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因果報應是無稽之談
書籍目錄
一、抱道 —- 有目標、有志氣
二、辯道 —- 努力、活下去
三、閑坐 ---- 勿驚訝、勿遲疑
四、靜心 —- 不動、不能被動
五、拂拭 ——— 勿執著、勿拘泥
六、去處 —— 勿忘勿失
七、無相 —— 成為無、成為空
八、己事 —— 知己、知理
九、直入 —— 當機立斷
十、機鋒 —— 瞬間的動
十一、神通 —— 凌駕優秀
十二、鐵漢 —— 貫徹信心
十三、無事 —— 完全投入
十四、自在 —— 順其生、順其亡
十五、慈海 —— 關壞他人,設身處地
十六、風雅 —— 成為自在的主人
60・因果報應是無稽之談

60・因果報應是無稽之談

將善惡視爲因果報應的想法是愚蠢的。


Bg h50

  佛教強調因果報應,認爲行善者會受獎勵,爲惡者會受懲罰,也就是俗語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但一休禪師卻否定了這種說法,禪師認爲「將善惡視爲因果報應的想法是愚蠢的」,倘若佛教的善惡因果論眞的深入人心,被人們誤以爲善事便會不斷地發生,這無異是爲罪惡找尋藉口,甚或會使人們爲求成佛而矯情爲善。一休禪師的苦心加在告示衆生:「倘若拘泥在善惡的因果上,則不可能是真心的善惡。」


  工作時若爲了「這樣做上司會讚美我」、「我這麼努力應被提拔爲課長」的念頭而工作,並不算眞正的投入。眞正投入工作時,則不會在意成果是升遷或貶謫,你追求的是屬於自己的成就感與責任心,當你能坦然地說:「我盡了全力」,你就得到了滿足。


  一休禪師勸人要以一顆自由的心去從事任何工作,不管成功或失敗,一旦拘泥於結果,就會形成雜念。如果「可能會受讚美」、「可能會升級」的美夢落空了,對於工作的振奮力便消失,你會感到空虛、不快。


  有個故事是這麼說道的:「從前有個篤信神佛的男子,相信他一旦發生危難,佛便會顯身救他。某次颱風來襲造成水災,當男子的家快被淹沒時,他爬上二樓屋頂等待佛來救他。一會兒,鎮上的消防隊駛著小船來救他,他卻拒絕上船,並驕傲地回答道:『不必你們的幫忙,佛會親自來救我。』隔了不久,救難直昇機也趕來救援,但他再度拒絕了。水逐漸漲高,男子終於被淹死。


  當男子前往冥土後,大聲地怒斥佛並說道:『我一心一意篤信佛教,你爲何不來救我?』佛溫和地對他說:『爲了救你,我不是先後派遣了小船及直昇機去過了嗎?』」執迷於結局的生活方式是不足取的,重要的是如何去建立積極的生活方式。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