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燒則爲灰,埋則爲土
書籍目錄
一、抱道 —- 有目標、有志氣
二、辯道 —- 努力、活下去
三、閑坐 ---- 勿驚訝、勿遲疑
四、靜心 —- 不動、不能被動
五、拂拭 ——— 勿執著、勿拘泥
六、去處 —— 勿忘勿失
七、無相 —— 成為無、成為空
八、己事 —— 知己、知理
九、直入 —— 當機立斷
十、機鋒 —— 瞬間的動
十一、神通 —— 凌駕優秀
十二、鐵漢 —— 貫徹信心
十三、無事 —— 完全投入
十四、自在 —— 順其生、順其亡
十五、慈海 —— 關壞他人,設身處地
十六、風雅 —— 成為自在的主人
29・燒則爲灰,埋則爲土

29・燒則爲灰,埋則爲土

灯火熄滅時,可知身在何處?黑暗是原來的所在。燒則爲灰,埋則爲土,又何罪之有呢?


Bg h26

  有位名叫七之助的孝子,其母早逝,只有父親與他相依爲命,不幸近日父親又病逝了。七之助悲痛萬分,便把父親的屍骸放在佛壇上,自己坐在枕旁不動,彷彿發瘋了似的。
  一休禪師聽說後,便設法喚來七之助,當七之助站在正堂時,便關上大門,使堂內大暗。神像前點了二支百日蠟燭,一休禪師問道:「你知道我在哪兒嗎?」七之助回答說:「因爲有燈火照明,所以看得見。」


  這時禪師立即吹熄了燭光,又問:「現在還看得見我嗎?」七之助回答說:「因爲黑暗,所以看不見。」禪師聽了便說道:
  「燈火熄滅時,可知身在何處?黑暗是原來的所在。燒則爲灰,埋則爲土,又何罪之有呢?


  你的父親因病而逝,前往冥間,不管你如何想念他,也無法見面。你的孝心,以後應轉化成努力振興家業,延續香火,使子孫綿延,這才是大孝。如果一味地悲哀而不振作,佛也會在草叢中悲歎,現今應以努力工作爲要務。以求得光宗耀祖,讓後代繁榮。」於是七之助清醒過來,並努力工作,以求光耀門楣。


  「燈火熄滅時,可知身在何處?黑暗是原來的所在。」意即:人死後之事很難預料,何況人本爲「無」。「燒則爲灰,埋則爲土,又何罪之有呢?」意即:人死後化爲砂,就了無牽掛。此二句即在強調萬物皆是空,沒有所謂「實體」,故是「無我」。


  人生下來不久又要面臨死亡。人生短暫有如過程,此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便是繁衍子孫,把生命的意義傳給子孫,使人類永存於世。
  禪師所提到的振興家產、延續香火,使後代緜延,若能完全做到,也就完成了生爲人的任務。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