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佛法教學的四大科目
書籍目錄
5、佛法教學的四大科目

5、佛法教學的四大科目

   佛法裡面,佛、菩薩、阿羅漢、諸天護法,這些菩薩像、天神像,無量無邊;每一尊名號,每一個塑像,都代表深遠的教學意趣,而非神明,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大乘佛法的修學有四個科目,這是主要的科目。四個科目可以同時學,可以分開一個一個學;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圓融」是四個科目同時學習;「行布」是四個科目一個一個來學習。這四大科目就是四大菩薩代表的:第一是地藏菩薩、第二是觀音菩薩、第三是文殊菩薩、第四是普賢菩薩。我們中國有四大名山供奉著四大菩薩,他是代表大乘四個主要的學科。次第不能夠顛倒的,它有一定的順序。

(1)孝敬

   地藏,地是大地,我們人不能離開地,離開地面不能生存了;我們生活所需仰賴大地,我們吃的五穀雜糧,是地上生的;我們穿的衣服這些纖維織成的,也是大地長成的;我們所需要用的,乃至於金銀財寶,所有一切都是大地供應的。大地含藏無盡的寶藏給我們受用,佛取這個意思;把我們的心比作大地,我們的真心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功德,一切的無量都在我們心地裡面圓圓滿滿的具足了。

   所以六祖大師當年證道的時候(也就是開悟,明心見性的時候),向他的老師五祖忍大師提出他的心得報告,這在《壇經》上有記載。他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具足」就是沒有一樣欠缺的,樣樣都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大,恆河沙世界;小,微塵毛孔,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禪家講「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佛法是心法,讓我們明心見性。禪家叫明心見性,淨土宗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家的明心見性,兩個宗派用的名詞不相同,教下叫大開圓解。諸位要知道,不管它是怎麼說都是說的一樁事情,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知道之後才曉得佛家所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就真正理解,真正地認識了;不致於生起誤會,甚至於無謂的毀謗。學禪的人毀謗修淨土的,修淨土的人毀謗學禪的,這都是造很重的罪業。禪宗乃至於密宗都是佛傳下來的,你毀謗它,就是毀謗三寶,這個就犯戒。菩薩戒裡頭「自讚毀他」,自己讚歎自己,誹謗別人,這是重戒。在梵網戒裡面是輕戒;在瑜伽戒本裡面是重戒,是列在第一條重戒,這個是絕對不許可的。就好像一個大學一樣,大學裡面有許許多多科系,我學我這個科系特別讚歎,不同科系的人我都毀謗他,這個可以嗎?這個不可以呀!所以要認清楚佛家的宗派法門,就像學校的科系、院系不相同是一樣的道理,任何一個科系都能夠圓滿成佛,只是他所修行的方法、手段不相同;方向、目標是不變的,這是大家要好好的記住,要認識清楚。不要一面學佛,一面在毀謗三寶,你所修的功德跟你造的罪業抵消掉,甚至於還抵不過;我們修的功德少,造的罪業太重,抵不過!抵不過,將來的果報都在三途,這非常可怕。往往自己造極重之罪,自己並不覺得,並不知道;知道你就不會造了。

   那麼應該用什麼態度對不同的宗派法門呢?要讚歎。你看看《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菩薩,每一個人修學的法門不一樣。善財童子去參訪,這一些善知識接見,對於自己修學的法門非常謙虛,都讚歎別人,都是說我自己善根淺薄,能力薄弱,我只知道修學這一個法門,我比不上他們那一些大菩薩們,他們智慧、德能都超過我。這是自己謙虛,讚歎別人,尤其是在不同的道場參學。佛門有一句俗話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大家互相讚歎,佛法就興旺了。彼此互相毀謗,這個不但是不能興佛法,實在是滅佛法,讓社會大眾對佛法猜疑,對於佛法輕視,甚至於對佛法不敢接觸。甲毀謗乙,乙毀謗甲,旁邊的人在那裡聽到,我到底學那一個好呢?這一想,你們都不是好東西,算了,我都不學了。這是破壞眾生的法身慧命,造這個重業,往往自己不知道。

   一九七七年,香港大嶼山寶蓮寺的聖一法師,曾請我到他的道場跟同修們講開示。他的道場是禪宗道場,每一天都還坐香參禪,有四十多個人,完全是男眾。我這一生當中所看到頗具規模,是我看到第一個禪宗道場,我對他非常尊敬,非常佩服。我是一個修淨土,念阿彌陀佛的,我到他那個道場去如果讚歎念佛好,參禪恐怕沒有把握;如果我要是這樣說法,那就破壞人家道場,那就造業了。俗話常講「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我們到那個地方去,是要讚歎人的,是要禮贊的。所以我在他那個道場,不但是在講台上說話,就是私下談話,我對於淨土念佛法門是一字不提;偏讚禪宗,讚歎他的道場,讚歎他的老師。這是聖一法師領導的,我們是外面來的客人,對他的師父這一讚歎,他們自己的同修信心就增長了ll我這個老師不錯啊!修行成就實在沒有別的,就是對老師的恭敬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讚歎這個道場,他覺得這個道場是真正修行的道場,自己歎為稀有,信心增長,信心堅固,領導的老師是真正的善知識,這才幫助他們成就。別人道場請我們去講開示,要知道這種態度,絕對不能說自己。當然我這樣讚歎,也有人來問我,他說:

   「法師,禪這麼好,你為什麼念佛呢?」
   我就告訴他:「我的根性很劣,不如你們,我參禪不能成就,念佛能帶業往生,我就很滿意了。」
   他們聽了也歡喜。所以許許多多道場願意請我去講開示!為什麼呢?我絕對不會去破壞他們的道場,絕對不會去抬高我修學的法門。

   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也許很多人都認識,他在新加坡二十七年了,他老人家修的是彌勒淨土,我修的是彌陀淨土,不一樣啊!他求生兜率內院,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到新加坡,這位老人來找我了,找我到他的道場上去結結法緣,跟大家講講開示。那麼我去了也一樣,我知道他修彌勒淨土,我這個彌陀淨土,一字不提,偏讚彌勒淨土;彌勒淨土的東西我看得很少,說什麼呢?我過去讀《華嚴》,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後參訪的是彌勒菩薩彌勒樓閣。所以我就用華嚴教義特別讚歎彌勒菩薩,希望同修們認真地跟老法師學習,接受老法師的教導,依教奉行,這樣才有成就啊!他們在那裡修了二十多年的彌勒淨土了,我們決定不能說那個法門不好,那個法門不容易成就,這是大忌諱。那麼現在有一些少數的年輕的法師,不明瞭這個道理,往往到一個道場,他沒有顧忌,偏讚自己所修行的;不顧這個道場,這些同修們他們過去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往往使聽眾聽了之後,信心動搖,無所適從,這就是過失,這就錯了。這是說到參學必須要知道的禮節,必須要曉得僧讚僧,道場興旺,佛法興旺,是我們四眾同修每個人都有這個責任。

(2)慈悲

   地藏菩薩所表的是孝親尊師,所以一部《地藏經》就是佛門的《孝經》,我們從這個地方學起。無論那一個宗派,那一個法門,都是從孝親尊師做起。然後把孝親尊師擴大,能夠孝順一切眾生,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門了,觀音菩薩大慈大悲。諸位要曉得一個不孝親、不尊師的,絕對沒有慈悲心,所以慈悲心是從孝敬昇華、擴展,這樣拓開來的,這個是自行化他的動力,這兩位菩薩代表的這個。

   我們知道世間人能夠勤奮地工作,不斷地在精進,什麼力量在推動呢?我想大家都知道,不外乎名利呀!有名有利,他拼命工作,假如沒有名利可得,你今天還會去工作嗎?像中國大陸在過去,他們那個社會沒有名利,我們在外面聽到的,所謂「工作也是三十六塊,不工作也是三十六塊」,所以大家怠工、懶惰。為什麼呢?不願意做了。我們台灣同胞為什麼每天這樣精進努力,不斷地在工作?你一分工作就有一分報酬,十分工作就有十分報酬,所以不斷拼命的努力去做。那麼佛法沒有報酬的,也沒有名,也沒有利,什麼都沒有,那這個自行化他是什麼力量在推動?給諸位說——就是孝敬、慈悲。這個力量是從內發的,不是從外面刺激來的;世間人的努力,是外面環境刺激的,你才會動啊!不刺激就不動了。

(3)智慧

   佛法是內發的,我們要盡孝,要修敬;我們要慈悲一切、憐憫一切、救護一切眾生,這一個大願力在推動我們永遠地在精進不懈,這是一個大力量。但是慈悲一定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不可以感情用事。所以佛門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是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個話對照起來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實它有道理的,就是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那就是禍害,就是下流;如果是以智慧為基礎,那是真實的功德。因此文殊師利菩薩,他代表的是大智慧,圓滿的智慧,絕對不是迷惑顛倒,感情用事。

(4)實踐

   最後一位菩薩,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代表實踐。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我們穿衣吃飯、待人接物,對事對人對物,都能夠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在生活上,這叫做普賢菩薩。這個是大乘佛法修學的四個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實踐。諸位想想佛教裡那來的迷信,真正是叫我們破迷開悟啊!然後才能得到離苦得樂。

   苦從那裡來的?
   從迷來的。
   樂從那裡來的?
   從悟來的。

   覺悟就樂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統統清楚,統統明瞭,自然就快樂了。你能夠掌握這個現實,你能夠自在地運用這個現實,支配這個現實;而不是被環境所支配,被環境約束。被環境支配,這個人很痛苦啊!自己有能力支配環境,支配自己生活,樣樣作得了主宰,他怎麼不幸福,怎麼不快樂呢?關鍵就在迷、悟啊!這個是四大菩薩代表修學的四個綱領。這些話還都是叫我們真正地認識佛法。佛法裡面內容太多了,說之不盡,只舉這幾個例子來說。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