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人不過是飲食後排泄,睡了又醒,最後終歸於死。

若拘泥於人生及經營的成敗,才去問「何謂人生?」、「經營之道」的人,是愚昧悲哀的。禪師看透了「世間的人不過是飲食後排泄、睡了又醒,最後終歸於死。」之後,人世間的一切煩憂便轉爲不足掛念的小事了。
許多自命不凡的人以爲自己就是全宇宙的中心點,任何事物應以他爲準則,根本忽略他人的想法。這種自以爲是的討厭鬼總太過自信,認爲「社會是由我推動的」、「公司是由我支撐的」、「因爲有我,此事才能完成」、「衆人爲我而生」,可笑的是,就算世間少了這種人,並沒有任何不良影響。
無論是偉大的政治家、頭腦優秀的學者或工程師,甚或領導才能卓越的經營者,其死亡都不足以對人世造成影響,一旦他倒下之後,隨時會有人遞補,活著的人繼續活下去,地球也依舊運行,沒有什麼會因他的死而改變。
家庭也是如此,一家之主若不幸死亡,其家人仍可推出一名戶長,繼續維持家計。因此,經營者若太自信,則很容易被淘汰。例如支持日本戰後經濟的革新技術本是尼龍與電晶體,不久則被石化工業、鋼鐵、汽車所取代,而今日領導的重心則生物工程、陶瓷、通訊系統等。
無論尼龍與電晶體曾爲日本賺取了多少外匯,若還執迷於此,則不適於新世界的走向。就以今日革新最力的電子工業而言,自從推出電晶體之後,又陸續推出了 IC、LSI、超 LSI,以及生物工程,當時若滿足於某個階段的成就,便不會有日後的成果。明治時代,被稱爲財政界的鬼才福澤桃介,在晚年時說了下列這段話:
「錢可使人快樂,卻也傷身;如能修道,把一切榮辱歸諸於天,便能使心境輕鬆安寧。」無論執著於追求經營、金錢或財產,都會迷失自己並失去幸福,唯有抛去這些,才能換得心靈上的安寧。
「回到來時路,錢財萬般空。」,這首詩可爲本篇做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