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三、癡起瞋過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癸三、癡起瞋過

癸三、癡起瞋過


   尊卑上下,貧富貴賤,勤苦怱務,各懷殺毒。惡氣窈冥,爲妄興事。違逆天地,不從人心。自然非惡,先隨與之,恣聽所爲,待其罪極,其壽未終,便頓奪之。

   一般世人,大多自以聰明,才能過人。因此不論尊卑上下,貧富貴賤,總是不甘寂寞,不守本份,勤苦怱忙,爭名奪利。總想出人頭地,居人之上。把自己的欲望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也在所不顧。各人內心,都是懷著損人利己的心態,甚至不耐他榮,嫉妒忿怒。殺氣騰騰,惡心徧佈。引發身口,為妄興事。如殺生、偷盜、邪淫、惡口、妄言、兩舌、綺語。乃至喜怒無常,忘恩負義,自毁他,欺凌孤寡,結交惡友,譏謗賢善,魚肉鄉里,欠債不還,嗜酒貪食,凶橫無忌,水火傷人,幸災樂禍,違逆天地,侮慢鬼神。所作所為,自行教他,不合乎天理,不順從人心。自然會招感那些非法的惡因、惡緣、惡法、惡業,先隨其心意所好,都給與他。待他恣心快意,壞事做盡,惡貫滿盈的時候,那必然其壽未終盡,便頓奪之。或遇橫死,或遭極刑,絕對得不到善終。古人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俗話說:「小惡不止,大禍立至。」佛經說:「勿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剎那造罪,殃墮無間,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但願有緣人,都能三復斯言。

書籍分類