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由人飼養照料,鳥卻宿在林間刮風淋雨,牠們無需自負,也沒什麼可以埋怨。雞知鳥都不會懷念昨日,也不必爲明日打算的生活模式眞令人羡慕,鳥就應像鳥,雞就應像雞,生爲什麼就該像什麼。

住在鄉村裏的人憧憬都市的繁華,都市人卻嚮往田園生活,每個人總會羨慕他人,但倘若眞的讓自己身歷其境,便會難以適應,人生往往很難如願,想開點吧!
住在鄉下裏的村民,會利用農閑時期,參加團體旅行,遊覽熱鬧的都市,在鄉下人眼中,都市遍地是金,繁榮又便利。相對地,都市人在辛苦工作所獲得的假期中,喜歡攜同家人到郊外呼吸新鮮的空氣,覺得心情格外舒暢。這是偶爾爲之才能有的快感,如果眞依其所願,到截然不同的環境中生活,勢必會引起神經衰弱。
俗語說「得不到的東西總是較好的」,人喜歡缺憾之美,就以離鄉的遊子來說,遙遠的故鄉是最能安慰心靈的依託。當人在如意時,常專注於眼前的成就,不太容易想起故鄉,而在情緒低落時,禁不住思念父母、手足,這是人之常情。
目前的社會可算是重視心靈感受的時代,但「心究竟爲何?」、「何謂心靈時代?」卻找不出具體的解答。當人們在追求物質享受而被物慾支配時,精神會變得耗弱,產生還巢本能,想回歸人類的原點,平靜心寧。
人是萬物之靈,在物慾滿足之後,便進一步追求精神生活,這種精神生活不能從物質享受上得到滿足,但卻不排除生活所必須的基本條件。每個人的物質慾望有高低的不同,但高低並不代表好壞,也不值得自負或慚愧,但先決條件在於不受其支配,應重視自己,該像什麼就像什麼,不要活在別人的價值標準裏,你才是判定自己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