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受與想是生死因
書籍目錄
第一講、五蘊聚合說
3️⃣ 受與想是生死因

3️⃣ 受與想是生死因

這受與想何以又是生死因呢?原來芸芸眾生,在四生六道輪迴,週而復始,永無盡期。這受與想就是其原動力。先以受來說,「十二緣起」中,「….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是行為的後果,也就是業——業有與報有。這在十二緣起的三世二重因果上說,無明是惑,行是業,這是過去所造之因。識、名色、六入、觸、受五支是現在所受之果。愛與取二支是惑,有是業,這三支是現在所造之因,而生與老死是未來所受之果。這其中,愛與取二支之惑,是因受而生起的。由惑而造業,由造業而有未來生死流轉之果,這是受的生死因。

至於想呢?諸見起之於想,當然諸見中也包括著顛倒之見——「倒見」。當一個人一期生命結束,阿賴耶識離開人體,成為中陰身時,無明種子仍一念執著,蠢蠢欲動。以其過去業力的關係,與有父母緣者的業力相感召。當其投胎時,在一片黑暗中,發現其父母行淫處一片光明—-淫光。父母交媾的淫劇正在上演,這時業識生起迷昧顛倒之想——「倒見」,剎那間到父母身邊,一念愛心生起,流愛為種,於父精母血之中納識成胎。

惑業苦

當其納識成胎之際,如其戀母而憎父,視父如情敵,則成男胎;如其戀父而憎母,視母為情敵,則成女胎。這就是倒見與愛欲的後果。這正是有情生死流轉的原因,而受與想,正是生死流轉的動力。最後說到次第因—-五蘊排列的順序。五蘊的順序,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此五蘊,色蘊排在第一位,受與想排列在第二與第三位,何以如此安排呢?依據《俱舍論》卷一說,也有四種原因:

一者,是約五蘊的粗細來安排其次第:如以色心二法來說,色法粗顯而心法微細,故色法排在心法的前面。再以心法來說,受、想、行、識四者,苦樂的感受最粗顯,最易為我人所領略,所以把受排在第二位。在想、行、識三者之中,以取像為性的想蘊,是心理學上的認識作用,當主觀的心識與客觀的外境接觸時,想蘊首先發生作用,分別這外境是人是畜、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是美是醜等等,它的行相作用立即就明顯的表現出來,所以把它排在第三位。在行、識二蘊之中,行以造作為性,含攝的心所很多,信精進等善法、貪瞋痴等煩惱法,都為行蘊所含攝,行相較受想二蘊微細得多,所以把行蘊排在第四位。而五蘊中行相最為微細的是識蘊,所以把識蘊排在第五位。

二者,是以五蘊的染污程度來排其次第:有情生死流轉,輪迴不已,而其根本原因何在?在於貪著。而貪著之中,又以淫欲居首。經云:「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而淫欲的生起,在於四大五蘊和合的色身。男女相愛,以相貌妍醜為選擇條件。《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千百劫,常在纏縛。」正是說明此點。所以五蘊之中,把染污性最重的色蘊排在第一位。男女相愛,除了重視色身美醜外,其次最重的是欲樂的感受。兩情相悅,心靈交流,肉體接觸,都是耽著於樂受,所以把受蘊排在第二位。生死根本,在於淫欲,在於色身相觸,在於享受淫欲之樂。而這種種貪著,無非是我人顛倒妄想所使然,所以把想蘊排在第三位。顛倒妄想的產生,原是行蘊的煩惱生起的,所以把行蘊排在第四位。而煩惱之生起,是以心識為主體,所以把識蘊排在第五位。

   四者,從三界九地來顯示五蘊的次第:我人所居住的,是欲界的五趣雜居地。欲界有情,無論是天是人,莫不追逐五欲——色、聲、香、味、觸,這都是物質的範圍,所以把色蘊排在首位。色界四地,雖說還有色身,但客觀的五欲境界,二禪天以上就完全沒有了,他們是以由禪定而得的喜樂捨諸受來維持生命,所以把受蘊排在次位。到無色界四地,係以觀想來維持其生命,所以把想蘊排在第三。到非想非非想處地,其中有情的業力,能感八萬大劫的果報,此際思惟力殊勝。而思者行之異名,所以思蘊排在第四。而識蘊,是前四蘊的住處—-前四蘊是所住者,識蘊是能住者。《俱舍論》說識蘊:
 「此即識住,識住其中。」
   所以把識蘊排在最後。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