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文
昔有一人,欲得王意,問餘人言:「云何得之?」有 人語言:「若欲得王意者,王之形相當之。」此人即 便後至王所,見王眼瞤(眼瞤ㄕㄨㄣˋ:指眨眼睛。)便效王瞤。王問之言:「汝為病耶?為著風耶?何以眼瞤?」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著風,欲得王意,見王眼睛故效王也。」王聞是語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種種加害擯令出國。
世人亦爾,於佛法王欲得親近,求其善法以自增長。既得親近,不解如來法王為眾生故,種種方便現其闕短,或聞其法見有字句不正,便生譏毀,效其不是。由是之故,於佛法中永失其善墮三惡,如彼效王,亦復如是。

釋 義
從前有個人想討國王的歡心,就問別人:「怎樣才能夠得到國王的喜愛呢?」別人告訴他說:「如果你要想得到國王的歡心,就模仿國王的姿態動作。」於是這個人就跑到王宮裡,看到國王眨眼睛,他也跟著眨眼睛。國王見了便問他說:「你的眼睛生病了嗎?還是被風吹了不舒服呢?為什麼老是眨眼睛呢?」這個人回答國王:「我沒有得眼病,也沒有被風吹不舒服,是因為想得到您的歡心,看見您眨眼睛,所以才學您的。」國王聽了這番話,立即大發雷霆,叫手下人對他施以種種刑罰,並且把他趕出國門以外。
世上的人也是這樣,本來打算親近佛教法王,求得善法並提高自己的修養,一旦得以親近,卻沒有真正了解如來佛祖為普渡眾生,而施設了種種方便法門。方便法門自然各有缺點,有的人聽聞佛法,見到不完整的字句,便起了毀謗之心,模仿方便法門的不足處。由於這種緣故,在佛法裡永遠丟掉了寶貴的東西,而墮落於地獄等三惡道中。那個模仿國王眨眼的人,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