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借用昨月昨日,願還清今月今日,借五還四,又回到本來的空。

這也是一休禪師的遺偈之一。「願借用昨月昨日,願還清今月今日」,意思爲:「昨天才出生,今日便死亡,人生眞是變換莫定。」所謂「借五還四」中,借來的五物是指構成人的五種要素地、水、火、風、空;所還的四物是指構成肉體的四滅地、水、火、風。
「回到本來的空」,意謂從五大要素減去四大滅,只剩下「空」。人死之後拋棄了肉體,便回歸到「虛空」的世界。「空」的世界太過虛幻,不易了解,所以在此先以「死」爲例解說。但「死」並同於「空」,在此向讀者強調,人應在活著的時候便達到空的境界,而不是等到死亡時才回歸於空。
被視爲禪學最高境界的「空」,一般人總以爲太過深奧,事實上,只要對心稍加訓練,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地達成這般境界。空並非「零」,而是指不拘泥於眼前的狀況,例如健康的人根本不懷疑自己是否生病,甚至連想都不想自己是健康的,如果覺得目前的狀況是理所當然的,就不會去考慮健康與疾病的問題,這種境界便是空。
三餐飲食也是相同的道理,如能定時定量,攝取適當的營養,就不會有胃漲或空腹之苦,倘若不刻意去想三餐飲食,也達到空的境界。胃痛時,因有感覺便會注意它的所在,然而當它安好時,也就不會去關心它,像這種無心之境也是空。
但健康與飲食並非終極目標,生活細節、人際關係、氣候變化、寒暑交迭等,都是我們要改善的對象。應以一切萬物爲對象,當不拘泥於任何事物環境時,才是空的真正境界。
熱衷於工作,全神貫注時,即使有人叫你也不易聽見。若能尋得一個大目標,全力以赴時,便不會被世間的瑣事牽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