致力於修行,臨終時他 說他只悟到五品弟子位(九段)。又,欲淨土往生,必須具足願與行。但罪惡深重的人只能稱名念佛求「阿彌陀佛,救救我吧!」這只是願心,並無行。這不是唯願無行嗎?

  對這些疑問,智顗,淨影與嘉祥們爭著做解釋,各人都著作了「觀無量壽經疏」。三人寫的內容都很酷似。三人同樣都認爲韋提希是從過去世就繼續重複修行過來的權化的聖者。總之,在過去世開悟到相當高的菩薩,在此世以韋提希的身份出現,所以才容易獲得等正覺。他們三人都這樣解釋。


  他們又說明念佛往生是「別時意趣」。是佛對於不可能勇猛精進的人的一種說法。比如說一日貯蓄一元,有一天就會成爲百萬富翁,這樣的說法,大家都會精進努力去貯蓄。但是如果說「積塵成山」的話,須要花很長的時間。如直截了 當的說,要很長 —— 的時間才能成功,怠惰的人就不想去嚐試,所以須要說法成宛如立刻能成爲富翁。同樣,必說:「稱名念佛並不是立刻能獲救,而是成爲遠生的結緣,遲早有一天此緣會浮出來」。用這樣的心說法的叫「別時意趣」。


  此三師之說,立刻風靡了佛敎界。「韋提希是權化的菩薩」「念佛往生是別時意趣」。此時「觀無量壽經」的眞意被歪曲了。


P89

  如果是這樣,等於在過去世悟到相當高段的人才能獲救。那個時候很多人相信這樣,凡夫往生的路程變成風前殘燭。面對眞實佛法的一大危機,唯有一個人,毅然決然地站出來,那就是善導大師。爲了論破三師的邪說,善導大師親自執筆「觀無量壽經疏」。其中:


  1.韋提希並不是權化的聖者,因爲「觀無量壽經」中說她是「心想贏劣」,所以是凡夫沒錯。
  2.南無阿彌陀佛不是唯願無行。是把十方衆生從現世就救到絕對幸福的境界。是願行具足的大功德。
  善導大師立証了以上兩點,把諸師的論說粉碎得體無完膚。在此講解「觀無量壽經」的釋尊的眞意己明朗化,萬人能獲救的大道終於被打開了。


  把智顗等的論說一擊就打碎的善導大師的尊名轟動了中國全土。大衆集在善導大師住處,一方面爲求彌陀的法水,一方面敬慕善導大師而來。「善導獨明佛正意」。親鸞聖人在「正信偈」中非常讚賞他,把他列入七高僧之一。

  在御和讚中,聖人說了如下的話:
  「諸佛同心施方便 凡愚底下之罪人
  引入逆惡不遺漏 阿彌陀佛誓願中

  (淨土和讚) 


  在此說是「諸佛同心施方便」,所以親鸞聖人把所有「王舍城之悲劇」裏的登場人物仰慕爲「大聖」=「佛」。爲了引導全人類進入阿彌陀如來的本願,這是佛化身下凡到此世來演的一齣劇。親鸞聖人做如此的看法。


  聽起來好像和善導大師相反,反而和智顗淨影嘉祥同意見。其實不然。韋提希並不是從下面的階段開始修行,開悟高段的權化。而是佛從上面下凡的權化。
  解說:什麼樣的極惡人都把他拯救起來,使難度海的人生能浮上光明的廣海,這就是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如何把此本願的現存,讓十方衆生徹底周知,完全是關心我們的諸佛的壯大無類的戲劇。


  親鸞聖人的看法是這樣的。所有的人類是阿彌陀如來救度的對象,而想把這明示出來的善導大師的心意,親鸞聖人 在御和讚中表示的更加鮮明。

P91 2

  親鸞聖人在「敎行信証」中記載:「王舍城的悲劇是諸佛爲了救濟衆生各演提婆或阿闍世等的角色的一齣戲劇。 


  「淨邦緣熟,提婆使闍世興起逆害,出現彌陀本願救濟的惡人,釋迦於韋提希眼前展現無數的佛淨土,讓其選擇安養。此一切實是權化之仁,爲使苦惱的衆生明白彌陀本願的優越而演的戲劇。世雄的大慈悲,希望依彌陀本願救度五逆謗法闡提的重罪不斷的苦惱的全人類。(總序)


 「淨邦緣熟」——說明阿彌陀佛本願的因緣成熟了。
 「調達,使闍世興起逆害」——提婆達多(調達)使阿闍世殺害父王頻婆沙羅,連母親韋提希也關進七重之牢。犯下可怕的五逆罪。
 「淨業機彰現」——出現以彌陀本願救濟的惡人對象。


 「釋迦教韋提選擇安養」——釋迦於韋提希眼前展現無數的佛淨土,讓她選擇願意重新出生的阿彌陀佛的淨土(安養)
 「此乃是權化之仁,欲平等的救濟苦惱的群萌」——此一切實是諸佛之化身(權化之仁),爲使苦惱的衆生明白彌陀本願的優越而演的戲劇。


世雄之悲,正欲逆謗闡提,依彌陀本願獲救。」——釋尊(世雄)的大慈悲,希望依彌陀本願救度五逆,謗法,闡提的重罪不斷的全人類。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