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渺茫的是信佛者的後世
書籍目錄
一、抱道 —- 有目標、有志氣
二、辯道 —- 努力、活下去
三、閑坐 ---- 勿驚訝、勿遲疑
四、靜心 —- 不動、不能被動
五、拂拭 ——— 勿執著、勿拘泥
六、去處 —— 勿忘勿失
七、無相 —— 成為無、成為空
八、己事 —— 知己、知理
九、直入 —— 當機立斷
十、機鋒 —— 瞬間的動
十一、神通 —— 凌駕優秀
十二、鐵漢 —— 貫徹信心
十三、無事 —— 完全投入
十四、自在 —— 順其生、順其亡
十五、慈海 —— 關壞他人,設身處地
十六、風雅 —— 成為自在的主人
56・渺茫的是信佛者的後世

56・渺茫的是信佛者的後世

比在流水上寫數字還要渺茫的是信佛者的後世。


Bg h46

  在流水上寫數字,意謂人生有如在流水上寫的數字,瞬間就流逝,人生短暫,稍縱即逝。但比這種人生更渺茫的是追求死後的極樂永生,這句話便是禪師的警句。


  禪是非常現實的宗教,不會迷戀往者已矣的過去,也不執著於不知有無的未來,更不會將死後的世界當成目標去努力,而是不斷地探討現今,踏實地生活。


  禪將這種情形稱爲「即今、此處、自己」。不管昨天吃的食物多麼豐盛可口,對於現在的飢餓無意義;相同的,即使明天能吃到美食佳餚,也無減眼前的飢餓感。依此看來,禪重視的不是過去、現在、未來,而是即今、此處、自己。


  禪之所以強調「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因爲昨日與明日都無法掌握,只有現在才是最眞實的,相同的,不管何處,無論何人,都比不上此處與自己,唯有努力地充實人生,生命才會有意義,而此刻不做更待何時呢?


  禪是一種重經驗的宗教,修禪者才能不被渺茫未知的前世與來生羈絆。其他的宗教皆有經典,並以此經典作爲立論,故會產生各種不合邏輯的解釋,衍生出派系,無法整合宗教的教義。禪卻沒有經典,只教學禪者透過坐禪去維持心靈的澄淨,因此能獲得大衆的認同。


  與其懷著這些千奇百怪的想法,不如付諸行動去維持家計,只要努力工作便能爲所愛的人換取溫飽,這不是有意義多了嗎?從工作與學習中尋求生命的意義,只有充實眼前才能期盼幸福的到來。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