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文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豫於日日中瑴(瑴ㄍㄡˋ:取牛羊乳汁。)取牛乳,牛乳漸多無安處,或復酢敗。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臨會時當頓穀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牸ㄗˋ:母牛。)母子,各繫異處。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客,方牽牛來欲瑴取乳,而此牛乳即乾無有。時為眾賓或瞋或笑。
愚人亦爾,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時,然後頓施。未及聚頃,或為縣官水火盜賊之所侵奪,或卒命終不及時施,彼亦如是。


釋 義
從前有個愚蠢的人打算宴請賓客,準備積存一些牛奶以招待客人。他心裡這麼想:我現在每天擠出牛奶,積存多了沒有地方放,而且還會發酵變壞。不如就不要擠奶,積存在牛肚子裡。等到宴會的那一天,一次把奶都擠出來。於是便把母牛與正在吃奶小牛捉來分別繫在兩處。一個月以後,他舉行宴會,請來賓客,讓大家就座之後,將牛牽出來,打算擠奶,但牛乳早已經乾涸了。結果當場惹得客人們有的生氣、有的嘲笑他的愚蠢。
愚蠢的人大都這樣:他們也打算行布施、修功德,但卻說等我富有之後,再一下子行布施。但是,他們要不是等不到成為富有之人,就是受天災人禍的侵害而失去了財產,或者突然就去世,來不及施捨。這些人也都正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