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慈悲也不做惡的人,連閻王也感到迷惑。

佛教中時常談及善與惡,善惡究竟爲何呢?
所謂的善,其行事是爲了群衆,懷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慈悲心,即使自己飢餓也不忍獨食,這種民胞物與的胸懷便是善的表現
所謂的惡,其行事只顧全自立,從不設身處地爲人們著想,一發現利益便想獨佔,這就是惡。一休禪師透過這句禪語告示人們:「不爲善也不爲惡,成天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只蓋著被子睡大覺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
針對中、高齡上班族所做的調查顯示,對於上班族的生命意義,認爲全取決於工作中的人有百分之五點 九,認爲寓於工作及家庭中的人有百分之五十一點二,而其中認爲還是工作比較能顯現家庭所不能顯現的價值者,佔了百分之二十八點八。
針對調職一事的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三十二點八的人表示「不願意調職」,另有百分之三十二點六的人表示「最好別調職」,換言之,每三名上班族裏,有二位不喜歡調職;從這項調查裏可以發現,許多人認爲只要不被解聘,只要生活安定,即使不能升遷或得到高收入也無妨,追求安逸幸福的生活是人之常情。
不爲善也不爲惡的員工越來越多,帶給企業相當大的困擾。如果企業只能維持現狀,將會陷入可怕的負成長,隨著物價波動,公司所支付的人事費用必定得不斷地提高,企業的成長率若趕不上GNP(國民總收入)的脚步,企業即失去生存的條件。
不爲善也不爲惡的員工,無法成爲促進企業成長的戰力。其實調職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可怕,試想,不是仍在同一個地球上嗎?企業最需要勇於迎向挑戰的員工,只要你能突破狹隘的地域觀念,就可以成爲企業中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