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對他人的不幸暗自
書籍目錄
1-6.對他人的不幸暗自

1-6.對他人的不幸暗自

竊喜的「愚癡之心」



Bg B3

   接下來是名為「愚癡」的煩惱,指的是嫉妒、怨恨的心
   這是嫉妒比自己優秀的人,對於對方擁有的才能、美貌、金錢、財產、名譽、地位感到鬱悶不快的心。
   看到公司裡和自己同期的人先升了職位,比自己晚來的後輩處處受到照顧,或是家裡的父母總是對更優秀的兄弟姐妹寄予厚望,心裡就會覺得不舒服。

   此外,對他人的不幸暗自竊喜,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如惡魔一般的心也是愚癡。比如說,看到因遭遇災難而痛苦悲泣的人,嘴上說著「真令人同情」,心裡卻在暗中偷笑,幸災樂禍。這種冷酷無情的心也是源於愚癡。
   日本有一句諺語,「別人的不幸甜如蜜」。說的就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心底的醜陋的愚癡之心。

1-7.佛眼會看穿我們的心靈深處

   可能有人會認為,只要不在嘴巴和身體上表現出來,只是在心裡想想也沒什麼吧。
   但其實,在《歎異抄》親鸞聖人的教導中,最為重視的就是心。
   為什麼比起顯露於外的身體和嘴巴的行為,親鸞聖人更重視看不見、摸不著的心呢?
   那是因為,身體和嘴巴都是依照心的指示在行動的。

   比如說,有些可怕的犯罪行為,既有直接在現場犯罪的人,也有指使他們去犯罪的幕後黑手。法官在判刑的時候,不會是把在現場犯罪的人判成重罪,卻將指使他人犯罪的幕後黑手無罪釋放吧。因為指使他人犯下可怕罪行的幕後黑手,才應該被判處最嚴厲的刑罰。

   身體和嘴巴,就像是在現場直接犯罪的人,而給予指令讓其行動的,就是心。
   用火災現場來比喻的話,心就像是火源,身體和嘴巴的行為,就像是從火源飛揚的火花
   如同火花是從火源飛揚起來的,身體和嘴巴的行為都可以說是心的外在表現。

因此,就像是滅火要把重點放在火源上一樣,佛教也總是把視點放在心的活動上。

身口

心發出指令,驅動嘴巴和身體。

   親鸞聖人告訴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因罹患了「煩惱」這個不治之症而痛苦的「心的惡人」。
   所以在《歎異抄》裡,把因為一百零八個煩惱而一直造下罪惡的全人類,都稱為「惡人」。
   因此,《歎異抄》裡所說的惡人,和人們一般所說的觸犯了法律、或是違背了倫理道德的惡人,含義是完全不同的。
   這指的是從可以看穿人心深處的佛眼中看到的惡人。

1-8.肉眼、放大鏡、顯微鏡,
  哪一個看到的是最真實的狀態?

   法律、道德倫理與佛眼之間的區別,就像是肉眼、放大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
   雖然看的是同一個人的手掌,但是用肉眼或是放大鏡看的時候,和用電子顯微鏡看的時候,差異會大到令人懷疑是否是同一個人的手。

   肉眼看上去覺得乾淨細緻的手掌,用放大鏡來看,就會發現一些令人在意的粗糙之處,但如果用電子顯微鏡來看的話,又會是怎樣的呢?
   可能會大吃一驚:「怎麼全都是細菌和病毒!」
   那麼,肉眼、放大鏡和電子顯微鏡中,哪一個看到的是手掌最真實的狀態呢?
   當然是電子顯微鏡。
   同樣的道理,用法律裁決,就像是用肉眼來看的狀態;從倫理道德的觀點評判,就像是用放大鏡來看的狀態;而從佛眼裡看到的人的實相,則是用電子顯微鏡照出來的狀態。

   佛,也被稱為「見、聞、知」的存在。
   即使是我們很有自信以為不會被別人看到的事情,佛也都能看到(見);即使是我們在背後用最小的聲音說的話,佛也都能聽到(聞);即使是我們心中最隱密的念頭,佛也全部都能知道(知)。像這樣,佛可以看穿我們的全部。
   那麼,從這樣明察秋毫的佛眼來看,我們人是怎樣的存在呢?得知了佛眼所見的真實的自己,親鸞聖人這樣告白說:「我曾自負地以為自己是個善人,但是其實再也沒有比我更壞的惡人了。」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