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四、大衆奉行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丙四、大衆奉行

丙四、大衆奉行


   佛說經已,彌勒菩薩,及十方來諸菩薩衆,長老阿難,諸大聲聞,一切大衆,靡不歡喜。

   這是結說,所有聽經大衆,歡喜奉行。照一般佛經,最後應有「信受奉行,作禮而去」的二句,此譯本從略未説。阿難為結集經典的功臣,理應尊稱其為長老。《十誦律》云:下座比丘稱上座比丘,曰長老。一切大衆,其中包括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及天龍八部等,本譯從簡,故未詳述,依理都有。何以故?《本經》有如大海、大地、虛空,無有一物不含容故。彌陀是法界體、大願船、大悲母,無一衆生不攝受故。靡不歡喜,歡喜什麽?一者,過去無量劫來,未聞此經,所以生死不絕,今得見聞當生可得成就了脫生死的妙法,怎不歡喜?二者,過去愚癡顛倒,不知衣裡有明珠。今聞此經二重因果,皆是一心,始知我們現前一念之心,與佛無殊,具足無量光無量壽。若能背塵合覺,離惡修善,隨順自性清淨功能,當可稱性顯發,不欠絲毫,不從他得。如窮子頓得衆寶家財,自在受用,怎不歡喜?三者,阿彌陀佛,是我慈父,成佛已來,時經十劫,倚門垂手,盼我回鄉;而我不見不聞,不知不念。今聞此經,始知違逆不孝,悲痛何似?決志往生,歸心似箭,不日到家,親見慈父,天倫之樂,其樂如何?怎不歡喜!四者,自思生生受生,父母無量,於我有恩,無由報答。今聞此經,帶業可得横超三界。由此信願念佛,往生極樂,乘願再來,分身無數,種種方便,度脱歷劫冤親,父母師長,同出三界,共證菩提,四恩總報,怎不歡喜?至於往生極樂以後,所得的種種功德快樂,那更令人悲欣交集!悲者,悲傷娑婆之苦無窮。欣者,欣喜淨土之樂無盡。這種悲傷歡喜之情,讓各人自己去體會吧!恕我縱有天華妙筆,也無法來描述形容啊!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