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食肉冤冤相報‧不得出離
書籍目錄
三、斷殺生
7、食肉冤冤相報‧不得出離

7、食肉冤冤相報‧不得出離

分隔線

如是之人。相殺相吞。

   正是佛常在經上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你吃它半斤,將來要還它八兩,一點便宜都占不到,冤冤相報啊!

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這是講冤家債主,他要找你的麻煩,他要報復,他不可能輕易放過你,讓你超越三界。所以當你功夫用得很得力的時候,有護法神保佑你,冤家債主不敢惹你。如果你一個邪念生起來,護法神走了,你的冤家債主立刻就找上門來了。

   在本省每一個道場,好像都曾經拜《水懺》,你看《水懺》的因緣:悟達國師——十世的高僧。他前生一個冤家,因為他十世高僧,有護法神保佑,這個冤鬼貼不了身;到唐朝他第十世的時候,做了國師(皇帝的老師),這很了不起,皇帝供養他一個沈香寶座,就是太師椅。早年,沈香在臺灣很名貴、很不容易得到,這種香放在水裏會沈下去。皇帝送他沈香寶座,他一生歡喜心:我今天是皇帝的老師,很了不起!貢高、我慢的念頭剛剛生起來,護法神跑掉了,冤家債主找上門了;他膝上生了一個人面瘡,幾乎把命送掉。這才證實這個冤家債主跟了他幾百年,時時刻刻在旁邊等著機會,護法神一走他就進來,這都是講殺業。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佛叫著阿難,這個「汝」就是阿難。阿難是佛的傳法人,不能把佛法傳錯了,不可以把佛法傳訛了。你教導世人修三摩地;奢摩他、三摩地、禪那,修學這個叫真正修行,所以這要搞清楚。「行」是行為,「修」是修正,我們的思想、行為有了過失,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奢摩他、三摩地、禪那,是標準的行為,是諸佛菩薩的行為,依照這個修行,那是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依照佛的行為來修正,使我們自己也像一尊佛,完全像一尊佛,那就成佛了。這是囑咐阿難,要指導世間所有的修行人斷殺生,決定不能殺生;這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說的,我們看經文佛講得很清楚「是名如來,先佛世尊」,這意思就是說:自古相傳,一切諸佛都是這樣教我們的,沒有例外的。釋迦牟尼佛也是這麼說的,縱然將來彌勒佛出世了,還是這樣教的。「佛佛道同」,所以說今佛如古佛之再來,如來有這個意思。今佛如古佛再來,佛沒有二種說法的,如果他講的跟古佛所說的不一樣,那他決定不是佛,他一定是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薩來誘惑我們,來欺騙我們,我們要認識他。這個是第二個「決定清淨明誨」,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教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

   佛在此地舉了個比喻。不斷殺生修禪定的,他能成就嗎?不能成就。在這個地方,同修們要明瞭一個事實,我們不要講佛門,在世間法裏面,古人常講「學問深時意氣平」,愈是有學問的人愈有涵養,愈是有道德的人愈能夠包容。孔夫子是我們中國讀書人的一個代表、一個典型、一個模範。夫子之德,《論語》上有記載:溫、良、恭、儉、讓。這是凡夫,不是聖人啊!凡夫應當要具足這幾個條件,應當要有如是風範。世間有學問的人如此,何況學佛呢!佛是大德,佛所證的無上菩提,智慧、德能都圓滿了,對一切眾生,心地清淨、平等、大慈、大悲,這是佛性;哪里還有惡念?哪里還有惱害眾生的行為呢?決定沒有的。我們假設見到一位大德,他有學問、有德行,我們不小心、不謹慎,言語、動作上得罪他了,他就大發脾氣;那麼這個人是不是真有德行呢?諸位念《論語》就明白了。孔老夫子曾經說過:假設有一個人,他的才華像周公一樣(周公是聖人,孔老夫子最佩服的),如果他傲慢,如果他吝嗇,孔老夫子說:「其餘不足觀也已。」那就不必說了。為什麼呢?假的呀!不是真的!所以真正的大德,你接近他一定是溫和慈悲,絕對不會是傲氣凌人。這是說明修禪定的,他有瞋恨心、有瞋恚心,稍稍得罪的時候就動怒;如果得罪他,他就有報復的意念,有報復的行為,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什麼人呢?原來是羅剎,鬼呀!在我們佛門裏面,末法時期妖魔鬼怪很多,羅剎也披了袈裟,也打著佛的旗號,毀滅佛法,欺騙眾生,我們不能不認識,辨別的原則佛在此地教給我們。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